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学总ppt课件.ppt
84页第五章第五章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护理学院人文理学院人文护理教研室理教研室 李李树雯雯目目录录第一讲 心电图根本知识第二讲 正常心电图第三讲 心房与心室肥大第四讲 缺血型心肌损害第五讲 心律失常第六讲 心电图的运用与分析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机从体表记录心心脏每一每一心心动周期所周期所产生生电活活动变化的曲化的曲线图形目录以单个心肌细胞为例以单个心肌细胞为例除极终了除极终了+ + + + - - - -极化阶段极化阶段- - - -+ + + +除极方向除极方向除极除极+ + - -- - + +复极复极- - + + + + - -复极方向复极方向单个心肌个心肌细胞胞电位位变化,除极波和复极波化,除极波和复极波相反相反电偶偶 电源源电穴穴电偶偶 电源源电穴穴•极化阶段极化阶段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除极除极阶段段〔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心电图波形构成的三条根本法那么心电图波形构成的三条根本法那么1.探查电极面向除极方向,出现向上的正波。
探查电极面向除极方向,出现向上的正波2.探查电极背对除极方向,出现向下的负波探查电极背对除极方向,出现向下的负波3.探查电极置于细胞中部,出现双向波探查电极置于细胞中部,出现双向波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二〕心电向量根本概念〔二〕心电向量根本概念•向量:既有一定大小又有一定方向的物向量:既有一定大小又有一定方向的物理量•心心电向量向量•瞬瞬间综合向量合向量合力合力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构成和命名•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构成和命名*P波: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波: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电压变化**P-R(P-Q)段段(P-R segment)1. PR段:段: 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束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支的电活动2. 丈量:丈量:P波终点到波终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波群起点间的时距**P-R间期间期(P-R interval) P-R间期:间期: 代表心房开场除极至心室开场除极代表心房开场除极至心室开场除极的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目录*QRS波群波群(QRS complex)*QRS波群:心室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
波群:心室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目录S-T段段(S-T segment)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时距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目录T波波(T wave) *T波:波: 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压变化电压变化目录Q-T间期间期(Q-T interval) QT间期:间期: 为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代表心为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代表心室肌电收缩的全过程室肌电收缩的全过程目录QRS波群的命名命名:命名: 第一个正向波称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 R波,波,R R波之前的波之前的负向波称向波称为Q Q波,波,R R波之后第一个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向波称称为S S波,波, 第二个正向波称第二个正向波称为R’R’波,波,R R波波之后第二个之后第二个负向波称向波称为S’ S’ 波,波,………… 波幅<0.5mv的用小写q、r、s ;波幅≥0.5mv的用大写Q、R、S只需一个只需一个负向波称向波称为QSQS波三、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导联(lead)的定的定义::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极,并经过导联线与心与心电图机相机相连,,这种种记录心心电图的的衔接方法称接方法称为心心电图导联。
