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教育概论2[教育起源和发展](用).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68788750
  • 上传时间:2024-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33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节第五节 关于教育起源的几个问题关于教育起源的几个问题Ø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Ø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Ø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Ø生活需要起源论生活需要起源论ØØ“前身前身”说说 Ø“前提—条件”说 (一)生物起源论(一)生物起源论主要代表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勒图尔诺((利托利托尔诺、雷图诺)(尔诺、雷图诺)(Charles Letourneau, 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和英国教育家沛西沛西·能能((Percy Nunn, 1870-194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上第一个正式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理论学说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理论学说 利托尔诺(利托尔诺(1831-1902)首倡,他在)首倡,他在《《各人各人种的种的教育演化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存在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界也有教师和学生。

      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把自己的的“知识知识”和和“技巧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传授给小的动物按照按照他的看法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 (二)心理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 美国学者孟禄美国学者孟禄 ((1869-1947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利托尔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在他所著的模仿在他所著的《《教育史教育史》》((19251925)中写道,)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

      育 v生物学的教育起源论与心理摹仿(模仿)起源论的共同特点就是否认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有意识、有预期目的的活动 (三)劳动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20世纪世纪40 -5040 -50年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 v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起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是一种人类所特劳动,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并不有的活动,动物界并不存在教育现象,动物所存在教育现象,动物所表现出的各种活动只不表现出的各种活动只不过是本能而已过是本能而已 v①①人类在创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定技能技巧,人类在创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定技能技巧,积累了一定经验。

      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年长一积累了一定经验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年长一代所掌握的技能技巧,经验传给下一代这种传递生产劳动代所掌握的技能技巧,经验传给下一代这种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活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经验的活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v②②人类劳动是社会的共同劳动,劳动中(及生活中)社会成人类劳动是社会的共同劳动,劳动中(及生活中)社会成员要遵守一定行为准则,如服从纪律、尊敬长者,敬神拜祖员要遵守一定行为准则,如服从纪律、尊敬长者,敬神拜祖等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种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种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禁忌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要传给下一代,以促进同族宗教禁忌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要传给下一代,以促进同族(同部落)的人兴旺发达,这种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也促进(同部落)的人兴旺发达,这种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也促进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四)生活需要起源论(四)生活需要起源论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我国教育理论界在年代初,我国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本质的过程中,针对劳动起源论讨论教育本质的过程中,针对劳动起源论的不足,提出了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的不足,提出了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观点。

      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观点 ①①教育与劳动同属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实践活动,二者不是主教育与劳动同属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实践活动,二者不是主从关系②②从人类个体和社会需要的层次来看,人类的需要分三类:生从人类个体和社会需要的层次来看,人类的需要分三类:生存繁衍的需要;活动交往的需要;享受发展的需要正是在适存繁衍的需要;活动交往的需要;享受发展的需要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应和满足人类社会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 (五)(五)“前身前身”说说v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教育的前身——古猿教育即老一辈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类的存在而将自己求生的固有技能传授给新一辈的古猿的行为 (六)“前提—条件”说v①类人猿为适应环境、维持生存而进行的以本能活动为主、传递动物群体经验的活动,是人类教育起源的“前提”v②类人猿的活动转变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条件的,要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质的飞跃人类教育起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如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群体环境、个体与群体的生活需要、相应的活动、族类群体生活经验的交流、语言的产生、意识的形成,这些前后相继、具有因果性的条件最终导致了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教育活动的产生。

      第六节第六节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v(一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形态v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存环境恶劣、劳动工具简陋、生活资料匮乏、没有剩余劳动产品、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勉强生活) v 生产关系简单(共同参与劳动、生产资料公有,平均享有劳动产品,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在纯天然的协作中共度岁月) v教育特点:教育特点: v 1 1、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非独立性v ①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v ②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v2 2、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原始性 ①①没有专职教师没有专职教师v ②②没有固定学生没有固定学生v ③③没有专门学校没有专门学校v ④④没有文字教材没有文字教材v ⑤⑤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方法简单v3 3、教育的统一性、教育的统一性v 教育是共同的平等的,所有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教育是共同的平等的,所有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二二)奴隶社会的教育形态奴隶社会的教育形态v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v1、教育的独立性v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v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

