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环境运行控制程序优质.doc
8页建筑施工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DXC/QES·CX15-2011)1.目的为保护环境,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相关方和法律法规要求2.范围 适用于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的控制3.职责3.1 工程科: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需要的时候组织项目部进行委外监测3.2 办公室:负责对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进行控制3.3安生设备科:对全公司的能源资源消耗进行控制,并负责对油品、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3.4 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4.程序4.1 大气污染控制 4.1.1 控制对象:扬尘、废气(食堂废气、各种施工机具和车辆废气、有毒有害气体挥发)4.1.2控制措施(1) 扬尘控制措施a.土方开挖、回填土产生扬尘的控制措施:土方挖、运、卸等采取淋水降尘,挖运土方的车辆所经过的场内路线应进行定时淋水回填土时也必须经常淋水b.土方堆放产生扬尘的控制:现场一般不堆放土方,如特殊情况需在现场堆放时,应采取覆盖、表面临时固化、及时淋水降尘等控制措施c.现场裸露的地表扬尘的控制措施:尽量增大现场道路硬化面积,其余部分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绿化处理,减少浮土露天。
d.车辆运输产生扬尘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的路面应进行硬化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装载,并采取封闭等有效措施e.特殊工艺扬尘的控制措施:地基处理、塔吊基础、砌筑、抹灰等需使用粉状白灰时,其堆放地应封闭或做好覆盖大风时禁止拌制作业,必须进行时应采取良好的围挡和洒水降尘措施f.搅拌站扬尘的控制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投放水泥要领的培训,尽力减少扬尘g.现场垃圾扬尘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应及时清理,并对其进行密闭处理,建筑物内清理垃圾须袋装运到垃圾站,并派车运出现场,在装、卸等环节中,应尽力减少扬尘h.作业面及外脚手架扬尘的控制措施:强调活完料净场清制度,并及时对外脚手架进行清理处理i.项目部要负责监督相关方执行上述要求2) 废气排放控制措施a.各种施工机具和车辆废气的控制措施:对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规定,做好车辆年检、尾气年检的工作,定期维护和保养b.施工现场食堂废气排放的控制:采取设立集中食堂,使用无污染燃料等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c.有毒有害气体挥发的控制措施:在现场施工中,因防水工程、内外装修工程、防腐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需要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有毒有害物质时,如油漆、稀料、各种胶等、应对此类物品设置专库贮存,并做好密封、防泄漏措施。
本着随用随开、用完盖好的原则,减少挥发、杜绝泄漏,保证良好的通风,严禁遗洒地面造成大气污染4.2污水控制控制对象:施工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4.2.1控制措施(1) 施工污水控制措施a.新开工项目,项目部应到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b.经市政部门批准后,有条件的项目部应建立独立的污水管网,并和市政污水管网连接c.搅拌站等产生的含泥砂污水,应在污水出口处设立沉淀池沉淀池内的泥沙应及时清理,并做妥善处理d.工程科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对不符合项督促项目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生活污水控制措施:a.提倡节约用水,减少生活废水的产生b.施工现场食堂严禁将食物加工废料、食物残渣及剩饭等倒入下水道c.生活污水尽力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2.2 机关生活污水的控制措施按(2)中a.和 c.控制,经理办公室负责4.3噪声控制控制对象:施工现场噪声排放4.3.1噪声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施工机械运行中:打桩机、挖掘机、铲车、钢筋切断机、混凝土振捣;b.活动地点:搅拌台、木料加工棚、施工作业面;a. 施工活动:模板加固、野蛮装卸、物体打击;4.3.2噪声控制标准a.土方工程 白天<75dB 夜间<55dBb.结构工程 白天<70dB 夜间<55dBc.装修工程 白天<65dB 夜间<55dB4.3.3控制措施a.项目部要严控作业时间:居民区附近施工作业晚22点到次日6点,场界噪声超过55 dB 的工序严禁施工;特殊需要在此期间施工时,须办理夜间施工证,并悬挂扰民告示。
b.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c.实行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砂浆集中搅拌,木材集中加工,努力减少声源d.模板加固避免猛烈砸击 e.货物装卸时轻拿轻放4.3.4 日常控制检查 项目部对减噪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做好记录4.3.5定期监测工程科对各项目部噪声排放每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监督监测,必要时组织项目部进行委外监测,并保留记录4.4固体废弃物控制 控制对象:施工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4.4.1 废弃物分类:有毒有害废弃物、无毒无害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分类表无毒无害钢筋头,管材头,锯条头,砖头,木材头,碎玻璃及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废电池,墨盒,含油破布,油漆类容器,石棉制品,防水材料,玻璃棉等建筑垃圾4.4.2 废弃物的存放(1)项目部废弃物的存放a.在施工现场(包括办公、生活区)设置废弃物分类箱,分类箱应有“无毒无害”和“有毒有害”的标识;b.项目部要设置全封闭的垃圾站,位置要合理,且便于清运2) 公司机关废弃物的存放:在洗手间内设置废弃物分类箱4.4.3 废弃物的投放、处置a.公司机关、、项目部要设专人负责各类废弃物的投放管理,确保分类箱标识正确。
