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
11页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C.《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D.《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①遮bì(_______) ②笃志(________) ③ jié(________)然不同④云xiāo(______) ⑤菡萏(________) ⑥花团锦cù(__________)3 .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搏的宿孺,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②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逸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媚力错别字 改 正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刘汉杰①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②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秋有“三候”,分别有3种“候应”:“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中也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凉风吹来;5天之后,降下白色的露水;再过5天,寒蝉开始鸣叫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国家就会出现政令无威严、百姓多患咳喘之疾、大臣们会以力逞强等灾异③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仍然会有暑热的气候出现。
民众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说:“土俗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民众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的凉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晚上立秋,天气则会比较闷热④先秦之时,立秋就已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周代天子要举行迎秋的仪式立秋之前,天子要斋戒;立秋当天,天子亲率僚属到西郊迎秋,祭祀白帝少昊祭礼过后,天子在朝堂上要赏赐将帅和勇士⑤至东汉时,此俗发展成了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祀活动其中,立秋日帝王要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和蓐收白帝即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主西方之神蓐收是少昊的辅佐神,又说是少昊之子,是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他左耳盘一条蛇,右肩扛一柄巨斧,驾乘两龙《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礼在唐宋时期仍有存续,明清以来则废弛不举⑥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间立秋日也要“标秋”所谓标秋,就是祭祀土地的一种仪式人们先于家中献瓜果祭祀,继而把纸幡插到田地里,祈求庄稼丰收在有些地方,田家则干脆备办酒肉在田边祭祀标秋其实与古人的“春祈秋报”有关。
所谓春祈秋报,即在春秋两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风调雨顺,秋季则要报答地功⑦立秋之日,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北京,若立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在浙江,“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在江苏,立秋日忌雷,谚云“秋礴碌,损万斛”民间又有“睁眼秋、闭眼秋”之说,立秋交节气在白天为“睁眼秋”,交节气在晚上则为“闭眼秋”俗信,睁眼秋兆丰收,闭眼秋主歉收农谚说:“睁眼秋,收了收;闭眼秋,丢了丢⑧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七月初七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降雨也被注入了人文色彩据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时人以七月初六日的雨为“洗车雨”,以初七日的雨为“洒泪雨”唐代诗人杜牧有《七夕》诗,其中有“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的咏叹后世民间,也有以初七日降雨为“洗车雨”的谚云:“七夕不洗车,八月依旧车意思是说,如果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八月田必旱,民众就要戽水浇田⑨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
4 .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选文②③段从节候表征、④⑤段_______、⑥段从_________、⑦⑧段从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5 . 试分析文章首尾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6 . 古人为什么喜欢凭梧桐报秋?7 . 选文中介绍的立秋习俗、谚语大多和什么有关?8 . 根据本文的知识,解释下列“立秋”谚语里的物候现象材料一】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材料二】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议论文阅读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来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上海恳求入党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中国革命的强烈愿望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中国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掉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⑥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文/马祖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 . 本文第④段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A.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B.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C.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D.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10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为总分式,可以分为两层:①②|③④⑤⑥B.第③段主要运用排比句式及道理论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第⑥段中“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的意思是“成功的方法很多,不必担忧”D.本文观点鲜明,中心论点是:人生需要信念这块“磨刀石”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11 . 文段划线句对人物用了细节描写,你可以从用词、描写、修辞等方面对句子加以品评自选角度,完成赏析12 .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塑造人物时抓住某个细微方面反复地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深刻请你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仿照上文细节描写的写法,写一个表现人物喜悦、悲伤、沉思等片段,不少于100字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手法)四、句子默写13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2)__________,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其二)》)(3)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李白《______》)(5)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两岸石壁,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五、对比阅读14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尝趋百里外 趋: ②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2)翻译下列句子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吾资之昏,不逮人也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