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顶山茶知识.docx
11页蒙顶山茶文化知识1、 茶祖故里世界茶源一名山区位: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部,东距成都110公里,幅员 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村,总人口 28万人区位优越明显,交 通便捷,是雅安桥头堡,成都后花园环境: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8.5%,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量达国 家二类标准,被誉为“绿色世界”、“天然氧吧”沿革:名山历史悠久,公元553年,始建蒙山县公元593年,改蒙山县为名山 县至今201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名山县,设立名山区特色:名山是是仙茶故乡,以茶为特色,因茶而闻名,是世界植茶始祖吴理真的 故乡,境内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茶是名山强区之路、兴业 之基、文化之魂、富民之本茶园面积达30余万亩,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1.26 亩,位居全国第一全县98%的村产茶,90%的农户以茶为生,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 农民赖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茶产业已成为名山的特色优势产业蒙顶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山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 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四 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名山是中国绿茶第一 县。
2、 世界茶文化圣山一一蒙顶山蒙顶山又名蒙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西部,因大禹治水蒙山旅祭的故事出自我 国最早的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有“蔡蒙旅平,和夷底绩”,是我国历史地理文献 中最早出现的山名之一海拔高1456米,生态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温暖多雾,素 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山上文物古迹众多,著名文化古迹有天盖寺、甘露灵 泉石牌坊、甘露井、皇茶园、天梯古道、智矩寺、永兴寺、千佛寺等,新建景点有茶 坛、世界茶史博物馆等蒙顶山茶更闻名于世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 会,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23个产茶国专家代表共同发表的《世界茶文化蒙顶 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的历史地位得到世界公认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8年,被授 予全国首批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称号3、 世界植茶始祖一一吴理真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名山人吴理真在蒙顶五峰之间驯化野生茶树, 培育出“高不盈尺,叶片细长,叶脉对分”的灌木型茶树品种,开创了人工植茶的先 河,茶树人工种植由此推向全国,惠及世界北宋绍圣年间原温江县令孙渐(任职1095-1107)游览蒙山后写《智矩寺留题》 “步庑阅刓碑,开龛礼遗塑①”“昔有汉道人,薙草初为祖。
②”宋淳熙十三年(1186),孝宗皇帝敕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时过两年,又 将其封为“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北宋石碑《金石苑》“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碑文,宋代大学者王象之撰《舆地 记胜》、明代杨慎在《蒙茶辨》中均有记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考察蒙顶山后在《茶业通史》中肯定:吴理真是世界人工植茶第一人蒙顶山成为世界茶人寻根问祖 的圣地,吴理真是世界茶人祭拜的植茶始祖① 步庑阅刓碑,开龛礼遗塑:走廊上阅览圆形刻碑,拜祭岩壁上三石室供奉的先 祖塑像庑:走廊、廊屋刓碑:圆形刻碑② 