b.各单位应将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的规定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员工和各供方人员分类投放的意识c.大量废弃物在场内运输时,要按废弃物分类清运,清运过程中要做到不遗洒,不混放4.4.4 废弃物的处理a.生活垃圾和无毒无害的建筑垃圾由项目部和具备资质的单位签订委托处理协议,由受委托方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项目部保留相关协议b.有毒有害的建筑垃圾由项目部和供应商、分包方签订处理协议,由供应商、分包方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项目部负责做好处理记录,填写《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移交记录》4.5油品、化学品控制控制对象:对公司所用油品和化学危险品进行管理4.5.1 油品、化学品的种类和采购运输a.油品和化学品包括:汽油、柴油、油漆、稀料、氧气、乙炔气、煤气、液化气、聚苯板等b.项目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购置计划购置计划中应考虑环保和安全卫生要求,优先选择低含硫量、低污染、低毒性、低腐蚀的产品c.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按《物资管理办法》执行采购时应向供方索取所购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并将信息传递给使用部门项目部选择具备资质的合格运输供方负责油品和化学品的运输、押运和装卸4.5.2储存管理化学品的储存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a.对入库产品应检查其内外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坏。
乙炔气、氧气瓶是否加垫圈及防护罩,液化气瓶阀门是否完好无泄露等b.油品及化学品的储存应建立台帐,对物品名称、数量及入库日期进行记录,并定期清点,控制油品及化学品的库存量c.油品及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标志牌明显、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配备充足灭火器材,库房通风应良好d.油品及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根据物品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防毒、防腐面具和手套等用具e.油品及化学品单设库房,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存放f.油品及化学品应有防泄露和防挥发的措施g.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h.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i.各种气瓶的存放和使用,要距离明火15米以上,搬运时不能碰撞,小心碰伤,氧气、乙炔应有瓶盖,应分开存放,要保持通风,并有防砸、防晒措施4.5.3 发放管理发放油品及化学危由专人负责,填制、保存发放凭证并控制油品及化学品的发放数量4.5.4使用管理a.油品及化学品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或产品使用说明严格执行。
b.油品及化学品作业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c.用油品及化学品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露场地狭窄时,要注意通风,无条件通风时,要戴防毒面具,一次性操作不得超过30分钟d.氧气的减压器上应有安全阀,各种气瓶严禁沾染油脂,不得暴晒、倒放、平使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米e.使用后剩余的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应及时返库;其废弃物按《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办理4.5.5紧急情况的准备及处置a.项目部依据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种类及数量,按公司《消防、用火管理办法》配备适当种类及数量的应急器材b.发生油品、化学品遗洒泄露时,应及时处理c.在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或重大事故,依据《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执行4.5.6监督检查:设备安全科每月对各项目部油品、化学品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项目部进行整改并保留记录4.6能源资源控制对象: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4.6.1控制措施a.设备安全科制定《物资管理办法》,对全公司的能源资源消耗予以有效控制b.办公室制定《办公用品管理办法》、物业公司制定《水电消耗管理办法》对项目部和公司生产、办公及生活的能源资源消耗实施有效控制。
c.项目部贯彻落实公司《物资管理办法》和《办公用品管理办法》、《水电消耗管理办法》对项目部施工物资的消耗进行管理和控制,对施工生产之外的水电的消耗进行控制,安装节水龙头,张贴节水节电标志d.各部门、项目部对员工进行节约能源资源,降低物资消耗的教育宣传,宣传可采用会议、文件、简报、标语等形式4.6.2 监督检查a.设备安全科负责对公司工程施工物资的消耗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对物资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b.经理办公室负责对公司机关的水、电、纸张消耗实施控制5.不合格的处理对以上各项环境因素的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由检查单位和整改单位保持相关记录6.相关文件6.1《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6.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3《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 6.4《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5《物资消耗管理办法》6.6《办公用品管理办法》6.7《水电消耗管理办法》7.记录7.1《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移交记录》 7.2《油品化学品管理清单》 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