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翻译论文对话翻译中的情感缺失——《死者》两中译本的对比.doc
3页对话翻译中的情感缺失——《死者》两中译本的对比 对话翻译中的情感缺失——《死者》两中译本的对比◎秦坤摘要文学作品是含情的文字,然而,文学作品的对话翻译,常常可以“达意”而未能“传情”,从而译文不能达到与原文等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死者》两中译本为例,探讨对话翻译中情感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死者》对话翻译情感缺失 尤利西斯·乔伊斯的《死者》中对话较多,用语凝练,蕴含丰富的情感译者想要精确传达原文精神,并非易事本文通过对比安知和徐晓雯《死者》的译本,探讨对话翻译缺乏情感传达的问题情感色彩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感因素,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备艺术感染力的关键 情感传达或缺失不当,或传达过度损害原意,都会导致译文不能原汁原味地体现原作风采英国翻译家埃文对文学翻译中情感传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曾有过精辟的见解:“翻译之所以是艺术,不仅由于它具有形式的美,而且还由于它具有情操的美阳光赋予创造物以生命,情操供给翻译以热能译者与作者必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翻译所需要的不是一支素描的笔,还是一颗燃烧的心不仅要译出眼泪,而且要译出悲哀;不仅要译出笑声,而且要译出欢乐;不仅要译出拍案而起,而且要译出义愤填膺;不仅要译出效命疆场,而且要译出赤胆忠心;不仅要译出有形之事物,而且要译出无形之情操。
本文在评析译本时实际上暗含了一个“等效原则”的前提:认为理想的状态应当是把乔伊斯小说对话语言的张力效果无缺失地再现在译文当中,再现原文话语中的情感笔者注意到安知翻译语言欠生动灵活,仅感叹词“哦”字就出现很多次又如下面一例:O,innocent Amy!I have found out that you write for TheDaily Express.Now,aren’t you ashamed of yourself?(267)安知译:“我可为您害羞呢,”艾弗斯小姐直率地说,“您为什么给报纸写那种东西?”(264)徐晓雯译:“反正我是为你感到羞耻,”艾弗斯小姐直率地说说起来你竟为那种破烂小报写文章174)原文问句感情十分强烈,表现了艾弗斯小姐对加布里埃尔的不屑与鄙夷安知译文中意思传达准确,但没有那种强烈的情感,读来如白开水一般,淡而无味那种东西”语焉不详,读来无关痛痒,不能使读者体会到乔伊斯简洁话语中的感情倾向而徐晓雯译本中用了“反正”,“竟”这样的表达感情色彩的词,将原文感情传达淋漓尽致,读来生动有趣,安译略显死板 从上例可以看出,译者若要使自己的译作成为一件像样的艺术品,就应该在其翻译过程中设法传达出原作的感染力。
赋予译作与原作等值的生命力唯有这样,才能使译作神气贯注,获得灵魂与生命,译者才算尽了翻译的能事 但是情感复制绝非易事,造成情感不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看下面一例:O,to tell you the truth,retorted Gabriel suddenly,I’msick of my own country,sick of it.(268)安知译:“我的祖国已让我感到了厌烦!厌烦!”(266)徐晓雯译:“我受够了自己的故土,受够了!”(176)同样是表达厌恶的情绪,安知译文语气不如徐晓雯的强烈安知以“我的祖国”为译文的开头,读来感觉像是在叙述一件事实,而徐则一开头便表明了自己的情绪,一句“受够了”,而不是像安知简单地重复“厌烦”,“厌烦”,手法更胜一筹徐将自己母语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打破了原句的语序,利用汉语表达习惯,既能表达原文意思,又不失原文感情色彩徐译在语言感情的处理上十分得体安知在驾驭母语时,则没有徐的老练灵活 译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感悟性、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高超的审美鉴别能力,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进入原作者角色或原文人物的角色,切实体验出原文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情感信息,做到移情体验时化他作为我;也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才能在表达时突破原文语言形式的无形牢笼,发挥译语优势,进行重建和创造,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移情感受。