昔有汉道人,薙草初为祖:愉以前有一个西汉代的道人,割除杂草种茶被后人 奉为茶祖薙:割除4、 蒙顶山茶名山县区素有“仙茶故乡”之美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蜀土茶称圣蒙山 味独珍”等华章佳句传唱古今蒙山种茶,始于西汉,至今有2000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茶区之 一地处于中国和世界最宜绿茶生长北纬30地带,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加之优 越的降雨、日照、多雾等气候和酸性肥沃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等生 态条件,造就了品质卓越、千年传颂的“蒙顶山茶”唐天宝元年(742年),蒙顶山 茶列为贡品,绵延到清末1169年。
经历了一个从药品、饮品、贡品、祭品到商品的 茶叶发展系统完整过程,其间名茶辈出,贡茶不断,在中国和世界茶叶史上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蒙顶山名茶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山毛峰,外形秀美,内含物丰 富,品质优异,回味甘甜,《本草》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祛疾” 1915年蒙顶山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蒙顶甘露获中国十大名茶称号 “蒙顶山茶”证明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 牌5、仙茶、贡茶、佛茶传奇仙茶:蒙山仙茶的传说较早,最早记述蒙山茶与众不同的东汉《图经》云蒙 山茶“受阳气全,故香唐李德裕入蜀“得蒙茶饼以饫于汤瓶上,移时尽化以验其 真假者即此最为神奇的记述是五代毛文锡《茶谱》有一则传奇 “…谓曰蒙山中顶 茶…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 四两,即为地仙矣北宋《东斋记事》记蒙山“方茶之生,云雾覆其上,若有 神物护持之以后的各种茶叶文献及相关资料记述蒙山仙茶的较多蒙顶山山形巍峨雄壮,似连天接地,蒙顶五峰,也是道家崇尚的金木水火土五行 学说的理想场所,五峰之中皇茶园突出为阳,甘露井下凹为阴,阴阳相济,中心栽七 株仙茶对应北斗七星,四面围栏象征四方四季…。
这样天造地设地方才能孕育出仙 茶,才有喝上清峰仙茶后长生不老、成仙的传说《四川通志》载“名山之西15里有蒙山,其山有五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 即种仙茶之处汉时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茶树 7株于山顶,“高不盈尺,不生不 灭”,称曰“仙茶”并建立御茶园,遗址至今尚存清代四川资中籍状元骆成骧赞 道:“五峰撮指擎向天,七株正在掌心处千年贡茶:蒙山茶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进贡至清代末年(1911年)长达 1169年绵延不绝贡茶品名有:雷鸣、雾钟、石花、甘露、雀舌等唐代有17个郡有贡茶,名目 40余种,蒙顶茶独占鳌头,名列第一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日本慈觉大师园仁 从长安归国,唐朝皇帝赠给他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宋代贡品 “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明代蒙顶茶贡品改为炒青散茶,有:甘露、黄芽、雀舌、 芽白后来,上清峰“皇茶园”的七株仙茶列为正贡茶,每年在园中采摘茶叶,制成后专 供皇帝饮用在园外采制的茶叶献给诸王府工艺上极重色、香、味、形,通过炒、 晾、揉、焙,使蒙茶的外形内质为之大变,形成了 “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 云幂覆,久凝不散”的特点,为现代奠定了“半炒烘,形卷曲”的工艺格局。
蒙山茶贡茶在采摘、运送等的仪式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上清峰茶祖吴理真所 植七株茶树被圈定为正贡并封为“皇茶园”,所采鲜叶在智矩寺制作每岁采贡三百六 十五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园以外产者曰’陪茶,”;《名山县志》(清光绪 版)记载贡茶的运送,“每贡仙茶正片,贮两银瓶…皆盛以木箱,黄缣丹印封之 临发,县官卜吉,朝服叩阙,先吏解赴布政使司投贡房经过州县谨护送之,其慎重 如此祭祀佛茶:茶与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与茶的精神内涵一致辞蒙 山仙茶神奇的传说和朝野上下一致推崇,引得佛教高僧也到蒙山种茶参禅,把蒙山仙 茶奉为敬佛祀祖的专用茶五代陶谷在《清异录》卷四中有:“吴僧梵川…自往蒙顶 采茶…共不愈五斤,持归供献这是蒙顶茶用作佛教祭祀用品的最早记载宋代有 