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词人顾贞观生平与词作.docx
7页摘要:顾贞观出身江苏无锡的一个遗民家庭,为当地望族他一生最为人称道的 就是两首“赎命词”解救自己挚友吴兆骞归还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大半隐于民 间,才华横溢,有《弹指词》和四部诗集传世还和好友纳兰性德一同选编《今 词初集》,在词坛有重大影响本论文以“归还吴季子”为线索,再现了顾贞观 一生的生命轨迹,并对他的词作进行一定的了解关键词:顾贞观;吴兆骞;纳兰性德;《弹指词》顾贞观(1637-1714),清初文学家,初名华文,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 人,是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四世孙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 又与曹贞吉、纳兰性德享有“京华三绝”的美誉,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 等著作,是清初一个比较重要的文人清朝的无锡是一个遗民集中的地方,顾家便是其中一个遗民家族顾贞观的 父亲顾枢(1602-1669)字所止,号庸庵,少时为东林领袖高攀龙的学生,清兵 入关后隐居乡里做了遗民,品性淡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而明清易代之际贞观 只有七岁,战乱时期的清兵行径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加上贞观父辈们坚 决的隐逸态度,都对顾贞观的人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赋才轻庾鲍,诗格僭卢杨——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1637-1661)顾贞观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少时便崭露头角, 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力。
他少年时期便与吴梅村、黄家舒交游,受他们的影响很 深,同时自己才华横溢,在邑中声名大噪顺治十年(1653),顾贞观参加邑中 童生小试,赋得《蓉湖竞渡诗》,考官激赏不已,“后隶苏郡嘉定籍为弟子员” 顾贞观也很自重名气,在《楚颂亭诗•旅情寒况一百韵次秀岩集》中说自己“赋 才轻庚鲍,诗格僭卢杨”顺治十一年(1654),顾贞观十八岁,这一年,他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生死之 交吴兆骞(字汉槎,号季子),并受其邀请加入慎交社明朝灭亡后江南一带的文人纷纷结社,以此来抒写怀旧之感,顺治六年 (1649),苏州宋实颖等创立慎交社,吴兆骞和他的两个哥哥吴兆宽、吴兆宫都 加入此社,并成为社中的主要人物慎交社前身是明代崇祯末年的几社,几社在 顺治二年(1645)演变为沧浪会,而沧浪会又在顺治六年(1649)分化为慎交社 和同声社慎交社的主要领导人物就是宋实颖和吴氏兄弟,而同声社的主要领导 人物是章在兹、叶方蔼当时吴兆骞诗名远近闻名,是慎交社的主干,他对顾贞观十分赏识,曾“蹑 足附耳,必引弟为第一人”,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此时顾贞观只有18 岁,却 “推觞赋诗,才气横溢”,受到同游推重,跻身“云门十子”之列,名气益振。
少年顾贞观文采飞扬,他早期的诗作风格在《楚颂亭诗》中的几首《无题》 可见一斑:风格秀逸,缠绵菲丽,有晚唐之风这一时期的词作则主要收录在《弹 指词》的上卷,多是“男子作闺音”的情词,以女子口吻表达自己细腻的真性情, 意境有的凄婉动人,如《埽地花》(拥炉人倦),有的清新爽利,如《归国谣》(呼 女伴),是比较典型的婉约词拥炉人倦,向煮雪声中,坐愁愁坐巡檐数朵为丁宁玉笛,莫教吹破酷爱高寒,纸帐一番清课肯闲过,不律隃糜,那禁慵堕 旧约何曾果记徙倚朱楼,迷藏香径,延缘画舸正离魂欲接,断烟横锁怕梦醒时,盼杀满城灯火问谁个,掩纱窗,更愁于我《埽地花》)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相约罗衣同浣,略嫌天气暖 几摺才开筠扇,莫教题便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归国谣》)他还有许多咏物词,尤以写梅的词作著名: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小楼风月独醒时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待他移影说相思《浣溪沙•梅》)谢章铤称此篇为:“剔透玲珑,风神独绝”,名句“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 瘦更无诗”还被纳兰性德拿来形容贞观的整个词作另外,《弹指词》还收录了顾贞观这一时期的伤今悼古之作,颇见风骨,这 些词的写作是受了当时社会现状大环境和顾贞观自己遗民家庭的影响,同时也是 顾贞观自己内心情感的写照。
然而,江南地区的结社之风给清朝统治者带来了心腹隐患,清政府采取了文 字狱的方式来打压文人结党之风,顾贞观的好友吴兆骞不幸牵连其中吴兆骞诗 才杰出,恃才傲物,与同声社章在兹、王长发有宿怨,在顺治十四年(1657)的 乡试中吴兆骞中举,却被他们诬告,被无辜牵连卷入此案,最终得了个流放宁古 塔的判决,这一去就是二十三年顾贞观为了营救好友,终于走上了仕途之路二、向天公,投笺自问,生余何意?——怀才不遇的仕途青年(1662-1671)康熙元年(1662),顾贞观辞亲远游来到京城,为的就是走入仕途,“归还吴 季子”,他在《寄吴汉搓书》中说:“今卖扬雄之赋,不值千金,援纳无资,浪游 非计,正在莫可如何 弟明年走永平,问津童子试,如得当,即入北闱,淹留尚久,倘有机缘可乘,为汉搓作生还计,固是古今一幸事很快他便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一句得到尚书龚鼎孳的赏 识,进入成均馆龚鼎孳是“江左三大家”之一,诗词皆负盛名,又以喜欢扶植 人才成为一众士子的“伯乐”,受到他的引荐对贞观来说 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 康熙三年(1664),他又受到魏裔介的提拔,任中书舍人一职,并与此年受康熙 召见,写《满江红•甲辰七夕后一日陛见》一词记录此事。
曙色天街,衣半湿、露华凉沁何处是、双星一水,碧空遥禁夹道纱笼趋画省,几枝 银箭传清禁赋春城、批敕与韩翃,题宫锦 初日耀,龙墀荫罘罳角,鱼鳞淰向御 炉烟里,瞻天无任只觉上清尘土绝,那知玉宇高寒甚料孤眠、正忆早朝人,欹山枕满 江红)上片白描上朝的情状,结尾用韩翃典故,耐人寻味;下片写太和殿庄严景象 和自己的心理感受,最后用闺中人愁思之状结尾,意蕴深远全篇虽然记录了作 者蒙圣主召见这件事,但是却不见欣喜之情,反而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感觉顾贞观出生于遗民家庭,从小长大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使他对清政府有一 种潜在的抵触情绪然而文人士子哪个不想能够一展自己经世治国的雄心抱负呢! 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又使他对出仕这件事无法忘怀最后,为了能够有能力营救 自己的好友,只有拥有相应的权利和门路才能有办法将吴兆骞从遥远的苦寒之地 救回来,贞观又不得不着眼于仕途这一时期他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遗民之子 的身份、经世治国的抱负、营救好友的梦想、残忍骨感的现实——顾贞观得到的 这两个官职只是从七品的小官,既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又无法为营救好友出力 于是这一时期,他的词作中充满了牢骚、自嘲之语,也有怀乡之作马齿加长矣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
