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教案设计.doc
5页第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东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他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案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 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案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案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电视剧台词说:一代帝王秦始皇喜欢吃葡萄,同学们你认为这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 (二)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 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张骞通西域、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卷,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课前预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自学检测,答案解读,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合作探究Ø 张骞通西域——讲述、讲解法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页“张骞通西域”的内容,观察右,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可在白板上调出答题工具栏,让学生按键抢答)问题.西域的地理范围?问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背景、目的、结果?设计意图:把探究问题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本子目需要掌握的问题,接下来逐个探究。
教师:以上问题,让学生回答一问,详细讲一问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说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指出玉门关、阳关的位置教师讲解并出示答案、图片教师狭义: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广义: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范围并找出相关地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师:西汉初年,西域小国林立,被匈奴控制和奴役而且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为了抵御匈奴,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这时候,张骞想为国分忧,就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这一艰巨的使命张骞何许人也我们先了解下教师:出示张骞简介张骞(-前),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官吏,外交家两次出使西域列位九卿,公元前年,后往西域的使者皆称“博望候”,可窥其在西域的声威之高著名史学家剪伯赞赞其曰:“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教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过课文了,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呢?学生:两次教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我们观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图,说出张骞出使西域大致经过哪些地区,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及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学生:略教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我们要学习他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不只我们认为张骞伟大,史书中也有记载教师:出示史料并提问: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教师讲解: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设计意图:启发式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接下来,同学们进行合作探讨,完成课件中这个表格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示答案设计意图: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简况放在一起讲解,可以让学生找出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点过渡:张骞出使西域经济方面的影响说到,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路呢,为什么以“丝绸”命名呢?丝绸之路——情景教案法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页“丝绸之路”的内容,观察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可在白板上调出答题工具栏,让学生按键抢答)问题.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问题.丝绸之路上汉朝输入、输出的商品有哪些?问题.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教材丝绸之路路线图,在图中标出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位置。
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教师:运用白板播放课件,边播放丝绸之路路线图,边讲述这条沟通欧亚的路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教师:丝绸之路为何以“丝绸”命名?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导言部分教师:中国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的主要商品,因此就把这条商路以“丝绸”命名教师:如果你是汉初一名商人,去西域经商,会带去什么销售,回国后,会卖给国人什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提问多个学生回答设置意图:采用情景教案法,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知道东西方交流的商品,进而认识到开辟丝绸之路的作用教师:出示结果教师从对丝绸之路上汉朝输入、输出的商品的分析,引出丝绸之路的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发现,丝绸之路不仅路上有,海上也有,海上丝绸之路都经过哪里呢请同学们看着课本插图说出来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在白板上顺着路线说出过渡: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为了更有效的管辖西域,汉朝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设置西域都护的时间、职责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我们接下来详细学习对西域的管理——讲授法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页“丝绸之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问题.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对西域是怎么管理的,设置了什么机构,职责、意义是什么?问题.东汉对西域是怎么管理的?学生:阅读教材“对西域的管理”子目,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提示:从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可以看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分裂国家领土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补充:班超人物简介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东汉名将班超从小不喜好文墨,尝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东汉明章两帝时,班超出使西域,屡立战功,封定远侯,青史载功勋探究:通过以上对的学习,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答案,回答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三、发散思维:教师出示图片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结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讲到这里,本节课讲完了,最后我们一起看几张大漠风光,领略一下祖国边疆的美丽四、 知识结构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五、 课堂小结 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抵御匈奴,派出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虽然没有达到,却开通了最为著名的“丝绸之路”。
在这条商路上,东方和西方第一次有了往来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的繁荣与发展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六、课后作业将课后作业——提升训练—《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