目录目录常用12导联体系 在 在长期期临床心床心电图实际中,构成了中,构成了一个由一个由Einthoven创设广泛运用的国广泛运用的国际通通用用导联 体系体系(lead system),称,称为常常规12导联体系〔6个肢体个肢体导联、、6个胸个胸导联〕〕 1.规范范导联(双极肢双极肢导联) Ⅰ、、Ⅱ、、Ⅲ 2.加加压单极肢极肢导联 avR、、avL、、avF 3.胸胸导联 V1、、V2、、V3、、V4、、V5、、V6目录规范导联 Ⅰ导联:: 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极; Ⅱ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极; Ⅲ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中心电端(central terminal) 定 定义:: 将肢体将肢体导联三个三个电极〔右手、极〔右手、左手、左手、 左脚左脚)各串一各串一 5 kΏ 电阻阻 ,, 然后将然后将三者并三者并联起来,构成起来,构成 “无干无干电极〞极〞 或称中或称中心心电端目录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导联:右上肢接正极导联:右上肢接正极 ,左上肢、左下肢接负极。
左上肢、左下肢接负极 aVL导联:左上肢接正极导联:左上肢接正极 ,, 右上肢、左下肢接负极右上肢、左下肢接负极 aVF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导联:左下肢接正极 ,, 右上肢、左上肢接负极右上肢、左上肢接负极目录胸导联胸导联衔接方法:衔接方法: 负极与中心电端相负极与中心电端相连,正极放在心前区连,正极放在心前区不同的位置,即胸导不同的位置,即胸导联目录* 胸导联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的安放位置导联导联 探查电极放置位置探查电极放置位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 至至 V4 两点连线两点连线 的中点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 间相交处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左腋前线 V4 程度处程度处 V6 左腋中线左腋中线 V4 程度处程度处目录附加导联1.V7、、V8、、V9导联: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左左肩胛线、左脊旁线与脊旁线与V4同一程度处。
同一程度处 2.右胸导联右胸导联(V3R~~5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相当于胸壁,相当于V3~~5相对应的相对应的部位第一节第一节 心电图根本知识心电图根本知识一一. .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产生原理1 1、心电图概念、心电图概念( (重点重点) )2 2、极化阶段、除极、复极的概念、极化阶段、除极、复极的概念3 3、心电图各波段的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构成和命名二二.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心电图的导联体系1.1.定义定义; ;2.2.常用导联常用导联 ( (难点难点) )::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一、心电图的丈量方法一、心电图的丈量方法1.纵向间隔纵向间隔 电压电压1mv=10mm2.横向间隔横向间隔 时间时间25mm/s1小格小格=0.04s〔一〕振幅的丈量〔一〕振幅的丈量1.向上的波自程度向上的波自程度线的上缘到波的顶线的上缘到波的顶端的垂直间隔端的垂直间隔;负向波自程度线的负向波自程度线的下缘到波的底端的下缘到波的底端的垂直间隔垂直间隔2.P波振幅丈量的波振幅丈量的参考程度以参考程度以P波起波起始前的程度线为准。
始前的程度线为准丈量丈量QRS波群、波群、J点、点、ST段、段、T波,波,采用采用QRS起始部水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程度平线为参考程度目录〔一〕振幅的丈量〔一〕振幅的丈量1.ST段移位段移位丈量点:丈量点:J点后的点后的0.04s、、0.06s、、0.08s抬高:抬高:ST段上缘距基线上缘的垂直间隔段上缘距基线上缘的垂直间隔压低:压低:ST段下缘距基线下缘的垂直间隔段下缘距基线下缘的垂直间隔〔二〕时间的丈量〔二〕时间的丈量1.自波的起点内缘到波的终点内缘的时距自波的起点内缘到波的终点内缘的时距〔三〕心率〔三〕心率(heart rate) 1.心率:心率: 心脏跳动的频率心脏跳动的频率2.2. * 计算:计算:3. A.规那么心率:规那么心率:60 / P-P 间期间期 (s) 或或R-R 间距间距 (s)4. 目录 估算心率: 1大格=0.2s 300次/分 2大格=0.4s 150次/分 3大格=0.6s 100次/分 4大格=0.8s 75次/分 5大格=1.0s 60次/分〔三〕心率〔三〕心率(heart rate) 2. * 计算:计算:B. 不规那么心率不规那么心率:30大格〔大格〔6s〕〕 P 或或 R 波的数波的数目乘以目乘以10,即为心房率或心室率;,即为心房率或心室率; 或丈量或丈量5个以上个以上P-P 或或R-R间距,求平均值,间距,求平均值, 再用再用60 /平均值。
