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处方点评体会和两个实际案例讲解黄仲义.ppt
35页学习处方点评体会和 两个实际案例讲解黄 仲 义 2010.7.9珠海讲课黄仲义简历1936年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 )五十余年从事于医院药学与临床工作,现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 医院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科终身名誉主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办公室主任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华人药师临床药学专题研讨 会主席,上海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药学会药物治 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 国药房》杂志主编,《中国药师》副主编,《长江流域医院用药分 析系统》主编,以及其它多家杂志编委五十余年来,在医院药学 及临床药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内首创了静脉配置中心及单剂量 作业等新型调剂形式并创建无菌调剂新概念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及临床药代动力学有很深的造诣90年代初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上海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参与《临 床药理学》教材的编著,并主编《中国非处方药选用指南》一书 从80年初至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2001至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家庭用药》杂志的“黄药师锦囊”专栏作家。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依据(一)• 2007年卫生部53号令“处方管理办法”对各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提出要求• 2007年53号令第四十四条作了如下描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附件2)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依据(二)2007年53号令中第三十五条又就处方审核内容作了如下描述:“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规定;(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依据(三)• 卫生部卫医管发(2010)28号文又下达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划(试行)》通知,本通知就处方点评制度,提出了具体管理要求,包括点评目的、点评工作责任部门、点评人员资质与素质要求、实施具体要求、结果评价、处理与改进等各项要求• 2010年28号文意义使处方点评工作将成为医院药物治疗中一项常规工作处方点评工作的目的• 对药物治疗工作进行动态监测(是持续改进基础)• 对药物治疗工作进行超常预警• 对不适宜、不合理、不安全、不经济药物治疗进行及时干预•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加强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处方点评工作责任部门按2010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下列下列二个责任部门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处方点评专家组”• 药学部门内应建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及时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人员资质与素质要求• 处方点评专家组人员应是各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医疗(院)管理、临床微生物等各方面专家•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作为二级医院本院应由中级技术职以上专业人员负责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具体任务要求(一)• 2010年28号文对点评专家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ü 门急诊处方不少于1‰ü 月平均点评处方不少于100张ü 病区医嘱抽样率不少于4%ü 每月点评住院病例数步少于40份处方点评工作具体任务要求(二)ü形式点评ü药物替代点评ü药物重复点评ü药物相互作用点评ü配伍禁忌点评,包括药剂学与药效学处方点评工作结果处理与改进• 将按照2010年28号文第四章第15条至第19条进行处理• 将按照2010年28号文第五章20条至23条进行改进,每半年写一专项报告,以期提高治疗水平与药品管理水平处方点评实例(一)一例白色念珠菌败血症伴脑病应用大剂量氟康唑治疗临床体会病例基本情况姓名:张** 年龄:48 性别:男 住院号: 397724 基础疾病:1.黄疸待查 2.胆囊结石 3.胆囊炎 入院日期:2009.12.3 入院原因:因急性胆管炎,剧烈腹痛,发热入院 出院日期:2010.1.27 出院诊断:1.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2.感染性休克3.真菌性败血症伴真菌性脑病(白色念珠菌)病程描述 入院日期:2009.12.3 第一次手术:2009.12.4 ERCP取石,并确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放置鼻胆管,减压引流 第二次手术:病员自行拔除鼻胆管,并常规进食后,病情加重, 恶化,高热40℃,血压下降,临床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毒 性休克,于2009.12.7行第二次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 大部切除术,T管引流,术后一周内病情有所缓解,但好转较 慢(包括肝功与肠功),腹部胀气严重 第三次手术:2009.12.15因切口部分撕裂,再次切口扩创及再次缝 合 第四次手术:2009.12.21起再次高热>39℃,出现以燥狂为主重度 精神症状【精神科(外院会诊)诊断为早期精分症】,重度腹 部胀气,腹隆似小丘,血培养提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 第五阶段:临床及病原学提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后,更换抗菌药 物加强抗真菌治疗。
