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等流体力学零方程模型.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83465979
  • 上传时间:2023-09-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4.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第三节 零方程模型与一方程模型 任一变量的时间平均值定义为;对变量作平均处理,可得:对于动量方程,附加项为:对其他变量附加项:紊流粘性系数与紊流扩散系数:1零方程模型所谓零方程模型是指不使用微分方程,而是用代数关系式,把涡粘系数与时均值联系起来的模型它只用湍流的时均连续方程(4.12)和Reynolds方程〔4.13)组成方程组,把方程组中的Reynolds应力用平均速度场的局部速度梯度米表示零方程模型方案有多种,最著名的是Prandtl提出的混合长度模型〔mixing length model〕Prandtl假定湍动粘度正比于时均速度的梯度和混合长度的乘积例如,在二维问题中,有: 〔4.18〕湍流切应力表示成为: (4.19)其中,混合长度由经验公式或实验确定混合长度理论的优点是直观简单,对于如射流、混合层、扰动和边界层等带有薄的剪切层的流动比拟有效,但只有在简单流动中才比拟容易给定混合长度,对于复杂流动如此很难确定,而且不能用于模拟带有别离回流的流动,因此,零方程模型在复杂的实际工程中很少使用。

      零方程模型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平衡的概念,忽略了对流和扩散的影响为了弥补混合长度假定的局限性,人们建议在湍流时均控制方程和Reynolds方程的根底上,再建立一个湍动能k的输运方程,而将表示成k的函数,从而使方程组封闭这里,湍动能k的输运方程表示为: (4.20)上式从左至右,方程中各项依次为瞬态项、对流项、扩散项、产生项、耗散项由Kolmogorov-Prandtl 表达式,有:(4.21)其中,,为经验常数,多数文献建议:=1,=0.09,而的取值在不同的文献中结果不同,从0.08到0.38不等但这个问题在后面要介绍的双方程模型中不存在l为湍流脉动的长度比尺,依据经验公式或实验而定以上两式联合构成一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考虑到湍流的对流输运和扩散输运,因而比零方程模型更为合理但是,一方程模型中如何确定长度比尺l仍是不易决定的问题,因此很少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应用两方程模型标准模型是典型的两方程模型,是在4.3节介绍的一方程模型的根底上,新引入一个关于湍流耗散率的方程后形成的该模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湍流模型本节介绍标准模型的定义与其相应的控制方程组,下一节介绍改良的模型两方程模型的定义标准模型〔standardmodel〕由Launder和Spalding于1972年提出。

      在模型中,k为湍动能〔turbulent kinetic energy〕,其定义为,即:表示湍动耗散率〔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定义为:〔4.22〕湍动粘度如此表示成k和的函数,即: 〔4.23〕其中,为经验常数在标准模型中,和是两个根本的未知量,与之相对应的输运方程为: (4.24)(4.25)其中,是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是由于浮力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代表可压湍流中脉动扩X的贡献,、和为经验常数,和分别是与湍动能k和耗散率对应当Prandtl数,和是用户根据计算工况定义的源项模型的有关计算公式首先,Gk是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由下式计算:(4.26)是由于浮力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对于不可压流体,=0对于可压流体,有: (4.27)其中是湍动Prandtl数,在该模型中可取=0.85,是重力加速度在第i方向的分量,是热膨胀系数,可结合可压流体的状态方程求出,其定义为:(4.28)代表可压湍流中脉动扩X的贡献,对于不可压流体,。

      对于可压流体,有: (4.29)其中,是湍动Mach数,;a是声速,在标准模型中,根据Launder等推荐值与后来的实验验证,模型常数、、、、的取值为:=1.44,=1.92,=0.09,=1.0,=1.3 (4.30)对于可压流体的流动计算中与浮力相关的系数,当主流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时,有=1,当主流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时,有=0根据以上分析,当流动为不可压,且不考虑用户自定义的源项时,`=0,=0,=0,=0.,这时,标准模型变为:(4.31)(4.32)这种简化后的形式,出现在多篇文献中,这可使我们更便于分析不同湍流模型的特点,后续要介绍的改良的模型也将采用这种简化形式方程(4.31)与((4.32)中的Gt,按式(4.26)计算,其展开式为:(4.33)模型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标准模型求解流动与传热问题时,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方程、方程与式〔4.23〕假如不考虑热交换的单纯流场计算问题,如此不需要包含能量方程假如考虑传质或有化学变化的情况,如此应再参加组分方程这些方程仍可以表示成如下通用形式:(4.35)使用散度符号,上式记为: (4.36)为了方便查阅,下表给出了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下,与通用形式〔4.35〕所对应的模型的控制方程。

