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日.docx
8页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是今年 6月11日,第十一个文化遗 产日的主题这个从 2006年开始的文化遗产日,在走过 10个年头 后,逐渐走向成熟泱泱大国,文化遗产众多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各界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越来越有清晰的认知,对于文化遗产 的保护也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这既体现在官方设置的文化遗产日上, 也体现在人们对相关活动日益高涨的参与热情当中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珍视文化遗 产因为它们,即使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也依然哺育着这个东方 大国的人民如今,让我们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担当,保护文化 遗产,向伟大传统致敬十年里的文化遗产日2005 年 12 月 22 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从 2006 年起,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个从专家学者到普通 群众呼吁多年的遗产日,以“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标志,每年确定 一个主题此前 10年,主题年年鲜明2006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7 年的主题则是“保护文化遗产, 构建和谐社会”;2008 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 人共享”;2009年至 2015年分别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文化遗产与文化繁 荣”“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成果全面共享”。
从 2009 年起,国家文物局决定,建立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申办制度,每年与主场城市共同举办活动,作为倡导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 要组织形式首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此后,2010年主场城市活动在江苏苏州举办,2011年主场城市活 动在山东济宁举办,2012 年至 2015 年分别在河南郑州、陕西咸阳、江西景德镇、重庆市大足区举办,2016年则将主场城市活动选在了 河北承德遗产日不是纪念日,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多年为文化遗产日奔走呼吁的作家冯骥才认为,要想使文化遗产日落地生根,必须要 强调遗产日的精神意义,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要让遗产日成为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 所有活动都应该是公益活动;社会各界都应为文化遗产日出力作贡 献,包括文物和文化机构、教育界的努力,也包括对传承人的关 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 事实上,放眼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从漠不关心到重视,也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早在 1832年,法国作家雨果就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呼吁要“为名胜古迹制定一项法律为艺术立法,为法兰西的民族性立 法,为怀念立法,为大教堂立法,为人类智慧最伟大的作品立法, 为我们父辈集体的成果立法,为被毁坏后无法弥补的事物立法,为 一个国家前途之外最神圣的东西立法 冯骥才分析说,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文化遗 产日大大提高了欧洲各国人民对各自文化的自豪与自觉。
法国每年 有 1000 多万人(人口的 1/6)主动参加这一盛大的文化活动在这一 天,欧洲各地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人民以各种方式,设法把这一 天过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这种活动既有政府出面组织,也有各 界自发举办,丰富多彩,效果极好,从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情 怀,提高了人们对各自文化的光荣感 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到老百姓创造的、共同认同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底蕴深厚 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计数的文化遗产,这既是中华民族 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在文化遗产日方面,我们不是旁观者,也没有缺席冯骥才这样 认为事实上,早在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之前,河南、苏州等地,以及许 多大学,都已经在自发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最终,这些来自民 间的呼声,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文化遗产日,将历史文明视作不可替 代的精神遗产然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只是设立遗产日和建立制度那么简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将文化遗产推向人民中间文化遗产日进入第十一个年头,活动越来越多,内容也越发丰富国家层面,文化遗产日的“重头戏”很多2016 年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届时耗时多年的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工程将竣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 东透露,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工程竣工是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 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工程,中央财政投入 6 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修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马盛德则介绍说,根据十八届五中 全会中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新要求,今年文化遗产日,文化部以“加强文化遗 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主题,组织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 训计划院校回访参加研培的学员、开展传统工艺专家巡回讲习、中 泰手工艺交流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月等一系列活动同时, 全国各地也将组织开展 800 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 动,包括 2016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等 而在各地,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山东济南,文化遗产日前后,有关部门将会举办各类活动 32 项, 其中参演非遗项目 100 余项,参演人员将达 1000 余人;在河南,6 月 11 日当天,包括河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内的近 300 家博 物馆、纪念馆和文物单位向公众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在江苏,全 省 50 个非遗传统项目集中到扬州,包括扬州琴筝艺术、南京脸谱、 徐州剪纸在内的非遗项目将参展;在广东清远,这个今年“文化遗产 日”的广东分会场,将有粤绣、佛山木板年画等 51 个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亮相。
拉近非遗文化与民众的距离,成为各地今年追求的目标例如,在 河南洛阳,既包括在周王城广场上举办的宣传活动和现场表演,也 有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免费讲解服务和图片展,还有在洛阳隋 唐大运河博物馆组织的周边学校学生免费参观活动如何建立好制度保障,也是面对文化遗产保护时,我们应当思考的 问题据湖南省文化厅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介绍,《湖南省 实施V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将于今年7月1 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湖南省出台的第一部文化领域的省级地方性 法规标志着湖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从此步入了法治引领的新时 代事实上,在制度层面,中国一直在向前推进早在 1982 年就颁布 了《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此外,文化部先后 出台《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 30 余项规章;《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法》也已于 2011 年颁布;中国政府已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 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 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
世界需要一个经济高度繁荣的中国,更需要一个社会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比古文明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冯骥才说,我们的文化虽 然不是人类共有的,却是人类共享的我们保护自己文明的同时, 也在为人类保护一份巨大的、珍贵、不可替代的财富篇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 措就是:决定从 2006 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 文 化遗产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简介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 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 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 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 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 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 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 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 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 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 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 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 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 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2006 年主题6月10日为第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 园2007 年主题6月 9日为第2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 会2008 年主题6月14日是第3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 成果人人共享。
2009 年主题6月13日是第4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 展2010 年主题6月12日为第5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 文化遗产在我身边2011 年主题 6月11日是第6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2012 年主题6月 9日是第7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口号:保护城市根脉 留住历史记忆,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相约 天地之中传承华夏文明,今天多一点责任 明天少一点遗憾,文化遗 产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 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2012 年文化遗产日主题阐释 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华夏民众用 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 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时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 阐发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中华文化的内核与底蕴,文化遗产的保 护利用、普及弘扬,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有生力 量,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繁荣离不开 文化遗产的丰富滋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文化繁荣的强 劲支持文化遗产事业在推动文化繁荣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着眼于以人为本、惠及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 文化环境,使人民群众感受教育启迪、陶冶思想情操、充实精神世 界,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唯有如此,文 化繁荣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强国才能变为现实2013 年主题6 月 8 日是第 8 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主场 城市在陕西省咸阳市推荐宣传口号是:保护历史根脉 留住共同记 忆,珍爱人类共同遗产 守护民族精神家园,一天的关注 一生的行动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