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教学大纲.doc
4页"美学原理"教学大纲"美学"教学大纲绪编:美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美学的概况及美学的历史,识记美学开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3、全面、准确地理解美学研究对象4、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章美学的产生和开展第一节美学的形成一、人类审美意识的形成二、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开展三、美学学科的建立第二节美学确实立第三节美学的开展第二章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的研究对象二、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美学与哲学〔二〕美学与心理学〔三〕美学与艺术理论〔四〕美学与教育学第三章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一、美学的研究任务二、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上编:审美对象第四章美的本质及特征【教学要求】 1、全面而系统地认识美的本质问题,树立起具有高度合理性的美的观念 2、在理解美的问题性质的同时,了解中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以及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3、能结合实际理解美的根本属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学史上对美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家对"美是什么〞的追问二、中国美学家对"美是什么〞的追问第二节美的特征 1、社会客观性 2、自由创造性 3、多样丰富性 4、具体形象性 5、感染愉悦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五章美的现象世界【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美的作用和类型、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理解自然美的含义和特征。
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自然物、自然现象,观察、欣赏自然美2、理解社会美的含义和特征,思考社会美的分类掌握人的美、社会生活美和社会环境美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人及其生活,发现、创造社会领域中的美3、理解艺术美的含义、特征和功能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艺术作品,学会欣赏、创造艺术美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美一、自然美. z.-的本质二、自然美的分类三、自然美的特点四、对自然美的欣赏五、自然审美的意义第二节社会美一、社会美的本质二、社会美的分类 1、社会环境美 2、生产劳动美 3、社会变革美 4、人的美三、社会美的特点第三节艺术美一、艺术美的本质二、艺术美和生活的关系三、艺术美的特点四、艺术美的审美功能第四节科技美一、科技美的含义二、科技美的主要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第六章形式美【教学要求】1、了解美的内容与形式、形式美的产生2、理解形式美的含义和特征 3、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和根本规律学会运用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和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第二节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色彩二、形状三、声音第三节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一、对称均衡二、比例匀称三、反复节奏四、多样统一第四节形式美与美育一、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二、形式美教育的根本特征三、形式美教育的根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七章美的表现形态【教学要求】1、了解朗吉诺斯、博克、康德、黑格尔等人对崇高的看法;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能结合当前的现实或艺术作品的实际理解提倡崇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了解优美的本质;掌握优美的根本特征;能结合自然和艺术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优美的表现及其特征3、了解西方悲剧形态及其观念的历史变迁;理解悲剧性的本质;能结合具体的悲剧性作品或现象,说明悲剧性的效果 4、了解霍布斯、康德、斯宾塞、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对喜剧产生原因的看法;理解喜剧性的本质教学内容】第一节优美一、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二、优美的特征三、优美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四、优美的美感特点第二节崇高一、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索二、崇高美的特征三、崇高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四、崇高美的审美功用第三节悲剧一、悲剧的本质二、美学史中的悲三、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四、. z.-悲剧的审美特征五、悲剧的价值和审美功用六、悲剧的类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第四节喜剧一、喜剧的本质二、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几种理解三、喜剧的审美特征四、喜剧的审美功能五、喜剧的几种类型第五节丑与荒谬一、丑1、丑的内涵 2、丑的美学意义二、荒谬 1、荒谬产生的原因 2、荒谬的内涵3、荒谬的审美特征第六节意境一、意境的特征二、意境的分类中编:审美主体【教学要求】1、了解美学史上对审美感受的探讨2、理解美感的含义和特征3、掌握美感的心理要素,运用美感方面的知识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
第八章审美感受的本质特征第一节美学史上对审美感受的探讨一、滋味说二、 "乘物以游心〞说三、"灵魂回忆〞说四、"快感〞说第二节审美感受的根本属性一、差异性二、愉悦性三、直觉性第九章审美心理活动的因素 1、感觉 2、知觉 3、联觉 4、表象 5、联想 6、想象 7、情感第十章审美心理的建构一、审美建构的生理、社会机制二、审美建构中主客体的对应关系第十一章审美感受的根本形态崇高感、优美感、悲剧感、喜剧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下编:审美活动第十二章艺术美的创造【教学要求】掌握艺术美创造的特点和流程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美创造的特点一、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独特性二、情感是艺术美创造活动的动因三、艺术美的创造直接或间接地以人为表现对象四、艺术美的创造遵循审美变形活动的规律第二节艺术美创造的流程 1、艺术积累 2、艺术构思 3、艺术传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第十三章各类艺术的审美属性【教学要求】掌握各类艺术的审美属性【教学内容】一、美学史上的艺术分类二、我国艺术分类三、艺术分类的意义第一节实用艺术一、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二、实用艺术的主要样式:建筑艺术、实用工艺、书法艺术第二节表情艺术一、表情艺术的分类:音乐艺术、舞蹈艺术二、表情艺术的审美特. z.-征三、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三节造型艺术一、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1、"应物象形〞的造型性和直观性 2、静态凝固性和瞬间性二、造型艺术的主要样式〔一〕绘画〔二〕雕塑三、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途径第四节综合艺术一、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二、综合艺术的主要样式〔一〕戏剧艺术〔二〕电影艺术〔三〕电视艺术三、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五节语言艺术一、语言艺术的分类二、语言艺术的特征三、语言艺术的门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第十四章审美承受【教学要求】掌握审美承受的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审美承受理论的提出第二节审美承受的规律(一)体验性(二)创造性(三)超越性第三节审美承受的主体条件第四节审美承受的反应一、艺术承受对艺术创作的作用二、艺术对象创造了审美群众【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第十五章审美教育【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西方美学史上主要美学家的美育思想,掌握美育的含义、根本特点,特别是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了解美育的目的,理解美育的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审美教育的性质第二节审美教育的职能一、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二、培养审美承受能力三、培养美的创造能力第三节审美教育的特点一、美育是形象化的教育二、美育是情感性的教育三、美育寓教育于愉悦之中四、美育是一种自由的审美活动第四节审美教育的实施一、学校美育二、家庭美育三、社会美育【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