平均值目录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正常值*P波波(P wave) *P波: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波: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1.位置:位置: QRS波群之前波群之前2.形状:形状: 光滑光滑圆钝形,可有形,可有轻度切迹 Ⅰ 、、Ⅱ 、、avF 、、V4~~V6直立,直立, avR 倒置3.时限:<限:<0.12s4.电压:<:<0.25 mv(肢肢导联)、<、<0.20mv(胸胸导联)**P-R间期间期(P-R interval) 1.P-R间期:间期: 代表心房开场除极至心室开场除极的时代表心房开场除极至心室开场除极的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2.*正常成人心率在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次/分时为分时为0.12~~0.20s*QRS波群正常值波群正常值1.*形状:形状: 肢体肢体导联::Ⅰ、、Ⅱ、、avF 主波向上,主波向上, avR向下 胸胸导联::V1~~6::R波逐波逐渐增高,增高,S波逐波逐渐变浅 V1~~2:: rS 型型 r/S << 1 V3~~4:: RS型型 R/S ≈1 V5~~6:: 以以R波波为主主 (qRs、、 Rs 、、qR、、 R) R/S >>12.时限:正常成人<限:正常成人<0.12s,多数在,多数在0.06~~0.10s 。
*QRS波群正常值波群正常值3.电压:: *胸胸导联 A.右室右室 RV1 ≤1.0 mv,, RV1 +SV5 ≤1.2 mv B.左室左室 RV5 ≤2.5 mv,, RV5 +SV1 ≤ 4.0 mv (男男) 3.5 mv (女女) 肢肢导联::A.右室右室 RavR ≤0.5 mv B.左室左室 RavL ≤ 1.2 mv,, RavF ≤ 2.0 mv,, RⅠ ≤ 1.5 mv QRS波群正常值波群正常值4.* (室壁激室壁激动时间 VAT)定定义:: 指指QRS 波群起点至波群起点至R波波顶峰〔峰〔peak of R wave〕〕垂垂线的的时距代表激代表激动从内膜从内膜传至外膜的至外膜的时间,反映心室壁的厚度反映心室壁的厚度3)正常正常值* ::右室右室(VATV1) ≤0.03s左室左室(VATV5) ≤0.05s目录5.*Q波正常值:波正常值:(avR除外除外) 时限<时限<0.04s,电,电压压 << 1 / 4 R。
QRS波群正常值波群正常值S-T段(S-T segment)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起点的时距代表心室 缓慢复极过程1.*与等电线在同一程度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正常压低: 每个导联均 ≤ 0.05 mv〔除avR 导联〕;正常抬高: 肢导联、V4~6 ≤ 0.1 mv, V1~2≤0.3mv, V3≤0.5mvT波(T wave) 1.*T波:波: 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压变化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压变化2.*形状:形状:T波钝圆,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波钝圆,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 与与QRS 波群主波群主波方向一致波方向一致3.*电压:在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低于同导联波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波的1/10 Q-T间期(Q-T interval) QT间期:间期: 为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代表心室为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代表心室 肌电收缩的全过程肌电收缩的全过程 *丈量:自丈量:自QRS波群起点到波群起点到T波的终点间的时距。
波的终点间的时距包包 括括QRS波时限、波时限、S-T段、段、T波时限波时限) *正常值:正常值: 成年人心率成年人心率60~~100 次次/分时,分时,Q-T间期为间期为 0.32-0.44s心率快,心率快,Q-T间期短间期短;心率心率 慢,慢,Q-T间期长
3.时间正常临床意床意义::常常见于肺心病于肺心病(故称故称为肺型肺型P波波) 左房及右房双房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肥大心心心心电图电图可可可可见见既异常高大,又增既异常高大,又增既异常高大,又增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宽呈双峰型呈双峰型呈双峰型呈双峰型的的的的P P P P波,波,波,波,电压电压≥0.25mv≥0.25mv≥0.25mv≥0.25mv,,,,时间时间≥ 0.12s≥ 0.12s≥ 0.12s≥ 0.12s;;;;常常常常见见于于于于风风湿性心湿性心湿性心湿性心脏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病及某些先天性心病及某些先天性心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脏病二、心室肥大二、心室肥大左室肥大(LVH)1.左室左室电压增高:增高:(必必备条件条件) 胸胸导联:: RV5或或RV6>> 2.5mv; RV5+SV1 >> 4.0mv(男男),,3.5mv(女女) 肢肢导联:: RaVL >> 1.2mv ; RaVF >> 2.0mv; RⅠ >> 1.5mv;; RⅠ+SⅢ >> 2.5mv。
