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姓迁徙分布综述.docx
15页梁姓迁徙分布综述:梁姓迁徙史(聚集地、迁徙分布)最新统计:梁氏位居第21大姓,占全国总人口的0.84%,大约1100万人左右人口约一千三百五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 85%左右)梁氏自陕入晋,自晋而入浙、闽、粤乃至全国各地梁姓发源于陕西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一带); 成长于西北:晋国有解梁城(今山西临猗西南),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梁益耳 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益耳的 20 世孙梁桥徙居安 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 壮大于华南:现代梁姓分布以广东省居多,在广西、四川、山东、山西、江苏、 北京、湖南、湖北、福建、香港、澳门等地,集中了我国梁姓人口 90 以上 梁姓人口不但分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有分布在海外越南、朝鲜、美 国、加拿大,法国等地也有了梁姓人的身影根据《梁氏族谱》史料记载,来自嬴姓的梁氏,梁姓支派较多,其最早发 源地当是今陕西韩城一带晋代以前集中繁衍于北方各地,且以西北为主要的分 布地区秦汉之际(时期):梁为秦灭后,一部分子孙逃散他处梁姓散居于河东(今属 山西),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 河东梁氏开基祖。
梁鳝(鱣)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 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汉景帝时,有梁林为太原太守西汉末年,梁氏自河东迁居北地(今陕西耀县、 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后裔已分为两支:一居安定(今甘肃东部(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及 宁夏大部分地区);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一 居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兴平县东南))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 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东 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 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 率家族随东晋渡江南迁,子孙便大举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东河 浦)之间,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 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开基福建福州,是为闽、粤始祖梁芬的五 世孙梁福范到京兆为官,后随子梁文迁惠安梁选为十三世,为南安令,故家居 南安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广西、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 建一带。
后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发展世居陆浑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 "窜身东下,旅于吴越"梁遐的21世孙梁颀,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 隋唐之前,梁姓名人多为行伍出身,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其宗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科举制度产生之后,梁姓人氏又转向科举取士,希望 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仅梁颢1族,1次就出了三个进士,1门 出了 10几个进士这些文化名门世家,就像蜂蝶逐花,老是随着文化、政治中 心地转移而到处迁徙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中原,直到蒙古军南下,致使梁姓又一次 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宋时梁孟坚为兵部左侍郎,居 宁化县,其六世孙梁永移居潮州,七世孙梁富迁梅州北宋时,25世孙梁熙嘏, 在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仅梁颢一族,一次就出了三个进士,一门出了十几个进士这些文化名门世家, 就像蜂蝶逐花,总是随着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到处迁徙从长安、洛阳、汴 梁、余杭,到扬州、益州、福州、广州、香港,梁姓人氏中的文人墨客,总是走 在中国文化的风头浪尖上,展示了一个古老家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 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34.5%,占山东总 人口的 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三省梁姓大约占 全国梁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这四省的梁姓又 集中了 26%全国形成了以鲁豫、陕西、粤湘、闽浙为中心的四大块梁姓聚集地 而广西是当时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到了 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梁姓大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 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长 比值是负值,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 1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14.6%)、山西(10.4%),这两省梁姓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 江西(8.9%)、江苏(8.7%)、山东(7.9%)、广东(7.2%)、福建(6.9%)、 陕西(6.1%),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 51%广西在宋朝时梁姓尚十分稀少,进 入明朝一跃成为梁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梁姓人口的14.6%,占广西总人口的3%。
