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唐诗中海洋意象的抒情价值.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bao****ty
  • 文档编号:132074597
  • 上传时间:2020-05-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唐诗中海洋意象的抒情价值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一个原创性概念,也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审美原则综合考察中国传统的意象,可以发现认识意象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是“意”与“象”的复合体唐诗中描写海洋意象的作品数量众多,作者的情感世界借助海洋意象的形式表达,尤其当表现宽广胸怀、反映离情别绪和寄托忧戚感怀时,唐诗中往往用到海洋意象      一、诗歌中海洋意象的涵义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一个原创性概念和审美范畴,可追溯到《周易》《周易?系辞上》说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其中象指卦象,也可泛指一切可见的征兆;意指卦象所包含的意义,也可泛指一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从而将“意”与“象”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意象最早出现在王充《论衡?乱龙》中《论衡?乱龙》说:“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的意象已经含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从美学角度来把握意象则始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文心雕龙?神思》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把意象作为“陶钧文思”的结果、一种艺术构思和心中之象。

      刘勰所说的意象对后代特别是对唐代的艺术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逐渐成为中国诗学中的重要术语综合考察中国传统的意象,可以发现认识意象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是“意”与“象”的复合体所谓“意”,是指意念、意思、思想;“象”是指形象、实体、现象意象,指的就是人的意念、意思、思想投射或物化为“象”,从而使某一实象成为“有意之象”   同时,意象也是诗歌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陈植锷先生认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正存在着这样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如‘落花’、‘流水’、‘莲花’、‘春’、‘暮’、‘风’、‘雨’等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它们是一些表象性的语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们是使用共同语言的人类的共同感情在深层意识中的长期积淀;从美学的角度讲,它们是一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独立的艺术符号系统;从文艺学的角度,我们就把它叫做诗歌的意象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创作灵感、对生命的体验和人生的经验都凝聚于意象中,因此意象便成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呈现方式,正如陈植锷先生所说:“所谓意象,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陈植锷:《诗歌意象论》,第13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用海洋物象来表现某种含义,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从而使情感和海洋物象之间具有了内在的联系,这种情感与海洋物象的统一或者说情感内容借助海洋物象形式的表现就是诗歌语言所要表现的海洋意象,即海洋意象是作为物象的海洋与作者情感世界的统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海洋物象并非仅指狭义上的海洋本身,而是指包括涉海物品、海滨岛屿生活在内的广义上的海洋物象因此,海洋意象可以归纳为蕴含了作者情感,以海洋物象为载体,并通过诗歌语言进行表现的意象      二、唐诗中描写海洋意象的作品数量众多      虽然前代诗赋中也有一些海洋意象,例如王粲的《游海赋》(残篇)、班彪的《览海赋》(残篇)、木华的《海赋》(残篇)和曹操《观沧海》、曹植《远游》、祖莛《望海》、沈约《秋晨羁怨望海思归诗》等诗赋中的海洋意象,然而他们都无法和唐诗中海洋意象的数量相比   唐诗中描写海洋意象的作品数量众多,据笔者初步统计,根据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增订简体横排本《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在50000馀首唐诗中,有关海洋意象的诗句涉及作品为900馀首其中,仅以吟咏海洋本身、涉海物品、海滨岛屿生活等为主题的描述型海洋意象,据笔者初步统计涉及作品一百馀首(因篇幅限制,具体篇目略)   而涉及海洋的比喻象征型海洋意象则为数更多据笔者对《全唐诗》的初步统计,比喻象征型海洋意象中的四海、天涯海角、乘桴浮海、海槎、蓬莱、沧海桑田和海鸥七个海洋意象所涉及的作品数分别为207首、27首、26首、19首、220首、72首和29首。

      由此可见,唐诗中包含海洋意象的作品数量十分可观      三、海洋意象是唐诗抒发感情的重要凭借      海洋意象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往往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重要凭借,尤其是在表现宽广胸怀、反映送别之情和寄托忧戚感怀时候      (一)唐诗中往往用海洋意象表现宽广胸怀   海洋在中国文学中往往是博大、宽广的象征《庄子?秋水篇》就表现了“河”与“海”的鲜明对比相对于河伯的望洋兴叹,北海若自豪地说道:“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间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北海若的话语,流溢出的实际是古人对海洋辽阔无垠的惊叹和由衷的崇敬之情因而后世表现一个人胸怀宽广时,往往将其和海洋相提并论于是诗歌中的海洋意象就往往被用来表现诗人的宽广胸怀,例如曹操的《观沧海》就是以海的澎湃博大来抒发胸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暗示了作者博大的心胸谢灵运的《郡东山望溟海》也说道:“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在诗人的意识里,大海的辽阔可以使观者忧愁忘却,心胸开阔   唐诗也是如此,海洋意象常常被诗人用来抒发激昂情怀,表现宽广胸襟与远大志向。