2.电轴左偏:左偏: 普通<普通< 30°~ --30°轻度度)3.QRS波群波群时间::0.10~~0.11sVATV5 >0.05s4.左室左室劳损:: S-TV5~~6压低>低> 0.05mv;;T波波V5~~6低平双向倒置低平双向倒置目录右室肥大(RVH)1.右室右室电压增高:增高: 胸胸导联::Rv1 >> 1.0mv;; Rv1+SV5>> 1.2mv V1 R/S≥1. 肢肢导联::RavR >> 0.5mv;;R/S≥12.电轴右偏:右偏:(重要重要诊断条件断条件)≥++90°(重症>重症>+110°)3.VATV1>0.03s4.右室右室劳损:〔:〔V1以以R波波为主主时〕〕S-TV1~~2压低低≥ 0.05mv; TV1~~2双向、倒置双向、倒置目录双室肥大(BVH)1.出现正常或正常范围的心电图出现正常或正常范围的心电图 2.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3.单纯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单纯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左心室肥左心室肥厚的部分条件厚的部分条件4.单纯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单纯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右心室肥右心室肥厚的部分条件。
厚的部分条件目录第三节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三、心肌缺血三、心肌缺血四、心肌梗死四、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三大病理改动心肌梗死的三大病理改动1.心肌缺血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2.心肌损伤心肌损伤(myocardial damage);3.心肌坏死心肌坏死(myocardial necrosis)目录1 1..T T波改动波改动 •大致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电图特征大致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电图特征 •1〕心内膜下缺血〕心内膜下缺血 •对称性挺拔对称性挺拔T波:与波: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主波方向一致 •2〕心外膜下缺血〕心外膜下缺血 •对称性倒置对称性倒置T波:与正常方向相反波:与正常方向相反心肌梗死分期:心肌梗死分期: 早期早期:数分数分钟-数小数小时 T波挺拔;波挺拔;ST段上抬;段上抬;急性期:数小急性期:数小时-数周数周 病理性病理性Q波;波;ST段上抬,段上抬,T波波变化近期〔近期〔亚急性期〕:数周急性期〕:数周-数月数月 病理性病理性Q波;波;ST段回到基段回到基线;;T波波变化陈旧期〔愈合期〕:旧期〔愈合期〕:3 -6月后月后 病理性病理性Q波;波;ST段回到基段回到基线;;T波不再波不再变化;化;四、心肌梗死四、心肌梗死根本图形根本图形: : 1 1、缺血型改动:、缺血型改动:T T波改动波改动 2 2、损伤型改动:、损伤型改动:STST段弓背上抬段弓背上抬 3 3、坏死型改动:病理性、坏死型改动:病理性Q Q波波 心肌梗死的定位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断临床上,通常根据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来作出梗死临床上,通常根据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来作出梗死部位的定位判别。
部位的定位判别3 心肌梗死的心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定位诊断断: 前前间壁:壁:V1、、V2;; 前壁:前壁:V3、、V4;; 广泛前壁:广泛前壁: V1-V6;; 侧壁:壁:ⅠⅠ、、aVL、、V5、、V6;; 下壁:下壁:ⅡⅡ、、ⅢⅢ、、aVF后壁:后壁: V7、、V8 、、V9 ;; 右室:右室: V3R-V6R;; 五、心律失常分分类::(1) 激激动来源异常:来源异常:①①窦性心律失常性心律失常;②②异位心律;异位心律;(2) 激激动传导异常:异常:①①传导阻滞阻滞;②②异常异常传导途径;途径;定定义:各种:各种缘由使心由使心脏激激动的来源或的来源或传导出出现异常异常一、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二、异位心律二、异位心律〔一〕早搏〔一〕早搏〔一〕期前收缩〔早搏〕〔一〕期前收缩〔早搏〕二二.分分类::1.房性期前收房性期前收缩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3.室性期前收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最常见一一. .定定义::窦房房结以下的某一个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以下的某一个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提早提早发起了激起了激动。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1.提早出提早出现的的QRS 波群,其前无波群,其前无P波2.QRS波群波群宽大畸形,大畸形,时限限>0.12s T波与波与QRS 主波方向相反主波方向相反3. 代代偿间歇完全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 1.提早出提早出现P`-QRS-T波群,波群,QRS波群形状同波群形状同窦性性QRS波群 2. P`形状不同于形状不同于窦性性P波,波, P`-R间期>期>0.12s 3.多数代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歇不完全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1.提早出提早出现的的QRS - T波群,形状多正常波群,形状多正常2.