东南和两广地区的梁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而宋朝的梁姓大省山东, 此时梁姓人口却减少了七成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梁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 很大,其人口主要向南方和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桂粤闽赣、晋陕、苏 鲁三大块梁姓聚集区,重心由东南部转向南部近代中国:梁启超、梁实秋、梁漱溟,他们都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代宗师特别是 在香港、澳门、台湾等现代化城市,一脚踩下去,就能踩出几个梁姓人氏来 今日(当代):据《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梁姓典型的南方姓氏,在两广最 有影响中国排列20位,占全国0.84%,总人数1000万;《中国人名大辞典》 225人,占0.5%,排名43位;宋代(960-1279)44万,占全国0.57%,排列37 位;梁姓第一大省山东,占全国梁35%,占该省人数2.2%;明代(1368-1644, 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43万,占全国0.46%排列53位;梁姓第一大省广 西,占全国梁15%,占该省人数3%;当代1008万,占全国0.84%,排列20位, 比明代梁姓增23倍,(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全国人口与明代对比增13倍) 梁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这1000年中梁姓人口的增加率 是呈“V”形态势在近600年期间,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 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 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梁姓人群出 现向东北地区的移民梁姓第一大省广东,是梁姓的大本营,全国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 占35.2%,占该省人数4.7%;梁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20位[2006年最新统计 数字],占全国人口 0.86%,约1200万人;梁姓最旺盛一支在两广,占全国梁姓 人口的48%,580万人[其中广东占全国梁姓人口的35%,420万人;广西占13%, 160万人]梁姓占广东省人口约4.9%,居全省各姓人口第五位;占广西人口 4.7%,,居全区各姓人口第五位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湖北,这三省集中了 梁姓总人口的29%在今日的山东龙口市原中村镇,有一近三百户的梁姓村庄——梁家村,村里男性 居民90%为有血缘关系的梁姓在今天的广东开平市龙胜镇,有一近800户的梁 姓村庄一一白村,村里男性居民96%为有血缘关系的梁姓反倒是在梁氏的发源 地,那里却没有太多的梁姓人家梁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西南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梁姓人 口达到9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13人以上。
梁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 高的(5. 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不足1. 9%,梁姓人口大约130万; 1.8一5.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3.4%,梁姓人口大约323万;1一1.8 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2.3%,梁姓人口大约395万;不足1人/平方 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4%,梁姓人口大约160万 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梁姓是两广地区 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大部、广东西部、海南,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 在 3%以上,在广西南宁地区的比例高达 6%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 3.6%;在两广其他地区、贵州东南、湖南南部、江西最南端、山东东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地区,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一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 积的4.2%;其他地区的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 国土面积的92.2%,其中比例在0.6%以下的部分占总国土面积的76%梁姓在各地分布山西:在山西晋南的梁家滩,那里生活着整村整村的梁姓家族这些村落位于黄 河大转弯处,距离梁姓的发源地夏阳(今陕西韩城)和解梁(今山西临猗西南)都非 常近,他们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梁姓,由于没有家乘谱牒的记载,我们已无从考 证。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很少有著名历史人物出 现宋元时期,这里只出现了几位义军首领和草莽英雄明清时期,这里出生的 几位梁姓名人,不是知县,就是知府,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芝麻官整个山西也就 出了几个梁姓名人,影响也十分有限据《山西通志》记载,明清时期影响较大的梁姓人物分别是梁纶、梁格、梁 纪、梁明翰、梁纶是山西曲沃人,字文音正德癸酉年的举人,授隆庆知州,勤 劳廉明,性格耿介,忠君爱民,只做了七年官,就主动要求回家务农,著《稽古 叶声》三卷,享年 81 岁梁格,字君正嘉靖己未进士,授济阳知县济阳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兰考 县,老百姓自古以来喜欢争斗诉讼梁格下车伊始,别涉慝,察情伪,对无事生 非者进行严厉惩处,对忠厚老实之民进行大力表扬,使争斗诉讼事件大幅减少, 人民生活日趋安定梁格又清查户口,查出无名隐田数万亩,使数千农民有了田 种他又罢免无名之税,定宾旅之式,供梓宫戢阉寺之横,白禹城久滞之冤,自 奉贬损,纤毫不取,甚有美政,因此升南兵科给事中途经平阳府,听说母亲病 故,忧伤过度,逾年而卒著作有《窥易集》、《四书古义补》梁纪,山西稷山人,以忠孝闻名《山西通志》说他是梁格的长子,嘉靖己 酉举人,和父亲中进士的时间相差 15 年。
梁纪贯通经史,勋以圣贤,曾经为父 亲守墓三年乡里举荐他去做官,梁纪以母亲年老病多,需要他照顾为借口,不 肯赴职,躬自给母亲端茶上饭三十余年他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勉强登上公车, 忽然梦见母亲病重,中途而返观风使多次表彰他的高洁品德,并向朝廷作了汇 报朝廷特赐他在都察院做事凡后生执经问业,向他请教者,后来都在科举场 上有不凡成就所著《樗栎子》等书共计 14种,享年八十二梁明翰是山西孝义人,嘉靖丁未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陕西庆阳府 知府梁明翰平易近民,关心百姓疾苦,做官没有架子后转按察司副使,处理 回民起义,他耐心抚降,巧妙化解了这场民族纠纷梁明翰“天性孝友,虽与诸 弟分门立户,凡有储蓄,绝不吝惜”他赈灾恤孤,助人为乐,是历史上少有的 清官官至四川按察使,享年八十三山东:齐鲁世家东原梁氏《三字经》里记载,梁颢从五代到宋朝,考了 47年,直到82岁才高中状元 “父子状元”梁颢梁固(摘自《大众日报》2010 年 02月 03 日第 10 版) □本报记者王红军 本报通讯员 陈淑锋“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目前,正在修建中 的东平县东平古城十里宋街,至今还留存着一座重建的“父子状元坊”,其上有兖 州知府金一凤为北宋著名的“父子状元”梁颢、梁固撰写的楹联。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论文采,梁颢难敌苏东坡;论操守,他也不足以和包拯 齐名然而,在中国启蒙教育的经典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