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docx
3页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② 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 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 物体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②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3) 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5) 力的种类:①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② 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②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③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④ 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1) 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 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 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③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3)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 何中心上②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②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③ 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 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三、 弹力(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2)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②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③ 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④ 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 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 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 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 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四、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 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i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 面不光滑。
ii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iii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u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② 卩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③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iv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2)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3) 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i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 势ii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②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③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iii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OVFW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 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usFNV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五、 编外*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① 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 F1 —F2|WFWF1+F2② 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 零③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④ 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 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 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③ 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l=Fsin或F12F有一组解若F>Fl>Fsin有两组解若FVFsin无解(3)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4)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 几何问题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 两个施力物体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 量的运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 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 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2) 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Fx = Flx + F2x + F3x + ……;Fy = Fly + F2y + F3y +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 = O, Fy = O,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 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