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学论文浅论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拓荒.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58965452
  • 上传时间:2023-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拓荒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410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1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1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3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1个官僚地主家庭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加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51年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横扫了清王朝统治下的半壁河山,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农民战争的威胁,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震惊了地主阶级中的部分当权派,促使他们开始思索、研究战争失败的原因,为支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而谋求安内制外之策  李鸿章在勾结外国侵略者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的作战中,“其亲睹器械之利”,“深感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3。

      )决心“取而用之”,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仿募覃思之士,知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以资攻剿”(《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9)在“华洋会剿”太平军期间,他开始看到来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威胁较农民起义更甚,他说:“盖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若不及早自强……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并认为“我自能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3)他积极向总理衙门陈述:“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的哲理,力主向西方学习,“师其所能夺其所恃”(《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09),达到“与英法相为雄长”,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作为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和封建顽固派1样,是要加固封建统治的堤防,但采用什么材料和方式来强化?李鸿章比顽固派显得较有远见他能将目光投向世界,明察时局首先惊呼中国处“3千余年1大变局”,而“昧于3千年1大变局”,“遂忘前2310年之何以创钜而痛深”(《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09)的历史教训在面对“变局”、“强敌”的形势下,提出必须走出国门,学习先进,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3109他分析“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故不敌于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的重要原因。

      这里虽说是1种唯武器论,也认识不到武器的落后正是反映了清王朝封建制度的腐败但李鸿章承认了落后的现实,正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清醒的认识到要抵抗住外来的侵略,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改变落后状况针对顽固派无事则■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的冥顽思想,他大声疾呼“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也”(《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09必须以自强为基础,以“富国强兵”的实力作后盾李鸿章的见解,不仅是109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统治者改变统治方式、巩固其反动统治的需要,也是“救时”、“救国”之要策  李鸿章是置身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的1员,面对政府政治腐败,军事、经济10分落后的现实,提出要“稍变祖宗之成法”,寄希望从“变”中寻找出路他的所谓“变”,就是把魏源早已提出过的,师夷长技在于“1战舰、2火器、3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3)的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逐步加以付诸实践和扩展开来李鸿章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的话,反映了他的“以纲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浸透着李鸿章地主阶级的封建属性和对封建统治的耿耿忠心。

      李所说的“火器万不能及”,也说明了他承认了中学的不足,承认了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就是证明因此必须“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5)所谓“变计”就是“采西法”固“中体”,对清王朝之“体”进行1定程度的改革这里既包含有维护清王朝封建制度的因循守旧落后观点,也反映出要引进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民族经济,求“自强”、“自立”抵御外侵的爱国思想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封建制度已成为阻挡历史前进的桎梏,冲击这1桎梏,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地主阶级1员并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李鸿章,是不可能清楚认识到的,但他在“变局”和“强敌”压境的危亡局势下,把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策,努力付诸实践,比起昏顽、愚昧、空喊“礼仪”治国、救国的封建顽固派,的确可称“鹤立鸡群”他的思想、言行并没有越出封建囹圄,但却给这种封闭的囹圄打开了1道缺口,代表并领着统治阶级中“不想灭亡”的那部分人,走出国门,顺应历史潮流不自觉地迈开了前进的脚步    2  李鸿章办洋务从60年代开始,至甲午战争结束正如梁启超所说:“为李鸿章传,则不得不以洋务2字总括其中世210余年之事业”。

      这话不假,(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专集》3,《李鸿章》)从1862年李奉命率淮军东援上海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清政府授他江苏巡抚职,开始取得地方军政实权始,就“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习西人12秘法,期为增益”在上海设西洋炮局3所:1所由英人马格里主持,后移至苏州1865年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后,又将炮局移至南京,加以扩充后改为金陵制造局这所炮局“募英法弁兵通习军器者,仿照制办”;1所由副将韩殿甲主持;1所由苏松道丁日昌主持,未雇洋匠,由中国工匠仿照外洋方法制造  1865年在上海虹口购买美国人的旗昌铁厂,与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以此为基础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于1863年派容闳从美国购回的母机机床也并入总局曾、李又联合奏准拨留江海关税2成充作经费,扩建新厂,至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已扩建的各类分厂达103个和1个工程处,是清政府最大的官办军事工业该厂的第1任务是“以制枪,借充军用为主”;第2任务是制造轮船1868年造出中国自制的第1艘轮船——“括吉”号(后更名惠吉)下水,至1885年,先后造大小轮船10余艘1890年设炼钢厂,在此后的40年间,共炼钢8000余吨,平均每年产量不足600吨,数量虽低,它却是近代中国第1个炼钢厂。

