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试卷教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11969421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历史教案课 题第10课 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法国政体变化的概况,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法国政体变化的原因;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度的原因;帝国宪法的专制色彩;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联系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了解法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异同,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人类历史演进的趋势和曲折;通过宪法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进程的多样性;通过对比,让学生领会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教(学)具、资料多媒体教学难点法国共和历程艰难的原因,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法国总统是萨科齐,德国总理是默克尔,法德两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那么两国的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渊源了。

      讲授新课: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17、18世纪大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状况革命前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所有法国人都属于第三等级法国历史上有召开三个等级共同参加会议的传统,史称三级会议会议规定第一、二等级的人数各为300人,第三等级人数600人,但最后投票时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个等级只有一票,这样,统治阶级往往会以2:1的比例胜出,从而使三级会议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机构本次三级会议在1789年5月召开,第三等级要求改变开会的方式和表决方式但国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赋税,于是双方矛盾尖锐当时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法国国王颁发了“密札”的密令,使国王享有专制权力,这种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导致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启蒙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传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当时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最为著名教学过程2.大革命中法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法国1789年爆发革命,法国革命进入第一阶段,最高权力机关制宪会议成立,并且颁布了指导和影响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它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并为法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在法国革命中,建立了君主立宪制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虽然1791年宪法赋予了国王一定的权力,但国王路易十六不满足现有的权力,玩弄两面手法,里外勾结封建势力,企图以武力恢复已失去的天堂1792年法国人民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制,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模式首次在法国遭到挫折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法国走进第一共和国时代同时开始了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上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斗争4.大革命后政体的反复变换第一共和国建立后,法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较量和斗争当中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独裁统治1804年,他以“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为目标在巴黎圣母院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加冕,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称帝后,采取了对内加强统治、对外发动战争等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他的帝国政权,1815年第一帝国在内外交困中覆灭。

      在第一、第二共和国期间,政治斗争你死我活,政局难以稳定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了某种程度的代议制,但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导致一次次的革命从第一帝国灭亡到第二帝国建立的概况这是一段帝国——复辟王朝——君主立宪——共和——帝国的历史,也是法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第一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其倒行逆施激化了国内矛盾1830年的七月起义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1848年2月再次爆发革命,巴黎人民起义,庄严地宣告:“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经过几天的浴血奋战,终于以共和国取代了君主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二月革命以来法国的局势:政局不稳定;经济难以发展;人心不安宁,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渴望稳定因此在选民们的希望中,在农民们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中,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通过政变埋葬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由总统变为终身制的皇帝,即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于一身,一切机构和官员都要听从他的旨意行事他还效法他的伯父大力扩充军队,依靠他们实行暴力统治,引起了个阶层的普遍不满,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和反对帝制的斗争日益高涨。

      拿破仑三世内外交困,决心孤注一掷,发动对普鲁士战争,以图转移人民的视线,摆脱困境结果战争失败,自己当了俘虏政治斗争你死我活,政局难以稳定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都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导致一次次的革命两次帝制存在一段时间,但由于它们的反动性、保守性、反民主性和侵略性,背弃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基本政治理论和原则,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公民的权利,终于在对外战争中覆灭从四种政体在法国历史上的表演和试验,说明了法国政坛斗争的激烈、变化多端、曲折复杂,体现出这场革命的法兰西民族性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共和制的确立⑴背景:1870年,共和派在巴黎宣布废除第二帝国,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开始但是,在巴黎公社被镇压后,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共和还是实行帝制展开了激烈斗争由于各派之间分歧太大,国民议会甚至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和表决⑵确立: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看“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这幅图,表明了法国追求共和、捍卫共和的激情,民主共和成为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二帝国结束后,法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仍然围绕共和还是实行帝制展开了激烈斗争。

      1875年,国民会议通过了宪法,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的一票之差(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民主共和为主调的法国政治制度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经过80多年的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多次反复斗争,终于最后确立下来了2.1875年宪法⑴内容⑵特点:①突出了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②以共和制为基础③权力互相制约 ⑶意义:1875年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原则为历次宪法所遵循,有助于防止专制主义和独裁政治的产生,有利于保障社会自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推进法国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手段1875年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的一部宪法,它相当于1795年宪法的1/10、1814年宪法的1/2、1848年宪法的1/3,但是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的、残缺不全的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按照宪法,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在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3.巩固共和的斗争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在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和补充:①《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②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③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4.共和制的发展第三共和国一直存在到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二战”结束后,法国继续实行共和制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德意志” 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尔曼部落所讲的方言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其疆域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到比利牛斯山,南至意大利北部,北达北海,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在这广阔的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他们主要是生活在北海这滨及附近的岛屿上的佛里斯人、易北河和埃姆斯河中游之间的萨克森人、莱茵河中下游两岸的法兰克人、萨勒河两岸的图林根人及阿尔卑斯山区的巴伐利亚人等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驾崩,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

      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时“德意志”一词也就从一种语言的代名词发展为代指讲这一语言的人当这些讲“德意志”语的部落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时,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命名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称呼自己生活的国家1. 德意志国家的统一统一的历史背景:自14世纪以来,德意志就陷入封建割据状态法国大革命对德意志产生极大的震撼,德意志爱国人士发出要求统一的呼声德意志一些邦国也推行了立宪改革到19世纪中期,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普鲁士颁布宪法,设立国会,鼓励工商业发展,但依然保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⑵统一的历史条件:①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至19世纪中期,整个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这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原因③德意志各阶级民众渴望统一早在18世纪末,就有进步人士提出过统一的主张④受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启蒙思想在德意志地区得以传播,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为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思想条件。

      ⑤19世纪以来,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容克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其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期间推行“铁血政策”,壮大普鲁士的力量,促进了统一条件的成熟⑶统一的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⑷统一的过程(王朝战争)实力雄厚的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⑸统一的影响Ⅰ.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德意志地区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从而为德国社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Ⅱ.通过王朝战争,德意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封建割据状态最终结束,为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在德意志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德意志统一的进程也是德意志的一场政治革命Ⅲ.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领导下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必然会保留普鲁士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因而对德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 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建立后,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政治上确立了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德国的历史条件制约,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871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包括:⑴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即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⑵德意志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