采用大剂量氟康唑治疗后,第四日起精神 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逐步下降,周围血象逐步趋于正常,肝、 肾功能也日渐恢复,于2010.1.27康复出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Ø 在确诊白色念珠菌败血症前,由于病原体不明,抗菌药物应用 较杂,无针对性,思维不清,任意选药先后应用呋西地酸 500mg,g8h;美洛西林5.0g,2次/日;美罗培南后因精神症状 停用呋西地酸、美罗培南,改用头孢吡污与利萘唑胺及氟康唑 100mgqd*3天(12.19-21) Ø 明确病原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ü 采用大剂量氟康唑首日1.0g,第2-4日800mg,第5日600mg,再 降至常规量400mg,共9天,再降至300mg共4天,多次血培养转 阴后停用 Ø 临床及分泌液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将四代头孢更换为复方氧哌 嗪青霉素4.5gq6h*3天,再4.5gq8h*8天(12.25-2010.1.4) Ø 美洛西林应用:在12.7第二次手术后12.8起用6.0 bid 10天( 12.8-12.19),临床并未见疗效,后又在1.12起再用5.0bid至 1.16,后调至5.0 qd至1.19,这样应用无明确指征(虽1.14分 泌物培养见铜绿假单胞菌)结 果病原学检查Ø本例病原学检查频率基本符合要求 Ø血培养 ü2009.12.23两次血培养报告均为白假丝酵母菌,提 示真菌性败血症,后进一步报告为白色念珠菌败血 症,更换抗菌治疗,选用大剂量氟康唑治疗 ü开始大剂量氟康唑治疗第四日起共进行六次血培养 均为阴性 Ø伤口分泌物培养 ü2009.12见大肠埃希菌 ü2010.1.14报告铜绿假单胞菌体温曲线变化 12.14-12.21℃体温曲线变化 12.22-12.30℃患者肝功动态变化日期项目 PTOTr- GTAK P 2009.1 2.14433840020912.2219201688912.24242825010612.2531242239412.26325225311912.27363425710712.28404541211612.29556551613412.308677681173日期项目 PTOTr-GTAKP 2010.1.11009410163051.4160711102304 1.6182701038338 1.114921430204 1.143120252137 1.19241912597 本院正常值PT 0-60 OTMIC时间均不能预测治疗效应【3 】(指复发可能性)Ø 500例口腔念珠菌感染回顾性分析中发现AUC0-24hr/MIC>25有效率 >90%,相反地AUC0-24hr/MIC25 ,临床成功率70%,而当AUC/MIC<25,仅为47% 【5,7,8】 Ø 以上述文献证实本例非白念珠菌败血症采用大剂量氟康唑必要性讨论(一) 大剂量氟康唑应用文献经验(一) 疗效 与剂量关系[1]Andes D, Van ogtrop M, Charactenir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t pharmacodynamics of fluconazole in a necetropenic murine disseminated cardidiasis infection node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9;43:2116-20 [2]Louis A, Drusano GL, Baneriee P et al, pharmacodynamics of fluconazole in a murine of systemic cardidiasi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8;42:1105-9 [3]Csajka C, Decostered LA, Buclin T et al,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s of fluconazole given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orpharyngral cardidiasis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Eun J clin pharmacol 2001;57:723-727 [4]Andes D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antifungals. Infect Dis clin North 4m 2006;20:679-97 [5]Rex JH,Pfaller MA,Galgiani JN et al,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ve Breakpoint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ling; clin Infect Dis.1997:24:235-47 [6]Pai MP,Trunpin RS, Garey KW, Association of fluconazole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MIC and dose/MIC ratios with mortality in nonnertropemic patients with candidiemia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7;51:35-9 [7]Takakura S,Fujhara N,Saito T et al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luconazole nesistance and short-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Eun J clin Micro Infect Dis 2004;23:380-8 [8]Clancy CJ,Yu vl,monis AJ et al,Fluconazole MIC and the fulconazole dose/MIC ratio connelate with therapeutic response among patients with cardidemia.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5;49:3171-7讨论(二) 大剂量氟康唑应用文献经验(二) 不良反应与剂量关系Ø 39例侵袭性真菌病日剂量800-2000mg,8/39例伴肝功异常,2 例见消化道恶心、呕吐,1例多形红斑【1】 Ø 本例经验提示见肝功有一过性肝功异常,以r-GT异常最早出现 (三天后出现),持续时间最长,约三周,此外本例肝功异常 似与基础疾病有关 Ø 本例在氟康唑治疗过程中,在治疗前异常肾功逐步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