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测(2013秋).ppt
23页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三、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四、血小板的检测 五、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六、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 数的应用 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三、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定义] 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 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 红细胞,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 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经煌 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后, 嗜碱性物质在胞浆中形成兰色或兰绿 色网状结构,故而称为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 百分数 成 人 0.005~0.015 (0.5%~1.5%) 新生儿 0.02~0.06 (2%~6%) 绝对值 (24~84)×109/L[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如下 : 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Ret增多,表 明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贫 、缺铁性贫血等;Ret减少表明骨髓造 血功能减低,见于再障、急性白血病 等 2、作为贫血类疾病疗效判断、治疗性试 验、病情观察的指标四、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参考值] 直接计数法(100~300)×109/L[临床意义] 1.Plt↓ Plt400×109/L称为增多。
⑴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 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⑵反应性增多: Plt多<500×109/L,治疗原发 病即可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 、癌症患者五、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定义]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edimentation rate ,简称血沉率ESR)是指在抗凝血中 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用 mm / h末表示[原理]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使之相互排 斥维持悬浮稳定性,故在正常情况下不易下降 现已知血浆中的一些物质,特别是不对称的大分 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尤其是巨球 蛋白),其次如α球蛋白、β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 ,因带有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促使红细胞聚集,而致血沉加速白蛋白带负电 荷,有抑制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作用,卵磷脂也 有抑制红细胞聚集作用,而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则有促进血沉加快的作用红细胞浓度和血浆 粘度与血沉呈负相关此外,红细胞形态和大小 等变化亦可影响血沉,如大细胞血沉较小细胞为 快总之,血沉快慢是血液中促进增快和阻抑下 沉两方面的因素同时存在或相互制约的结果。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 成年男性 0~15mm / h末成年女性 0~20mm / h末[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正常成年男性血沉变化不大,12岁以下 男童和60岁以上男性血沉可增快,临床上 以 0~20mm / h末为正常; (2)新生儿因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较慢; (3)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妊娠三个月以上 血沉渐加快,直至分娩后三周逐渐恢复正常 ,可能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等有关; (4)高原地区居民血沉低于平原居民2.病理性变化 (1)血沉增快1)炎症性疾病;2)组织损伤及坏死; 3)恶性肿瘤; 4)贫血;5)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6)高胆固醇血症 (2)血沉减慢:一般无多大临床意义[说明] 一、血沉测定在临床上无特异性,但在某些 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如:1、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如结核病、风 湿病等的病情和疗效观察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与 功能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等 鉴别的参考3、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二、血沉测定的缺点在于其实验结 果受妊娠、贫血及高球蛋白血症等 因素影响。
必要时(在实验室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作ASO、 CRP(C反应蛋白)测定,以更好 的协助诊断或鉴别诊断特别是 CRP与ESR临床意义基本相似,但 无ESR的缺点 第一节小结1、熟记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核左 移(再生性、退行性)、核右移、Ret、HCT、 MCV、MCH、MCHC及ESR等的定义 2、掌握血常规中各实验项目的外文代号、参考值及 临床意义特别是Hb和RBC下降、WBC和N升高 的临床意义 3、掌握Ret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掌握ESR的实验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熟悉贫血的分类(Hb—等级分类、Ret—病因分 类、MCV MCH MCHC与MCV RDW—形态分类 )试题举例:(选择题) A 型 题 1、有关异型淋巴细胞临床意义的描述错误的 是:( B ) A、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转化而 来,少数为B淋巴细胞 B、正常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常超过5% C、病毒感染性疾病最常见,可高达10%以上 或更高 D、药物过敏、输血,血液透析可出现 E、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症等也可出现 2、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 的指标是:( C ) A、RBC B、Hb C、Rc D、Hct E、 ESR3、不属于退行性核左移的是:( A ) A.急性中毒 B.败血症 D.伤寒 C.粒细胞减少症 E.再生障碍性贫血 X 型 题 4、以下对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的描述 哪几项是错误的:( C、D ) A、WBC中度增高 B、嗜酸性粒细胞不增 高 C、RBC减少 D、NAP积分减少 E、粒系可见中毒性改变5、血沉增快可见于:( B、C、D ) A、新生儿 B、妊娠3个月 C、老年人 D、 12岁以下儿童 E、高原地区居民病例分析 6、女性,27岁,农民,1年来渐觉头晕、乏 力,活动后心慌,体检:面色苍白,心率110 次/分,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50g/L, RBC2.0×1012/L, Ret0.026,WBC3.8×109/L, N0.48, E0.15, L0.35,M0.02,Plt90×109/L,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染色过淡 , 血清胆红素正常,尿三胆阴性,血清铁 7.0μmol/L(参考值9~27μmol/L)。
此人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什么?还须做哪些 检 查以明确诊断?最可能的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诊断依据: 1)一年来渐觉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 2)面色苍白,心率110次/min3)肝脾未及(可排除白血病)4)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5)Ret增高(可排除再障)6)RBC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血清铁 7.0μmol/L7)血清胆红素正常,尿三胆阴性(可排除溶血 )8)E0.15 进一步检查: MCV、MCH、MCHC、骨髓细胞铁 染色、RDW、粪便虫卵 第三节小结 1、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临床应用2、掌握正常骨髓象和血象3、熟悉骨髓增生程度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4、熟悉骨髓粒/红检测的临床意义5、熟悉骨髓标本采集与送检6、了解几种常见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 染色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