      例如李忱在《瀑布联句》中说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全唐诗》卷四),用大海与溪涧对比,表现不甘屈从现状,努力创造伟业的宽广胸怀再如下面的诗句: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唐诗》卷二二四)   “浮云连海岳,平野人青徐”,深远的情思、宽广的胸怀,随着那连绵的浮云向大海伸展浮云连海”这一意象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李峤《海》,(《全唐诗》卷五九)   全诗气魄宏大,“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表现了百川奔流不息,朝向大海的情景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沧海横流、波涛澎湃、大鹏高翔的图景与诗人的开阔襟抱相映成趣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海市蜃楼的迷幻奇异景象又使大海蒙上了一层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色彩最后,“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点明主旨,将诗人宽广的心胸表现淋漓尽致   另外,诗人也常常运用海洋意象表现宽 广胸怀,例如李白的诗句:   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

        ――李白《送纪秀才游越》,(《全唐诗》卷一七六)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整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李白《相和歌辞?登高丘而望远》,(《全唐诗》卷一九)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陵随海运,焊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李白《古风三十三》,(《全唐诗》卷一六一)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李白《东鲁见狄博通》,(《全唐诗》卷一六八)   无论是蓬莱胜境的描述,还是登丘远望、挂席度海的宣言,抑或-是巨鱼腾浪、横吞百川、转而化鹏摩天高飞的景象,都为诗人表现其不愿屈从下僚的壮志雄心做了很好的铺垫,显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再如贾岛的诗句:   南游衡岳上,东往天台里足蹑华顶峰,目观沧海水   ――贾岛《送郑山人游江湖》,(《全唐诗》卷五七一)   月峡青城那有滞,天台庐岳岂无缘   昨宵忽梦游沧海,万里波涛在目前   ――贾岛《题童真上人》,(《全唐诗》卷五七四)   或足蹑华顶观沧海,或万里波涛在眼前,海洋意象成为其烘托气氛,表现宽广胸怀的凭借,生动地衬托了诗人开阔的心胸与博大的气度      (二)唐诗中往往用海洋意象反映离情别绪   在唐诗中,存在着许多反映送别之情的诗歌,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被配曲传唱后成为流传千古的“阳关三叠”,其中的柳枝意象被用来表现离情。

      然而,在唐诗中海洋意象也往往被用来抒发离别之情,其作用和柳枝意象一样例如下面的诗句:   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   ――林宽《送人归日东》,(《全唐诗》卷六○六)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马戴《送朴山人归新罗》,(《全唐诗》卷五五六)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海洋意象往往被用来抒发、烘托离别之情其实,海洋意象所传达的深远忧思、隽永别情,与柳枝意象相比更显浓厚值得注意的是,唐诗中的海洋意象常常被用来表现送使归国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尤其是抒发与日本和新罗使者的惜别之   关于送日本使者归国,例如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全唐诗》卷一二七)   描述了海中的日本国和中日的海上交通,并通过对历史悠久的海外、海上传说的叙述,营造了迷离奇异的海洋意象,从而将送友人漂洋远去的情感写得字字情真、句句断肠,而又抒发有度,欲泪还止。

        再如徐凝的《送日本使还》: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徐凝《送日本使还》,(《全唐诗》卷四七四)   这首诗通过海洋意象表现大海的苍茫广阔、路程的遥远艰险,传达出作者对日本使者分离时的依依深情   关于送新罗使者归国,例如孟郊的《奉同朝贤送新罗使》:   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恩传日月外,梦在波涛东浪兴豁胸臆,泛程舟虚空既兹吟仗信,亦以难私躬实怪赏不足,异鲜悦多丛安危所系重,征役谁能穷彼俗媚文史,圣朝富才雄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奇工冗隶窃抽韵,孤属思将同   ――孟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全唐诗》卷三七丸)   “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的想象,“恩传日月外,梦在波涛东”的诉说,“浪兴豁胸臆,泛程舟虚空”的情怀,营造出迷茫遥远的海洋意象,很好地烘托了诗人对新罗使者的惜别之情   再如张籍的《送新罗使》:   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应知旧行路,却上远归船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岛泉悠悠到乡国,远望海西天   ――张籍《送新罗使》,(《全唐诗》卷三八四)   “应知旧行路,却上远归船”的牵挂,“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岛泉”的关怀,使“悠悠到乡国,远望海西天”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除了表现送来使归国,海洋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现送友人出使海外时的惜别之情,例如窦常的《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   帝命海东使,人行天一涯辨方知木德,开国有金家册拜申恩重,留欢作限赊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夜色潜然火,秋期独往槎皆喻旨,忠信自无瑕发荧童年髻,簪香子月花便随琛赆入,正朔在中华――窦常《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全唐诗》卷二七一)   “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夜色潜然火,秋期独往槎”,通过这些海洋意象的描绘,烘托出对友人渡海出使的关切   再如马戴的《送册东夷王使》:   越海传金册,华夷礼命行片帆秋色动,万里信潮生日映孤舟出,沙连绝岛明翳空翻大鸟,飞雪洒长鲸旧鬓回应改,遐荒梦易惊何当理风楫,天外问来程――马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