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学概论.docx
8页艺术学概论》总结归纳(一)基本框架1 .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 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 系统中的艺术”四章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 “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 论基础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 “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 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 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 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 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2 ." 艺术生产" 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 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 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 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 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 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 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 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 德2) 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 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 齐4) 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 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 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 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 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 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 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 法 2.艺术起源的归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 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 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1.“艺术的社会功能” ( 1 )审美认知作用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 2 )审 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 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 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 教育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 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 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 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 于乐”。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2.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4.艺 术与道德的关系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5.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6.艺术与 科学的联系和区别7.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第一,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 式的产生第二,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 更广阔的天地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 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第四,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 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中编 艺术种类 第五章 实用艺术 建筑艺术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 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最常见的均衡方式是在中轴线的 左右实现对称,如北京的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 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 展 “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 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 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 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 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故 宫,总体色彩是金碧辉煌,朱红色的围墙,白色的台基,金黄色的琉璃瓦顶,大红色的柱子 和门窗,使这座皇宫的色彩别具一格。
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 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如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 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真诚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 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第六章造型艺术1.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 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 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区别:造型艺术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 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 艺术实用艺术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 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 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 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绘画艺术53 .中国画的特点: 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 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 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 间 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 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特色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 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 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笔 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 韵生动”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 发胸臆、寄托情思 4.雕塑艺术的种类、体裁和样式第七章表情艺术1 .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 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2.音乐艺术音乐可以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成男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女声(包括高音、 中音、低音三种)和童声三类声乐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 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 三大类 民歌唱法,还可以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比较自然 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唱法 通 俗唱法,是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它往往需要演唱 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中国声乐发展的新趋 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旋律”,称得上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 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具有很 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 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