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实现,请看下面一例:It has fallen to my lot this evening,as in years past,toperform a very pleasing task but a task for which I am afraidmy poor powers as a speaker are all too inadequate.(276)安知译:“今晚我有幸像往常一样,完成这一让人愉悦的职责,但与这职责相比,我想作为一个演讲家而言,我是太不够格了281)徐晓雯译:“今晚,像过去那些夜晚一样,这令人非常愉快的重任又落到了我的肩上,而我担心,自己作为演讲者绵力微薄,不足以承担188)原文中加布里埃尔十分谦逊,用语十分讲究,寥寥数语已经打动了读者的心,也把意思交代的十分清楚安知译文中“完成这一让人愉悦的职责”则十分僵硬,缺乏演讲的口语化特色,徐译则更符合原文文体特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徐译最后一句说“自己作为演讲者绵力微薄,不足以承担”,虽然在达意上十分妥帖,但是与原文相比,还是没有原文语气强烈可见达意容易,情感的传达却是对话翻译的一个难点,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因此要求译者要有过硬的中文表达技巧,既能揣摩原文情感,又能用生花妙笔传达出原文神韵,方能让读者体会到原作精神请再看以下例子:It was in the winter,she said,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winter when I was going to leave my grandmother’s and comeup here to the convent.(287)安知译:”大约是冬季刚开始时,我正准备离开奶奶家到这儿的修道院来303)徐晓雯译:“那时是冬天,她说,大约是我要离开奶奶家来这边的修道院206)上文是格雷塔向加布里埃尔描述自己以前情人的一段话此时格雷塔说起死去的情人来应该是无限感伤的,但又不好在加布里埃尔面前太过显露自己的情绪这段文字的传达中包含了微妙情感的处理第一句是典型的叙述句,把我们带到格雷塔过去的回忆中,语气平淡略带感伤原文中“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winter”是口语中的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同时表明格雷塔正在思考安知在处理这一句时显得拖泥带水,“冬天刚开始时”即是初冬,在以中文为母语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见到这样冗赘的表述,而徐译虽然简洁,初冬的意思却没译出来。
原文情感的微妙给译者出了一道难题显然两个译者都没有把握好这句 《死者》最后一段堪称整篇小说的点睛之笔小说通过对雪的描写衬托加布里埃尔的顿悟,从而起到推动故事达到高潮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一段:It was falling on every part of the dark central plain,onthe treeless hills,falling softly upon the Bog of Allen and,far-ther westward,softly falling into the dark mutinous Shannonwaves.(289)安知译:“它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着,在光秃秃的山丘上落着,轻轻地落入艾伦沼泽,再向下,又轻轻地落在黑森森的、奔腾激荡的香农河的浪涛中306)徐晓雯译:“雪落在黑暗的中央平原的所有地方,雪落在不长树的小山上,雪轻柔地落在艾伦沼泽上,往西再走远一点,雪轻柔地落入香农河奔腾着的黑色波涛中208)乔伊斯原文用了排比,三个“falling”,气氛层层推进,令读者感到落雪的普及性,进而感受到加布里埃尔顿悟的过程安知译文干巴巴,且受到了英文句序的影响,用了“在……落着”显得非常生硬,原文的流畅丢失了,不算是好的译文。
徐译则保留了原文的形式,用“雪落在”来开头,非常富有文学性,后面继续用“雪落在”形成了排比的句式,更有气势,更能够让读者感 受到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两译者均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对原文缺乏足够的移情体验可能是原因之一综合两个译本来看,徐晓雯对情感的处理比安知要略胜一筹,算是差强人意将原著的情感翻译出来要求译者有高超的翻译技巧,以及对原文通透的理解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充分发掘母语语言的张力,以期达到与原文等效的艺术效果,既要将意思译准确,又要于细节处将原作精神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黄龙.翻译的神韵观[A]//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徐晓雯.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安知.乔伊斯文集I都柏林人(插图本).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