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目标.doc
7页习作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教学目标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系统性的特征就系统性而言,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标示着学生习作水平的总体要求;就层次性、阶段性而言,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彰显着各个学段学生习作水平的具体要求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习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准确解读习作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理清习作教学的步骤和要点,另一方面可以找到习作教学策略和习作评价的依据一、习作教学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二、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三、习作教学的目标解读在小学的三个学段中,“写作”的称谓分别被“写话”和“习作”所代替这字眼上的变化,说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变化1. 习作教学的“三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习作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确定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教学就有了可操作的依据和标准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首先关注的是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如“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自信心”,写“自己的独特感受”等;其次关注的是习作当中的情感态度要素,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一条,既有方法策略要素,也有情感态度要素,比过去的“作文”概念下的内涵要全面和完整得多;再次关注的是习作的发展,第一学段写话很自由,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过渡成为有自觉的写作目的,有主动写作的意识,如“懂得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等。
2)在过程方法方面:①强调积极地、有效地参与习作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强调唤醒习作修改的意识,“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②重视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习作目标倡导将阅读中、课内外生活与观察中得到的词语、素材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③主张运用恰当的方式习作这里的“恰当”,一层意思是“常见的”,一层意思是“自由地选择”总目标说得非常清楚,“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教学建议甚至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3)在知识能力方面: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淡化了文体要求,可以是记实性作文,也可以是想象的作文,总之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作在作文的标准上,全面降低了教学要求,如:条理性方面,只要求“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文字方面,只要求“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方面,要求“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等等2. 习作教学的理念由“写话”到“习作”,由“一味关注作文内容优劣”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其中渗透了新课程习作教学的诸多理念。
1)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教育家关于兴趣、动机等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过大量精辟的论述国外教育对兴趣、动机等也十分重视我们在探究习作教学“三维”目标时,对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和习惯已经有过分析,它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习作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兴趣,目标及教学建议一再强调“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写作知识没有过多地作规定,用“写话”起头,定性“作文”是“习作”,就是为了树立习作自信心2)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降低要求,放开种种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这次课程改革在写作目标上的又一个理念追求如“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等可见,目标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开阔学生的习作视野,引发真情实感,求得习作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方面3)注重打好基础,培养写作能力习作教学目标全文是从“能力”角度表述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得到,所以,目标不但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理念、原则、方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习作的一些常规性要求,如习作的次数、数量、速度以及书写、行款、标点符号、作文修改等,为的就是打好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能力是多方面的,如搜集材料的能力、构思立意的能力、列提纲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4)注重语言发展,培养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纽约大学的唐纳德姆奎德等人在《写作中的思考》一书中说:“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所以,习作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各阶段目标中渗透了这一理念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平时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等,这都说明习作目标对发展语言的重视小学生的语感不强、条理混乱、语病较多,以及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详略不当等现象的出现,大都反映的是思维的问题语文课程目标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是很好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领悟,并在教学中引起高度关注案例:于永正老师三年级作文教学观摩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师:我了解到你们班有两名同学很优秀,一名叫周颖,字写得很棒,其他方面也不错,另一名叫刘正前,能歌善舞,尤其是朗读能力很强。
我很想和这两名同学交朋友,但我想先猜一猜,看看谁是周颖,谁是刘正前不过,先得请大家帮我你们班谁画画最好?生:于伟和王大明师:好,请于伟、王大明两位小画家到前面来,请在黑板上画出周颖和刘正前,画不好也没关系你们分别画哪位呀?于:我画刘正前吧王:那我就画周颖师:好的两生作画)请其他同学帮帮我,就是用语言描述出周颖的特征,但不得暗示我生1:周颖个子不高,扎着马尾辫生2:马尾辫中间还扎了一根皮筋生3:穿一件粉红色的夹克衫师:噢,周颖一定是女同学生4:她眼睛大大的,脸蛋圆圆的,眉毛浓浓的师:说得多好呀!生5:她穿一件灰白色的牛仔裤师:哈哈,(走到周颖前)你就是周颖周:是的师:我很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吗?周:愿意师:好,我们现在就成为好朋友了来,握握手大家能帮我描述一下刘正前的特征吗?(学生纷纷描述刘正前的特征,教师根据特征认出刘正前,结为朋友)师:现在,两位小画家也画好了,你们看看,满意吗?周:基本满意师:我看也不错,可打100分你认为哪里不太满意呢?周:我的耳朵没这么大师:噢,不错那么请小画家改一下刘正前,你满意吗?刘:脸有点长,我是方形脸还有,我脸上就一颗痣,没那么多黑点子师:噢,只有一颗美人痣。
我来改一下,这下可以了吗?(刘:有点像)也打100分好啦,两位朋友我也认识了可是,我回去后想念他们怎么办?你们能帮个忙吗?就是为我的朋友画张像,再写一篇文章,这样,我想念他们时,就看看你们画的像,读读你们写的文章,就好像见到他们一样师:愿意写周颖的请举手,(部分人举手)请你们写周颖愿意写刘正前的请举手,(部分人举手)好,请你们写刘正前还有一部分人没举手,你们愿意写我吗?(部分人举手)请你们写我好像还有几个人一直没举手,你们一定愿意写他———猪九戒板书,生大笑并争着举手)就请你们写他他是猪八戒的弟弟你们可以把他写成大力士,高个子,人面猪身,会上天入地,会使用导弹,会驾驶战斗机……一句话,可大胆想象写作前可先画画,再写作文———摘自人教网【点 评】这个案例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话题情境,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用“猜同学”的方法,勾起学生的说话兴趣,引发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交朋友”的活动,消除了师生间的隔膜,拉近了师生关系,进而以“回去后会想念朋友”为由,催生了学生画画、写作文的欲望二、以学生为“模特”,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于老师巧妙地运用“猜同学”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一边回忆,一边描述周颖、刘正前的外貌特征。
这既是对身旁习作资源的有效开发,也是对同学观察能力的一次检验最终,同学们在回忆、观察和描述写作对象的互动中积蓄了写作素材三、自主选题,让学生品尝“个性化”写作的乐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在确定写作对象时,于老师一直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定了四个人物,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进入“自由写作状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写作才能,使学生体验并品尝到写作乐趣四、图文结合,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于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先让小画家画“模特”,再让学生描述“模特”的特征,这实际上也是对写作素材的初步整理然后,要求学生先画画后写作,学生构思图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构思作文的过程,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1. 交流探讨活动:请阅读下面三年级习作教学设计案例,完成练习我的爸爸(妈妈)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二、交流构思1. 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写哪些内容,怎样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了他们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 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3. 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意见请各小组代表发表小组意见4. 提示一般的习作过程:命题、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列提纲、习作、修改、誊写三、习作指导指导命题我们要写的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所以就可以用“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做题目,如果你想表达爸爸或妈妈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还可以用“我的 爸爸”或“我的妈妈”做题目,例如“我的漂亮妈妈”提出习作要求: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一边写,一边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四、交流小结1.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请其他同学发表评价意见2. 小结:同学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