
温州市2008―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doc
6页温州市 2008―2015 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 统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1]中国属于乙脑高发区,夏秋季节为发病的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2]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的大规模应用,乙脑发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3]温州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多次发生乙脑流行,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爱国运动开展和疫苗的应用,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乙脑病例发生[4]为进一步探讨温州市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 我们对温州市 2008―2015 乙脑的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乙脑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数据资料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8―2015 年,全市共报告乙脑确诊病例 61 例,死亡3 例,年均发病率为 0.073/10 万, 死亡率为 0.0036/10 万,其中各年发病率中以 2013 年最高(0.1512/10 万) ,2012年发病率最低(0.0276/10 万) 。
各年度乙脑发病与死亡情况见表 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08―2015 年每年均有乙脑病例发生,其中 2013 年病例数最多,为 16 例,其次为 2009 年,为 13例;季节分布上,乙脑病例多集中在 7、8 月份,共有 58例,占 95.08%,而在 8 年期间,1―5 月,9 月,10 月和 12月均无乙脑病例发生 2.2.2 地区分布 2008―2015 年,温州地区有 10 个县市区报告有乙脑确诊病例,其中瑞安、乐清市病例数最多,分别有 14 例与 12 例,占总病例数的 42.62%,平阳县与经济开发区均无病例报告鹿城、瓯海、龙湾和经开区 4 个城区病例共有 16 例,占 26.23%乙脑发病率及死亡率地区分布见表 2 2.2.3 人群分布 61 例乙?X 病例中,男性 38 例,女性 23 例,男女性别比为 1.65∶[KG-*2]1;年龄分布上 0 岁组和 20 岁以上组病例数较少,分别为 1 例和 6 例,而 1 岁以上组和 5 岁以上组占绝大部分,两组合计 54 例,占总病例数 88.52%发病年龄最大为 71 岁,年龄最小为 7 个月见表 3。
2008―2015 年 61 例病例中,有乙脑免疫史者 11 例,占 18.03%,而无任何免疫史的病例有 29 例,占 47.54%,另有 21 例因各种原因而免疫史不详见表 4 3 讨论 乙脑主要在东南亚、热带及亚热带区域流行,我国在20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曾发生 3 次大流行,后2 次病例分别达 15 万和 17 万多,发病率高达 20/10 万,病死率高达 25%[5]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非常适合蚊类繁殖,乙脑病例时有发生本组资料显示,2008―2015 年的年均发病率为 0.073/10 万,温州本地资料显示,1952―2005 年温州市乙脑年均发病率为 5.69/10 万,20 世纪 80 年代前,温州市乙脑流行有 4 个高峰期,80 年代后发病率逐渐下降,90 年代发病处于散发状态[5]虽然发病率低,但是乙脑病例临床表现严重,后遗症多见因此,对于乙脑的防控不可轻视 61 例乙脑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都发生在 7、8 月份,占95.08%,而全国乙脑疫情也表明 7、8 月份是高发季节[6]乙脑的发病时间分布与蚊虫的季节消长有紧密的联系。
温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研究认为最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蚊虫密度的影响最大,蚊媒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在蚊虫高峰的 1 个月后[7],也有研究指出气压对乙脑发病率的影响较大[8]从地区分布来看,大部分县市区都有乙脑病例出现,其中以瑞安、乐清市和苍南县病例数最多,提示这几个县市区应该是乙脑防控的重点陈园生等[9]学者报道,我国 2000―2004 年的乙脑病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年龄分布集中在小于 15 岁儿童,其中学龄前儿童占 60%以上本研究显示,乙脑病例性别比为 1.65∶[KG-*2]1,年龄以未成年人为主,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也有成人病例出现,提示乙脑防控应以未成年人为主,但也要重视成人发病状况61 例病例中,81.97%的病例无乙脑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这可能与接种率及人群免疫成功率有关,未全程免疫或存在接种禁忌证也是乙脑发病的重要因素 乙脑是人畜共患疾病,应采取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10]灭蚊工作应以消灭蚊幼虫孳生地为主,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清除容器中蓄积,消灭成蚊则以杀虫剂进行喷洒杀灭,并在流行季节建议群众做好防蚊个人防护工作[4]在防蚊灭蚊同时,也应同时落实乙脑免疫预防工作。
温州市应严格按照全国乙脑免疫程序落实预防接种工作,减少乙脑免疫空白,加强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儿童的查证验证工作,提高全市的乙脑接种率参考文献 [1]SCHUH AMY J,WARD MELISSA J,LEIGH BROWN ANDREW J,et al.Dynamics of the emerg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a newly dominant genotype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throughout Asia[J].J Virol,2014,88(8):4522-4532. [2]王晓军,张彦平,张荣珍,等.中国 1998―2002 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4):215-217. [3]欧柱宁.2003―2012 年广西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9):872-875. [4]余向华,薛大燕.温州市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2):647-648,651. [5]陶三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监测及预防[J].中国计划免疫,2002,8(8):226-230. [6]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等.中国 2004―2006 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28-532. [7]余向华,徐毅,吴正可,等.蚊媒传染病气象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61-63. [8]赵俊英,代培芳,刘美德,等.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4):332-334. [9]陈园生,梁晓峰,王晓军,等.中国 2000―2004 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3):196-198. [10]王清华,陈敏红,郑芳,等.2007―2011 年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12):650-651. (收稿日期:2016-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