      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教育的独立性 《《礼记礼记》》载,夏朝已有载,夏朝已有“庠庠”“序序”“校校”的施教机构的施教机构《《孟孟子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曰:曰:“设庠序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教也;序者,射也” 人类最早的学校在公元人类最早的学校在公元前前25002500年左右的埃及年左右的埃及甚至更早的古巴比伦前甚至更早的古巴比伦前35003500年年玛里城所发现的玛里城所发现的一所学校一所学校 2、教育职能提高v①教学内容不仅限于物化在工具与器皿上或记存在人脑中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开始了知识形态经验的积累与传递v②教育目的的分化生产生活中的教育继续传递生产生活经验,培养未来的劳动伙伴,生活后继人而学校教育只培养未来国家的统治人才,社会的管理人员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如《论语》载·樊迟问孔子“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忿然曰:“吾不如老圃”,迟走后,子对其他学生说:“小人哉,樊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4、学校教育的阶级性v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分国学、乡学,“学在官府”国学——王都,诸候都设,奴隶主贵族子女就读乡学——一般奴隶主子弟,学骑射,洒扫应对之礼学校教育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v斯巴达——武士教育,学击剑、角力、甚至夜晚捕杀奴隶的实习雅典——军事教育外,进行读、写、算、音乐、诗歌教育文法、修辞、辩证法是雅典最早的三门具学科性质的课程 5、开创了教育思想发展史周初的箕子的神道设教思想周公的政治教育:敬天,保民,明德 伦理教育:孝,友 生产教育:“力农无逸”——家长亲自劳动春秋时的孔子其主张: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提出交少许学费就可入学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学而优(悠闲)则仕(服务)”教育内容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为主,知识教育为辅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学思结合,虚心好学,启发思维,因材施教 教师思想教师思想:学高身正,“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 v老子:v 认为大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顺从自然,忘掉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精神得到绝对的自由,什么人世间的是非曲直,都不在他眼里 v老子提出“道”,认为“道”是万物之本源,人的学习要体察大道的存在,减少、去除一切主观的认识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体自然融于自然之中,与大道一体化也就是顺其自然的、和谐的去发展 v道家的行不言之教:v《庄子》中所假托的教育家,如王骀(dai)、哀骀它等,都是活教材立不教,坐不议”(《庄子•德充符》) 王骀是一个被砍断一只脚的人,跟他学习的人和孔子差不多孔子的学生常季问孔子说,“王骀,他站着不能给人以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跟他学习的人却是空虚而来,满载而归难道真有不用语言的教导,无形感化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吗?这是什么样的人呢?”v孔子说:“这王骀是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在他的后面只是还没有去请教罢了我准备拜他为师,更何况不如我的人呢?……我将要引导天下的人去跟他学习. v再如,哀骀它,状貌丑陋,但是,亲近他的人,对他都有好感,有的女人要嫁给他,鲁哀公甚至要把王位让给他同上)这是因为他德充于内,使人不自觉的受到感化,情不自禁的要跟他一起走mao v对西方国家来说,古希腊(即所谓的“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时期所形成的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渊源。

      其中,苏格拉底、其弟子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构成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框架v例如,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教学方法(也称“苏格拉底问答法”)v柏拉图柏拉图的 《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v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儿童教育分阶段”理论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三三)封建社会教育形态封建社会教育形态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v畜力用于耕作,农业得到相当发展v冶金、纺织、城建、交通、商贸等都相当发达v劳动产品丰富、知识经验增多,科学文化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发展v教育的特点:v1、学校体制趋于完备 v①学校规模逐渐扩大v校舍面积、学员人数、师资力量、学术水平都大有增加和提高许多封建制国家还兴建了中高等学府:v我国战国后期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创立于公元前460年,年,历时历时150余年)余年) 诸子百家争鸣交流的理想场所邹衍 慎到)v汉代的太学(35000余人)v唐代国子学(300人)、太学(1300人)v明代永乐20年国子监(9900余人) v②学校类型逐渐增多v我国官学官学 国学(始于夏朝、唐朝较为完备唐代时又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大学和小学大学和小学v 乡学v 私学私学(春秋时期分为儒墨两大派,到战国时则有了儒、墨、名、法、阴阳、道、纵横、杂、农合为“九流”加上小学家,称为“十家”v 书院书院(分官办私设两种)(分官办私设两种) v书院:唐代官办:丽正书院v 集聚书院v 私办有17所之多v 宋初六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应天府、蒿阳、石鼓、茅山 v③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v各封建国家一般都设置教育行政机关,规定入学条件、入学办法、课程安排、限定招生名额和修业年限、统一师生考评办法、保障教育经费等,使教育有章可循,按部就班进行v我国隋文帝初年:国子寺v (掌管教育行政事务)v 隋炀帝: 国子监v 清朝: 学部 v④教育内容日益丰富v在中国除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外,还有:v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设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鸿都们学v梁朝增设律学v唐朝设算学、书学、医学、历数学、天文学、校书学、兽医学等v宋代增设武学、画学v元代又增设阴阳学、社学等 v2、教育功能有很大扩展v在奴隶社会,教育侧重于政治军事、伦理功能;v封建社会增加了文化传播功能(书学、校书学),v 人身保护功能(武学、医学)v 生产发展功能(天文学、算学、兽医学)v3、教育在阶级基础上突出了等级性(主要指中国[见下页])和宗教性(主要指西方中世纪) 我国古代的“六学、二馆”的等级制v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v太 学: 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v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律律 学学书书 学学 算算 学学 收文武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收文武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或收通律学、书学、算学的或收通律学、书学、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入学庶族地主的子弟入学崇文馆崇文馆弘文馆弘文馆收皇帝的近亲及宰相的儿子收皇帝的近亲及宰相的儿子 § §古代教育的特征:v①学校教育基本与生产劳动相脱离;v②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v③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v④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v⑤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个别教学;v⑥学校教育具有封闭性,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 (四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v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经过文艺复兴时期(14—16),从),从16世纪开世纪开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逐步代替封建自然经济展,资本主义生产逐步代替封建自然经济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要大批知识型工人和科技人才,此外,工人要大批知识型工人和科技人才,此外,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并为教育权利而斗争,这种情阶级不断壮大并为教育权利而斗争,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的教育就有了如下特点:况下,资本主义的教育就有了如下特点: v1.废除封建等级制、扩大教育面,教育制度上要求普及义务教育。