惶愧杀、男儿堕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身还如寄惊伏枥,壮心起 直须姑妄言之耳, 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公等、他年谥议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槐影落,酒醒未?(《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这是康熙五年(1666)作者三十岁的时候写的一首词这年他任国史院典籍, 只是一个七品小官,显然与贞观满怀抱负相违这首词平实率直,直抒胸臆,上 片问天公“生余何意?”道出了作者的迷茫和对自己的怀疑;下片写梦想自己有 天能够荣归故里,是何等荣耀,却在最后问自己“酒醒未?”颇得自嘲之意整 首词表达了作者满腔幽愤,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的悲苦和落寞早换新衣,迟添弱线,且教同坐更阑乍绕檐冰箸,戛碎琅玕今宵海样莲花漏,听儿家、数尽悲欢燕台梦杳,似伊清瘦,可耐严寒? 双鱼昨寄平安,道夜深风雪,正直金銮想频呵冻墨,绛蜡才干平明又复催趋走,只空陪、彩仗千官口脂面药,几时宣赐,分饷孤鸾《金菊对芙蓉•至夜》)冬至夜里天寒地冻,贞观自己一人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靠想象来 慰藉自己孤单的心灵遥想家中情景仿佛近在眼前,令人读来不胜唏嘘下片则 写自己如此辛苦,夜以继日地为朝廷忙碌,却不知何时能够受到赏识、平步青云, 孤单的同时又有埋怨,贞观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家庭环境和营救友人的双重压力,再加上仕途坎坷,顾贞观这一时期可以说 是十分不顺利整整十年,顾贞观的心情都是忧郁的、矛盾的康熙十年(1671), 贞观的引荐者魏裔介被李之芳所劫,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以老病乞休为了 保身,知难而退的贞观无奈去职,抽身官场三、廿载包胥承一诺,乌头马角终相救——壮年终归吴季子(1672-1683)十年的官宦生涯使顾贞观十分失望,他已经看够了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但是营救友人的愿望仍然没有实现,一腔才能也没有用武之地让贞观这 样回归家乡,未免太不甘心顾贞观去职后没有直接回到家乡,而是选择四处游 历,寻找机会他在《楚颂亭记》中的《久客》中写道:久客归仍懒,离辛坐不辞正愁当落日,欲去更移时帆影随堤曲,潮声入海迟叩舷鸟鹊起,一借惜无枝这首诗让人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 枝可依四年的游历生活就是为了找一个可依之“枝”终于,在康熙十五年 (1676),经徐乾学、严绳孙的引荐,40 岁的顾贞观再次来到京城,成了纳兰明 珠的门人而此时,距离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也已经快 20 年了在这一时期,顾贞观结识了纳兰明珠的长子、志同道合的好友——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更为难得的是谦虚好学、喜于交接两人的友情 也是一段佳话,容若死后,贞观在两人唱和的《金缕曲》后附注:“岁丙辰,容 若年二十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阕为余题照,极感其意,而私 讶‘他生再结'殊不祥,何意为乙丑五月之谶也,伤哉这两首唱和词作是这 样的: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 遂成知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咏,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重头翻悔,一日 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纳兰性德)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函紫阁,曳裾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 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曾不值、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逾醉, 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已已,但结托,来生休悔俄顷 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籍,石函记顾贞观)物是人非,贞观在容若死后重读这些唱和之作,心中悲苦可想而知同样的 重情至性,相同的词学观念,顾贞观和纳兰性德二人相见恨晚,并在一起编写了 《今词初集》,专门选取“抒写性灵”的词作。
《今词初集》于康熙十六年(1677) 编成,目的是“铲消浮艳、独抒性灵”,当时在文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惜 天不假年,纳兰的早逝加上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的崛起,是这词学史上本来可 以浓墨重彩的一笔提早谢下了帷幕在顾贞观为纳兰府中门人的期间,他一直积极为“归还吴季子”筹划,不断 请求纳兰明珠帮忙,只是明珠在官场浸淫已久,深知此事不易,不肯轻易许诺 贞观感于年华易逝,相救之难,写下了千古绝唱《金缕曲》二首这两首词前有 小序,是贞观“以词代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底写给挚友的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 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 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 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二十年了,曾经的承诺一直压记在贞观心上,没有一刻忘记回首过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