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元好问《水调歌头&amp#183;赋三门津》诗词鉴赏.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8267299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7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诗词鉴赏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朝: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译文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注释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dntu6)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其地不名一处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尘寰(hudn):尘世溃:洪水旁决日溃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鹄(hu):水鸟名,俗称天鹅杳(y&o):此指高远秘神*:《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词中神*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燃犀:《晋书•温峤(jid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佽(ci )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脫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骑鲸客:指豪勇之士挝(zhua):敲击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赏析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 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 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 得渺小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由此辨神仙和*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 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 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 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鉴赏这是一首赋写三门峡雄险气势的词篇在历,三门峡以其奇伟险壮而名世,吸引着无数*人墨客赋诗为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制元氏此作,笔力雄放,气势纵横,想象丰富,实为历代咏三门峡作品中难得的名篇起首一句,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就视觉而言,诗人眼中的黄河水当是由远至近,从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飞泻而下;汹涌澎 湃、奔流不息的水流给人心理上造成强烈的震荡,形成极大的反差,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在“黄河九天上”之后,又紧接以“人鬼瞰重关”一句,是 说河水俯瞰着人鬼重关由仰视而俯瞰,由远而及近,物象也由模糊而趋具体这两句把黄河水收束到三门峡中,使景物落到实处;虽未见一“险”字,但已 险象环生由于有了这两句交代,“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也就水到渠成河流落差极大,峡水极深,关隘重重,必然造成世所罕见的奇观,自然会有 长风高浪,一定形成“怒卷”之势而在长风巨浪下,水花四溅,水汽氤氲,使得本来给人以温暖的日光也显得寒气森森这不仅仅是诗人的感觉,也的确是 天设地造的自然奇观。

      以上四句,诗人挥如椽巨笔,挟风带浪,创造了一种雄奇而迷人的境界,极现一个“险”字至此,诗人仍觉意犹未尽,又连用两个比 喻:“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吕梁山,在今山西省离石县东北,山势奇险,是晋西高原的骨干《列子•黄帝》篇云:“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 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三门峡距吕梁山较近,其险峻处相类如果说这是诗人就近取譬的话,那么用钱塘江八月来潮时的雄壮气势来比 三门峡水流之急,则为远喻此二景,一北一南,皆以雄奇名世,用来比喻三门峡,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再加冠以“峻”、“壮”二字,来明言三门峡之奇险 壮阔,可谓淋漓尽致这两句贴切的比喻,既丰富了全词的内容,又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驰骋想象的艺术洞天接着,词人又收以“直下洗尘寰”一句,则更加 突出了黄河水的凌空直下,具有冲洗整个人世间的豪壮气概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前句仍接前面所蓄之势,言黄河水势之大,笔势奇横;后句却一 顿而转,写三门峡中砥柱山之稳,笔锋骤敛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由开篇而来的脱缰野马般的气势,顿然收住,闲和平稳下阕笔势虽由敛而舒,但基调却由豪壮激荡变为郁勃不平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紧接上阕末尾“依旧一峰闲”而来,写砥柱山上除了鸟儿 在上面筑巢,天鹅从那里飞过外,从来人迹罕至,难以攀登。

      一“仰”字,既抬起气势,又转移视角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以下,全词由写景转 为抒发感慨这两句是表达人世间要这等险要之地也没有什么派上用场,自古以来,无非是为作怪的鬼神提供场所罢了不用燃犀下照,未必做飞强射,有 力障狂澜前两句分别用了两个典故燃犀下照”,指《晋书•温峤传》所载,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 臾,见水族复灭,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后指洞察*邪佽飞”,是汉武帝时官名,掌管弋射鸟兽,这里取其轻疾善射之意在诗人看来,燃犀洞 察妖物的温峤也好,轻疾善射的做飞也好,都用不着因为,他们都未必能挽狂澜于既倒那么,能“力障狂澜”就只有那岿然不动的砥柱山唤取骑鲸 客,挝鼓过银山则又说,只有那漫游江海的骑鲸豪客,才能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峡水笔酣墨饱,纵抒豪情此词纯以气势胜上片多写景,下片多抒情、议论但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又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峡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 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