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
30页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A. 宗法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科举制【答案】A【解析】西周地方制度是分封制,维系分封制度的基础是按照血缘关系划分的宗法制,体现出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相结合,故A项正确;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行政区划,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隋唐时期中央中枢机构,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宗法观念影响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军机处,故选D。
汉朝没有设立军机处,故排除A唐朝没有设立军机处,故排除B明朝没有设立军机处,故排除C点睛】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军机处2.特点:①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②机构单简、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 陶片放逐法B. 《十二铜表法》C. 《独立宣言》D. 《人权宣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故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故选B陶片放逐法是古代雅典克里斯提尼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独立宣言》是美国的,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人权宣言》是法国的,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4.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A. 提出了1787年宪法B. 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C. 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D. 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推动了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故D项正确;A项是美国宪法,排除;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排除;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此时沃尔波尔只是个十几岁的儿童,故C项排除。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 俾斯麦B. 华盛顿C. 查理一世D. 沃(尔)波尔【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华盛顿是北美独立的领导人,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查理一世是英国国王,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沃(尔)波尔是英国第一任首相,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A. 《共同纲领》 B. 《共产党宣言》 C. 《四月提纲》 D. 《权利法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方针,排除A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C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正确;《北京条约》是1860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转折和变化变化的方面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和农民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革命任务推翻封建统治反封建反侵略主要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故选B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
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洪秀全与辛亥革命无关,故排除D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A. 《人权宣言》B. 《资政新篇》C. 《共同纲领》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权宣言》是1789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A;《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共同纲领》是1949年政协颁布的临时宪法性的文件,排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A.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八七会议上,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遵义会议并未促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1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D. “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正确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方针,故选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故排除A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点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 苏联解体B. 赫鲁晓夫改革C. 不结盟运动兴起D. 欧洲联盟成立【答案】A【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故A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没有导致苏联解体,故B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与两极格局瓦解无关,故C错误;欧洲联盟成立,这是欧洲一体化的产物,与两极格局瓦解无关,故D错误13.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A. 与苏联结盟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D. 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及1971年重返联合国,故C项正确;与苏联结盟是1950年,故A项错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故B项错误;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故D项错误。
1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 不结盟运动兴起B. 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 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走向缓和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所以选C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A;改革开放初期,正值美苏争霸,排除B;改革开放初期,东欧社会主义改革遭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面临困境,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15.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于2001年建立的国际组织是A. 亚太经合组织B. 不结盟运动C. 华沙条约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而建立的,故选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于1989年,不结盟运动形成于1961年,华沙组织建立于1955年,故ABC三项的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所以可排除16.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便于水田操作的曲辕犁,故C正确;A是牛耕出现;B是牛耕普及;D不符合题意。
17.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A. 农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族工业 D. 家庭手工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一大特点其中“女织”指的是家庭纺织业即家庭手工业农业是“男耕”,所以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属于“男耕女织”,因此B项错误;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简称,所以C项错误点睛: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据此可知女子的织布是一种家庭手工业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甲午战争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而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故B项正确;A项是1840-1842年,排除;C项是1894-1895年,排除;D项是1919年,排除点睛:首先明确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然后分析四个选项即可19.17世纪荷兰领先世界的产业是A. 电力工业B. 棉纺织业C. 航运业D. 采煤业【答案】C【解析】17世纪,荷兰依靠造船业发达,成为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