逆性逆性P`波:波:PⅡ、、avF倒置,倒置,PavR直立①①逆性逆性P波在早搏波在早搏QRS波群前,波群前,P-R 间期<期<0.12s②②逆性逆性P波在早搏波在早搏QRS波群后,波群后,R-P间期<期<0.20s③③与与QRS相重叠,无逆性相重叠,无逆性P波3.多出多出现代代偿间歇完全〔二〕阵发性心动过速〔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p阵发性心性心动过速:延速:延续≥3≥3个早搏;个早搏; p特点:突特点:突发突停,心室率快速而匀突停,心室率快速而匀齐,, p >>150150次次/min/min;; p室上性〔包括房性、交界性〕室上性〔包括房性、交界性〕(PSVT)(PSVT);; p室性心室性心动过速速(PVT) (PVT)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 心率心率160~~250次次/分,节律规那么分,节律规那么2. QRS波群形状及时间根本上正常波群形状及时间根本上正常3. P`波往往不易识别波往往不易识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常见于安康人心情激动、过量烟酒、劳常见于安康人心情激动、过量烟酒、劳累、精神紧张时,也可见于风心病累、精神紧张时,也可见于风心病(二狭二狭)、、甲亢、预激综合征甲亢、预激综合征(W-P-W)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 1. 心室率为心室率为140140~~220220次次/ /分,节律可不齐分,节律可不齐2. QRS2. QRS波群形状宽大畸形,时限波群形状宽大畸形,时限>0.12s>0.12s继发性性ST-TST-T改动3. 3. 如有如有P P波,波,P P与与R R无关系4. 4. 偶有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室性交融波偶有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室性交融波目录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严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洋地黄过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洋地黄过量。
量 目录扑动与颤抖扑动与颤抖 扑动和颤抖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扑动和颤抖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为快速的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为快速的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 发生于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抖;发生于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抖;发生于心室者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抖发生于心室者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抖 1.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F) 2.心房颤抖心房颤抖(Af) 3.心室扑动心室扑动(VF) 4.心室颤抖心室颤抖(Vf)〔三〕传导阻滞〔三〕传导阻滞 •心心脏任一部位任一部位发生激生激动传导迟延或中断延或中断 •按按发生部位分生部位分为::窦房房传导阻滞、房内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室内传导阻滞;阻滞; •按按严重程度分重程度分为::ⅠⅠ度〔度〔传导延延缓〕、〕、ⅡⅡ度〔部分激度〔部分激动不能下不能下传〕、〕、ⅢⅢ度度传导阻滞〔阻滞〔传导完全中断〕;完全中断〕; 房室传导阻滞分度分度 1.Ⅰ°A-VB 2.Ⅱ°A-VB〔〔1〕〕Ⅱ°Ⅰ型型A-VB 〔〔2〕〕Ⅱ° Ⅱ 型型A-VB 3.Ⅲ°A-VB目录Ⅰ°房室房室传导阻滞阻滞(Ⅰ°A-VB〕〕1.P-R间期延伸,期延伸,≥0.21s。
2.每个每个P波都能下波都能下传心室,引起心室,引起QRS-T波群Ⅱ°房室房室传导阻滞阻滞 部分部分P波后出现波后出现QRS波群零落波群零落 *Ⅱ°Ⅰ型房室型房室传导阻滞阻滞P-R间期逐渐延伸,直至间期逐渐延伸,直至QRS波群零落〔波群零落〔心室漏搏〕心室漏搏〕*Ⅱ°Ⅱ型房室型房室传导阻滞阻滞1、部分、部分P波后脱漏波后脱漏QRS波群2、、2:1、、3:2、、4:3等P波个数与波个数与QRS波群波群个数之比个数之比)*Ⅲ°房室房室传导阻滞:阻滞:(Ⅲ°A-VB)1.P波与波与QRS波群无关波群无关2.房率房率>室率常规心电图操作规范常规心电图操作规范•4.电极电极 右上肢右上肢 左上肢左上肢 左下肢左下肢 右下肢右下肢 • 红红 黄黄 绿绿 黑黑•V1-V6:红、黄、绿、褐、黑、紫:红、黄、绿、褐、黑、紫5.描记心电图描记心电图•接通电源接通电源•选择走纸速度选择走纸速度 25mm/s 25mm/s;定电压;定电压1mv/10mm1mv/10mm•导联切换导联切换•标注受检者信息和时间、导联标注受检者信息和时间、导联二、心电图的诊断步骤1、普通阅读:电压、速度、导联。
普通阅读:电压、速度、导联2、判别心脏位置,心电轴判别心脏位置,心电轴3、分析、分析P波,丈量波,丈量P-P或或R-R间期4、分析、分析P与与QRS波群,确定其相互关系波群,确定其相互关系5、察看、察看ST-T有无改动有无改动6、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