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必修二湘教1.2学案.doc
5页长治十九中高中学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课 题:人口合理容量 编号: 1.2 班 级: 姓名: 授课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学案:(一)导学:课件展示:展示“人口爆炸”漫画资料:1970 年全世界人口为 33.5 亿,按每年20‰速度递增,2005 年可达到 67 亿,2075 年将是268 亿,前景令人忧虑人口学家预言: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每 35 年翻一番,到 3550 年,人类自身机体总质量将会等于地球的质量!(二)自学:1、自学目标:(1)了解“人口爆炸”学说(2)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2、自学检测:(1)课本 P10 活动一 (2) “J”形曲线有何特点(3) 课本 P10 活动二(三)探究:1、探究主题:环境承载力2、探究方法:通过游戏思考3、探究过程:把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统一规格宽是 78 厘米,长是 110 厘米)铺在地上,分别请几个男同学和女同学站在纸上,看看纸能容纳站多少同学玩的时候请同学们按不同要求分时段站在纸上并请坐第一排的同学做监督员四)小结:第二课时学案:(一)导学:如果这张纸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张纸,巨大无比,有地球这么大,那这张纸可以承载多少人呢?或者我们可以这样问究竟这个地球能容纳或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我们又该如何处理“人口爆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二)自学:1、自学目标: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自学检测:(1)在课本上找出下列概念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人口容量的特点 (3) 小组讨论:究竟这个地球能容纳或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自学情况展示:要求三个小组的学生代表给大家展示各自的观点及论据:一个同学操作、演示,一个同学表述也可一个同学同时操作和表述 其余的同学认真地边听边记录发言同学的要点四)自学小结:(六)合作探究 一、 完成教材 P11页的活动1、2、合作探究 二、 学生阅读教材 P12页“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 ,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七)课堂训练: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并将适当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A.破坏生态平衡 B.土地退化 C.人均耕地减少 D.破坏植被 E.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F.毁林开荒 G.自然灾害频繁 H.粮食需求增加(八)小结:第三课时学案:(一)导学: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限度的,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那人类如果要想继续更好地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是否应追求则才那个游戏中的情景:在纸上尽量的多站人呢?例如站九个人到十个人呢?还是站两个到三个人,比较好呢?(二)探究:1、探究问题:(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如何做才能保持合理的容量?(提醒学生可针对三个制约因素来定措施)2、探究方法与探究过程:小组讨论3、探究材料: 在课本上找出下列概念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三)探究展示:1、学生展示小组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2、其它小组成员提出质疑并展示本组:3、教师点拨:(1)(2)(四)课堂检测:完成教材 P15 活动题1.2.(五)小结:(六)本章节课后提升巩固: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目前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增长过快 C.人口素质太低 D.森林破坏严重2.水能作为自然资源加以利用的历史时期是( )A.旧石器时代 B.农业社会 C.产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3.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认为,全球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应为( )A.110亿或略多 B.60亿 C.200亿 D.250亿4.某地区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①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变化 ②某地某时期资源总数不断变化③人口不断迁移 ④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实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5.关于全球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各国假定的条件、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果大体一致 ②出现了悲观、乐观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种不同观点 ③中国的人口已达到极限 ④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较合理健康的生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基本国策是( )A.珍惜粮食 B.环境保护 C.计划生育 D.控制大城市规模7.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消费水平 B.资源 C.科技水平 D.生产能力二、综合题8.(1999年广东高考题)下图表示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相互关联现象。
下列各项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请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代码限填一次)贫 困ab 人 口加增cdgh ef环 境化退ij( )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均资源减少(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人均收入减少( )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9.根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年份 1949 1957 1966 1971 1977 1982 1990人口(亿) 5.4 6.4 7.4 8.4 9.4 10.3 11.3人均耕地(亩/人) 2.70 2.34 2.02 1.79 1.60 1.50 1.40(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以上情况,你认为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3)将表格资料绘成曲线图10.思考:城市、乡村和牧区的人口容量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