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doc
2页《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沈阳市第三十中学 崔健 教学目标1.品味诗句,理解诗人复杂情感2.品味诗句,把握本诗语言风格3.通过思考、讨论,学习鉴赏诗歌4.学习诗人的伟大爱国胸怀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启发法、研讨法、讲解法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代文人以“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理念,然而在仕途中有多遭遇贬谪,据我们所知有哪些人呢?(屈原,李白、韩愈、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范仲淹)面对人生的这种重大挫折,他们的心态又有何不同呢?心态与范仲淹相比的,清代林则徐!二、教师解惑 同学们有哪些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在主旨和手法方面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附: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三、新课分析话题一: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1、 对国家忠诚无私2、 对家人宽慰3、 对自身遭遇的愤懑话题二:各联分别是怎样的语气?自谦自嘲,豪壮,宽慰,戏谑(调侃)话题二:有人评价本诗“含泪的微笑”,请任选两联对本诗的这种语言风格予以简析。
本诗于旷达幽默之中,隐隐蕴含着内心的愤懑首联以自谦自慰的口吻,道出所遭遇的不幸,语冷带嘲颈联表面上是感恩之言,实际是对道光帝反复无常的讽刺尾联以戏语劝慰妻子,诙谐之中带有难以掩饰的苦涩话题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为人称道,请简析倘使有利于国家,我可以用生命作奉献,怎能因为是祸就避开,是福就争取呢?这里用反问句,突出了林则徐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爱国情操和人生理念四、小结 六、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其胸怀与林则徐“ , ”两句极为相近二)本诗除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外,也有委婉的间接抒情,试就此简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