      与式〔4.35〕对应的模型的控制方程方程扩散系数源项S连续性方程100X向运动方程y向运动方程z向运动方程湍动能方程耗散率方程能量方程TS按实际问题而定模型方程的解法与适用性在将各类变量的控制方程都写成式〔4.35〕所示的统一形式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与求解方法可以求得统一,这为开展大型通用计算程序提供了条件以式〔4.35〕为出发点所编制的程序可以适用于各种变量,不同变量间的区别仅在于广义扩散系数、广义源项与初值、边界条件这三方面实际上,目前世界上研究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主要机构所编制程序多是针对式〔4.35〕写出的对于标准模型的适用性,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1〕模型中的有关系数,如式〔4.30〕中的值,主要是根据一些特殊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而确定的,在不同的文献讨论不同的问题时,这些值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本节所给出的结果在近年发表的文献中是比拟一致的除了式〔4.30〕中给出的5个常数外,对于能量方程中的系数,有文献建议取为=0.9~1.0虽然这组系数有较广的适用性,但也不能对其可靠性估计过高,需要在数值计算中针对特定的问题,参考相关文献研究寻找更合理的取值〔2〕这里所给出的模型,是针对湍流开展非常充分的湍流流动来建立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针对高Re数的湍流计算模型,而当Re数比拟低时,例如,在近壁区域流动,湍流开展并不充分,湍流的脉动影响可能不如分子粘性影响大,在更贴近壁面的底层内,流动可能出于层流状态。

      因此,对Re数比拟低的流动使用上面建立的模型进展计算,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必须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以解决近壁区内流动的计算与低Re数时的流动计算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壁面函数法,另一种是采用低Re数的模型〔3〕标准模型比零方程模型和一方程模型有了很大进步,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问题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检验和成功应用,但用于强旋流、绕弯曲壁面流动或弯曲流线流动时,会产生一定的失真原因是在标准模型中,对于雷诺应力的各个分量,假定了湍动粘度是一样的,即假定是各向同性的标量但在弯曲流线的情况下,湍流是各向异性的,应该是各向异性的X量为了弥补标准模型的缺陷,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对标准模型的修正方案,目前,有两种应用比拟广泛的改良方案,即RNG模型和Realizable模型4.7 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RSM〕上面所介绍的各种两方程模型都采用各向同性的湍动粘度来计算湍流应力,这些模型难于考虑旋转流动与流线曲率变化的影响为了克制这些弱点,有人提出直接对Reynolds方程中的湍流脉动应力直接建立微分方程并进展求解这种方法统称为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RSM)。

      建立Reynolds应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二是代数应力方程模型本节介绍第一种模型4.7.1 Reynolds应力输运方程所谓Reynolds应力输运方程,实质上是关于的输运方程根据时均化法如此,只要分别的到了和的输运方程,就自然得到关于的输运方程为此,可以从瞬时速度变量的N-S方程出发,按下面两个步骤来生成关于的输运方程第一步,建立关于的输运方程过程是:将乘以的N-S方程,将乘以的N-S方程,再将两方程相加,得到的方程,对此方程作Reynolds时均、分解、即得到的输运方程注意,这里的和均指瞬时速度,非时均速度第二步,建立的输运方程将乘以的Reynolds时均方程,将乘以的Reynolds时均方程,再将两方程相加,即得到的输运方程将上面两步得到的两个输运方程相减后,得到的输运方程,即Reynolds应力输运方程经量纲分析、整理后的Reynolds应力方程可写成:(4.63)方程中的第一项为瞬态项,其他各项依次为::对流项:湍动扩散项:分子粘性扩散项:剪应力产生项:浮力产生项:压力应变项:粘性耗散项:系统旋转产生项上式各项中,、、和均只包含二阶关联项,不必进展处理。

      可是,、、和包含有未知关联项,必须和前面构造方程的过程一样,构造其合理的表达式,即给出各项的模型,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Reynolds应力方程下面将逐项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下面对方程〔4.63〕中各主要项的计算公式作如下说明1. 湍动扩散项的计算可通过Daly和Harlow所给出的广义梯度扩散模型来计算:(4.64)有学者认为,该式有可能导致数值上的不稳定,因此,推荐用下式:(4.65)式中,是湍动粘度,按标准模型中的式〔4.23〕计算系数,注意该值在Realizable模型中为1.02. 浮力产生项的计算因浮力所导致的产生项由下式计算: (4.66)其中,T是温度,是能量的湍动prandtl参数,在该模型中可取=0.85,是重力加速度在i方向上的分量,是热膨胀系数,由式〔3.27〕计算对理想气体有: (4.67)如果流体是不可压的,如此=03. 压力应变项的计算压力应变项的存在是Reynolds应力模型与模型的最大区别之处,由X量的缩并原理和连续方程可知,因此,仅在湍流各分量间存在,当时,它表示减小剪切应力,使湍流趋向于各向同性;当时,它表示使湍动能在各应力分量间重新分配,对总量无影响。

      可见,此项并不产生脉动能量,仅起到再分配的作用因此,在有的文献中称此项为再分配项压力应变项的模拟十分重要,目前有多个版本用于计算这里,给出相对普遍的形式: (4.68)其中,是慢的压力应变项,是快的压力应变项,是壁面反射项按下式进展计算:(4.69)这里,=1.8按下式计算:(4.70)其中,=0.60,的定义见式〔4.63〕,壁面反射项的作用是对近壁面处的正应力进展再分配它具有使垂直于壁面的应力变弱,而使平行于壁面的应力变强的趋势由下式计算:(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