      v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惯性定律,开普勒、帕尔切尔苏斯、塞尔维特、哈维等人的成就,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普及初等教育的经济根源和基础v 1619年普鲁士魏玛公国率先尝试立法,以国1619年普鲁士魏玛公国率先尝试立法,以国家权力强制全体适龄儿童接受初步国民教育家权力强制全体适龄儿童接受初步国民教育 v2.教育与生产劳动趋于结合v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v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v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v3.教育的二重性教育不平等现象突出)v 表现为在教育目的上把资产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各种统治和高级管理人才,把劳动人民的子弟培养成为各种劳动者表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教育由资产和金钱决定v4.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并联成统一体系学校的形式多样化)v学制不断分类:小学、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分化,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并行 v5.班级上课制产生并发展。

      教育组织形式)v6.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欧洲14世纪教会学校只设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增加了文学、历史、地理、力学18世纪,增加了逻辑、伦理、代数、海洋、植物、动物、化学,学科增加,同时又不断分化v7.教学方法、手段更为有效v8.教育科学得到发展 (五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v前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前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教育也因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轨迹营,教育也因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v教育特点:v1.教育权利的复归;v2.教育性质的转变;v3.教育功能的生产性、生活性;v4.教育对象的全民性;v5.教育思想的纯洁性;v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知识,实现了教育的科学性;v学校完全脱离宗教的控制,实现了教育的非宗教性.v6.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实现了教育的统一性。

      § §近代教育的特点: 十六世纪以后,世界进入到了近代社会特别是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取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德国德国在1619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令,它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距今已有380年历史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v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道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v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特点:v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

      学校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亚亚里里士士多多德德维维多多利利诺诺((意意著著名名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教教育育家家)) 卢卢梭梭、、狄狄德德罗罗和和爱爱尔尔维维修修 ((法法))莫莫尔尔、、康康帕帕内内拉拉、、傅傅立立叶叶、、欧欧文文 马马克克思思恩恩格格斯斯 理想理想实践实践走走 向向身身体体、、德德行行、、智智慧慧的的和和谐谐发发展展 智智、、德德、、体体、、美美诸诸育育普普遍遍实实施施 " "健健全全的的教教育育" "培培养养" "健健全全的的人人格格 人人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设设想想 对对人人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进进行行了了科科学学论论证证 v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广大,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v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Ø科学教育指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教育指传授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精神为主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Ø科学教育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科学教育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 :数学、物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地理、生物等天文、化学、地理、生物等 Ø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 ,培养人文精神为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主的教育 Ø人文知识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政治、哲学、人文知识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政治、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历史等伦理、文学、艺术、历史等 1919世纪世纪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人文教育为主人文教育为主 科学教育上升科学教育上升到主导地位到主导地位 走向走向融合融合 v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v教育民主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教育民主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v((1 1)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v((2 2)教育管理民主化;宏观:教育立法、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民主化;宏观:教育立法、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微观: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的民主化;微观:学校管理的民主化v((3 3)教学民主化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教学民主化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v5、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越来越被广泛的采用 v6、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变化v7、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v8、教育的开放性打破围墙,走向社会,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学校办学形式多样) v9、教育的终身化(纵向)和全民化(横向)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的主张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1)科技发展、知识爆炸,对学校教育制度提出的挑战;(2)生活水平、闲暇时间及人口寿命的变化对终身教育的渴望保罗.朗格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