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歌中常见“诗家语”.docx
11页05 古诗歌中常见的“诗家语”诗家与特殊句法、词类活用等练习与详解《九日置酒》等四首“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因此按现代 汉语的方式来理解往往不准确,所以很有必要将古诗歌中的“诗家语”做一系统的解读古诗词作品对句 子作变形处理的方式有3 种:(一)特殊句法技巧阐释省略成分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示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分析:诗句上半句很好理解,即雨丝如网一般想要把春留住;下半句如果也这样理 解,就显得不合逻辑所以我们在理解时应把诗的下半句中省略掉的主语“天色” 补进去,即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倒装 结构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示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与语意省略相比,倒装(或词语错位)结构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 装(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类型举例主谓倒装① 入院将雏鸟,寻萝抱子猿。
将雏鸟入院,抱子猿寻萝)②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秋苑(中的)鹿林下听经,夕阳(下 的)僧江边扫叶]宾语前置① 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新柳报风光,落花催宴赏)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主宾互换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黄花报霜信)②薰琴调大舜,宝瑟和神农大舜调薰琴,神农和宝瑟)定语前置(以主语 面貌出现的定语)①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收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②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定语后置(以宾语 面貌出现的定语)①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月夜飞渡镜湖)②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罗衣带缓,蕙炷香残)定语与中心语互换① 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故国江山近,饶阳风物美)②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步崎岖翠麓,泛窈窕溪)状语前置①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殷勤惹飞絮)②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竹声新月依旧似当年)状语后置① 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却未曾叹老嗟卑)② 乱叶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多少:多么)![乱叶(于)窗(外)翻,碎声敲砌,多少愁人!]名词作状语前置(以主语面貌出现的状语)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休(向)北阙上书]名词作状语后置(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②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于)寒(中)吹(响)]【跟踪练习】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参考答案: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2)2)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答: ◎解析:(1)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 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后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2)诗句应理解为“青 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前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律美◎参考答案:(1)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使诗句更富有韵味2)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 美二)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分类教材典例阐释名词活用作动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 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 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 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 盛的树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 雀东南飞》)“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 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 娘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 为“使 绿”春风又使江南岸的树木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 能照着我回家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 隐《晚晴》)“重”,意为“以……为重” 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 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名词用作状语檣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灰”,意为“像灰一样”;“烟”, 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军 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跟踪练习】◎指出下面诗句中词类活用的妙处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 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 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三)互文见义(1)概念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 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月”、“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 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中的“主人”“客” 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到了船上”跟踪练习】◎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解析:本句中“岐王”“崔九”、“见”“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 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岐王”“崔九”、“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练习与详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九日置酒①宋祁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②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③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置酒:安排酒宴②复帐:双重的帷帐驻:驻留鸣笳jid): 泛指奏乐③日痕:日光1.颔联“任”和“争”两字用得很妙,找出来试加分析2.尾联有怎样的意蕴?试作揭示答: 1.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抓住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两 个字的表达作用任凭帽子在风中掉落也不顾及,彼此劝酒,争着吹杯里的菊花,是两个生动的细节,用 “任”和“争”来描摹这两个细节,就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无拘无束、尽情玩乐的神态◎答案示例“任”,任凭,任凭帽子在风中掉落也不顾及;争,争着,彼此劝酒,争着吹杯里的菊花:“任”和 “争”,抓住生动的细节,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和游人无拘无束、尽情玩乐的神态2.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着重要指明诗人是怎样的形象和心情,要抓住主要词语分析其含意如“白头太守”,既写出诗人外貌的独特,又表明太守身份;“愚甚”表面 自我嘲讽,实却矜持;“满插茱萸”运用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
◎答案示例尾联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幽默诙谐,形神俱出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 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愚甚”两字运用反语,表面自嘲,实却矜持满插茱萸”句用夸 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诗歌鉴赏首联上句点明节令,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 之意,领起全诗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鸣茄”,场面阔绰,气氛热烈,历历如 绘颔联写佳日兴会,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 觥筹交错的盛况颈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 秋容清淡尾联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幽默诙谐,形神俱出愚甚”字,表面自嘲,实却矜 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原味翻译我特别看重重阳节这个美好早晨的风物,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 我们尽情地寻欢,任随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吹杯里的菊花雨后的溪水的形态澄净空明,初晴 的日光淡淡的,不能映成彩霞我这白头太守真是过于痴愚,指望避邪把茱萸插满了自己的鬓发。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①刘长卿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旧游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②何事欲相留?【注】①萧寺远公院,南朝古寺,梁代内史萧子云为高僧慧远创建的寺院刘长卿因官风严正遭人诽 谤而入狱,出狱后贬为潘州南巴尉赴任前重游该寺,在院内题诗留念②白云:梁人陶弘景,辞官隐居, 拒绝汉武帝梁武帝诏他出山,有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后竟获恩准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闻一多先生以“怨而不哀,深得温柔敦厚之旨”评论此诗,请结合尾联内容加以分析答: 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艺术特色的能力作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意象,明确色调,读 懂诗句阅读中,要抓住“旧册”和“古木”,透过“空”“日暮”“秋”等词语,看出景象凄清的特点, 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可以推知出悲苦落寞的心境◎答案示例描绘了一幅清冷的寺院夕阳图夕阳西斜,内史故居在冷落的光照里显得格外空旷,古木萧瑟,以秋 容与人相对这种凄清的景象,正是诗人因无端入狱被贬的而产生的悲苦落寞心境的反映2.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
作答本题,一要读懂最后两句的意思, 二要围绕“怨而不哀,温柔敦厚”来阐述这两句的风格特点,指出这种风格特点在最后两句上的体现,我 们可以设想一下,怒目金刚的诗人会怎样表达愤懑,再来比较这里的最后两句,答案就比较明了了◎答案示例明明是被诽谤,蒙冤遭贬,愤懑难忍,却还要说是明主的恩遇,不说眷恋白云而不得,而反问“白云 何事欲相留”,将内心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用温婉含蓄的语言道出,更觉悱恻动人◎诗歌鉴赏首联概写游寺开始的印象,掩映在竹丛里的幽静禅房,门内是一条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布满苍苔颔 联描绘寺内的重点文物,寺院创建人萧内史的故居正冷落在夕阳里,而当年种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萧瑟的秋 容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