不动上师,人称甘露大师,居于蒙山永兴寺,曾为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 部,辑成《蒙山施食仪》,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蒙山施食仪》,旨在利济孤 魂《供养赞》中有“…蒙山雀舌茶奉献,酥酡普供养释迦…”语后有兴慈大师力倡 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开示,称为大蒙山施食清代《金石苑》考证录入“宋甘露祖 师像并行状”碑,记述祖师吴理真生事,被宋孝宗皇帝封赏为“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 萨”的事。
2004年,蒙顶山茶送到法门寺贡奉佛祖释迦摩尼,法门寺为此专门举行了 中断近百年的供奉仪式6、茶马古道北宋前期,所产粗茶通过天全一一康定和芦山的灵关一一松潘、汶川,畅销于 藏、羌地区,经昌都、拉萨等地,再到尼泊尔、印度,主要交换藏区所产马匹、药 材、兽皮羊皮等,这条最早的“茶马古道”宋朝为了解决用兵需马,于成都设置提举 茶马司,主管“榷茶”(专买专卖)博马茶叶运至秦(天水)、熙(临兆)、河(临夏)州买马场以茶易马:水路经渝州沿嘉陵江溯水而上,至凤州转运;陆路经邛 州、成都、汉州、利州、青阳驿,至陕西兴州转运,销售地区远达青海都乐、新疆和 田等地明代及以后,名山边茶(藏茶)运销路线主要有两条:一、名山一一天全 一一泸定一一打箭炉(康定)二、名山——雅州一一荥经——化林坪一一冷磧土一 —泸定一一打箭炉;经打箭炉转运至昌都、拉萨等地,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 全长3100公里运输方式主要由茶商请脚夫(也称背夫)背运或采用驮马运输7、 茶马司茶马互市兴于唐,盛于宋、明时期,止于清代位于国道318线名山区新店镇东 部,是宋代熙宁年间政府为筹办茶马政事,垄断茶叶买卖,保证以茶易马的顺利进 行现存正厅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以及前厅柱石。
当时,在全国主要产茶区和临 近产马地区分别设置了几十处买茶场和买马场,仅在黎(汉源)、雅(雅安)两州就 设置了四处买马场又在雅州、名山县、百丈县、荥经县、芦山县等设置了五处买茶 场被毛泽东主席赞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的南宋著名抗金名相虞允文曾在名山 任职茶监,主办榷茶买马事务历经岁月风霜,时世变迁,而今名山县新店镇保存的 “茶马司”遗址全国仅存,见证了一千余年以茶易马、以茶制边的历史8、 蒙顶山五大文化(1) 贡茶文化蒙山茶进贡皇室,从唐天宝年间至清末从未间断蒙山贡茶有两 种:一是蒙顶“七株”专供祭祀用的“仙茶”,另一种是专供皇帝和达官享用的五峰所产 之茶《茶业通史》载,“每岁采贡茶三百六十五叶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都是贡 茶,属蒸青团茶《名山茶业志》引《锦绣万花谷续集》、王士祯在《陇蜀余 闻》、雍正元年《四川通志》和沈廉在《退笔录》都有记载仙茶成为皇室专门祀祖 用品,时间较迟,只见光绪廿二年(1894年)2) 茶马文化宋代时,由于赵宋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朝庭下旨以名 山茶交换藏区的良马,即“以茶易马”,由此产生的茶马文化是名山茶文化的重要内容 之一其中有茶马古道、背夫文化、汉藏文化等。
茶马古道有多条,最为著名一条主 道,以雅安名山为起点的“川藏茶马古道”,是川藏间互利互惠的商业交易通道在 雅安境内又分为两条到康定,再从康定到西藏拉萨,最后到不丹、锡金和尼泊尔3) 祭祀文化《尚书•禹贡》有“蔡蒙旅平,和夷底绩”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今 雅安蔡山(周公山)和名山蒙顶山祭祀上天的事迹说明蒙顶山几千年前是祭天之 地《名山县志》(清光绪版),详细记述了蒙顶山皇茶采制大典、每年采制进贡皇 茶和祭祀的程序,民国后,蒙山茶虽停贡,但名山知县仍派驻蒙山,照旧采制,作为 县内重大祭祀之用从2003年起我县恢复了 3月27日茶祖诞辰日“蒙顶山皇茶采制 大典”,内容有:祭祀茶祖、皇茶采摘、贡茶制作、贡茶启运,同时还有采茶比赛、 歌舞表演等活动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隆重召开,来自全世界23 个产茶国家的茶叶专家学者与国内领导、专家共同祭拜了茶祖吴理真组团前往陕西 法门寺祭祀佛祖释迦牟尼,祭祀轩辕黄帝,山东祭祀圣人孔子2009年7月9日, 来自全国25所高等农业院校参加“2009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学学科发展与改革研讨 会”的70位茶学专家、教授自发组织到蒙顶山,在著名茶叶专家杨贤强、宛晓春、刘 勤晋教授的带领下虔诚祭拜世界植茶始祖一一吴理真。
每年,都有省内外的茶人自发 到吴理真广场、蒙顶山天盖寺祭拜茶祖,省内不少企业将吴理真雕像请回供奉,认祖 归宗,定期祭拜4) 禅茶文化自古蒙山多寺庙,蒙山与茶与佛教联系极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