      1870年,李鸿章升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接办了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加以扩充,除制造各种军火外还设有水师学堂李鸿章用他创办的军事工厂自制出来的枪炮,对镇压农民起义起了“甚为得力”的作用,为维持清王朝的统治立了“大功”但从另1面所透视出来的引进先进技术、练兵制器取得的成果来看,也为抵御外侮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力量,开启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促进了交通运输等民用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业近代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不能忘记李鸿章”的作用  70年代始,李鸿章开始注意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改变传统的思想方法和生产方式、注重商务他在奏折中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10)强调“自扩利源,劝令华商出洋贸易,庶土货可畅,洋商可少至,而中国利权亦可逐渐收回”,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商战主张“购器设局,自行制造”,达到“敌洋产”、“收利权”,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交通、资金饷源的匮困为此,他创办了中国第1个航运局、第1家电报局、第1个矿务局、第1家机器织布局,第1条铁路由他始终控制的这4大民用工业,在与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商战中,都发挥过1定的作用。

        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李鸿章在致总署函中说明了该局的目的“1在吸收本国游资,1在收回长江外海航运之利权,1在挽救中国军事上内外联络之缺陷《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1)因而轮船招商局创办始终,都得到李鸿章的特殊照顾在“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的原则下,从政治、经济上进行保护和支持,使轮招在“商困民穷,势已岌岌”(《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3)的危局中得到生存和发展1877年,以20万两银收购了旗昌产业,发展成1支拥有33艘轮的商船队,形成了“各通商口岸船步屯栈林立,骎驾怡和太古之上”(转引自李守孔:《李鸿章》传)的欣欣局面在此后的107年中,所得利润“总共少入洋人之手者约3千万两”(上海图书馆藏李鸿章未刊稿正因为如此,他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责难,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是要“把外国人从中国的沿海及内河贸易排斥出去”这虽是言过其实,排挤出去的目的并未达到,可总算收回了部分利权,挤走了旗昌,打击了外国轮运对中国江海运输的垄断,还解决了清政府漕运和部分财政困难  李鸿章最早于1875年奏准试开湖北广济县阳城山煤矿和江西兴国铁矿用土法开采,效果不佳1877年又奏准开采张家口外科尔沁铅矿,同年派丁寿昌唐廷枢等筹设滦洲开平矿务局,1881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第1个大规模用机器采煤的矿局。

      从此中国兵轮、商船及机器制造各局所需用煤不致远涉重洋购进,打破外资的控制”,亦可免利润之外泄”(《洋务运动》丛刊(6)),收到了“以裕军需,而收利权”(《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5105)的部分效果此外,李鸿章于1886年奉旨筹设漠河金矿,1888年正式开工,1年后出金19000余两,至光绪109年间所出沙金达63000余两(《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7另外还主持开办山东峄县煤矿,热河4道沟铜矿等这不仅为清朝财政筹开了利源,也起了抵制沙俄及其他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觊觎我矿产的作用  1879年李鸿章筹设织布局于上海那是在上海开埠以后,“洋沙、洋布入口,华人贪其价廉物美,相率购用”,“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城市镇,衣大布者10之23,衣洋布者,10之89”(郑观应:《盛世危言》卷4)的情况下,李鸿章认为,对外商输入洋纱、洋布,“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他向清政府奏请在上海试办织布局说:“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4表明李创办织布局的目的,1方面是看到外资在华设厂办工业日增,生产效率高,获利丰厚,而引起仿效自办的兴趣,是因为有利可图;但另1方面所表现的“敌洋产而杜漏厄”(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稍分洋利”的动机和目标也不能忽视从李所控制的民用企业就“炼铁、织布两大端来看,每岁中国之银,少漏入外洋者不下4、5千万两”(《洋务运动》丛刊(7)难怪遭到外国侵略势力的忌恨,说他“正在尽力进行垄断”,“开始严重干扰对外贸易”这正说明织布局的创办,的确在1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客观上起了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作用  改革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是李鸿章洋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培养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人才,他说:“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有了自己的翻译人才,在和外国人交接时,就可避免外国翻译的“偏袒捏架情弊”(《刘状肃公奏议》,卷6并认准“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在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互相传习,1切轮船火器等技巧,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1863年,他奏请仿照京师同文馆成例,在上海、广东等地区增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此后“天津、上海、福建、广东仿照枪炮船械之地,无不兼设学堂,风气日开,人才蔚起《刘状肃公奏议》,卷6)他强调在向西方学习时,重要的是要“觅制器之人”,主张不拘1格选拔人才,给以优厚待遇,甚至还提出“专设1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3)以功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奖励士子们入“洋务”科馆学习,这的确是李鸿章的创举、是他的“洋务”思想对科举8股取士的渗透和冲击  1870年他接受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