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内外藏学研究的进展.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017396
  • 上传时间:2018-05-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内外藏学研究的进展一、中国藏学研究的进展 (一)藏学研究之路 1、中国是藏学的故乡 2、中国的藏学研究源远流长辽阔的藏族聚居区和浩瀚的藏学文献与论著,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藏学的故乡 3、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藏学的渊源---古代藏学;藏学的形成---近代藏学;藏学的繁荣---现代藏学 (二)马克思主义藏学在中国形成 1、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藏学的形成 传统藏学的思想支柱是神学史观;现代藏学的理论支柱是人文史观;当代藏学的指导思想是唯物史观 2、中国成为国际藏学研究中心 (三)藏学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增强 1、中国特色的现代藏学的鲜明特点 2、藏学研究为西藏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学术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外藏学研究的进展 (一)藏学在国外的兴起和发展 1、藏学在国外的兴起和发展 2、藏学成为国际“显学” (二)国外藏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21、竭力为辩解 2、积极为解决“西藏问题”出谋划策 三、藏学研究者的神圣使命 (一)充分发挥藏学研究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 (二)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国藏学的现代化 一、中国藏学研究的进展 (一)藏学研究之路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是的最主要的藏族聚集区,400 多万藏族在青藏高原上生息和繁衍,中国具有辉煌灿烂的藏族文明,藏族研究源远流长,辽阔的藏族聚居区和浩瀚的藏学文献与论著,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藏学的故乡。

      中国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从远古到 20 世纪末,中国藏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藏学(远古至 18 世纪),是藏学的萌芽时期;近代藏学(19世纪至 20 世纪中叶),是藏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现代藏学(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是藏学的兴盛时期古代藏学具有神学史观与人文史观并存的特点;近代藏学本质上可以称为人文主义藏学;现代藏学则以马克思主义为特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 (藏族传统藏学与现代藏学的区别藏族传统藏学以大小“五明”为研究对象;以叙述、阐释、注疏为主要研究方法,缺乏探索规律的方法;以佛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文史哲不分家;撰著者为高僧大德佛教神学史观和阐释注疏的方法是传统藏学的两大特征传统藏学主要体现的是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藏族现代藏学在内容(研究领域和范围)、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与藏族传统藏学都有很大的区别一般认为,现代科学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记述阶段、分类阶段和说明阶段说明阶段即是原理、理论指导和科学预测阶段可以说,现代藏学已经从记述、分类的科3学,走向说明的科学现代藏学的主要功能是分析说明和反思批判人文史观和科学方法是现代藏学区别于传统藏学的两大标志。

      需要指出的是,藏族现代藏学不能等同于马克思主义藏学传统藏学的思想支柱是神学史观;现代藏学的理论支柱是人文史观;当代藏学的指导思想是唯物史观与藏族传统藏学相对应的藏族现代藏学以人文史观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而马克思主义藏学的特点是唯物史观、无神论、政治性与革命性和人民性 ) (二)马克思主义藏学在中国形成 中国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0 世纪的中国藏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民族史阶段(1900-1949);2、藏族史阶段(1949-1977 年);3、西藏学-藏学阶段(1978年至今)前一个阶段属近代藏学,后两个阶段属现代藏学而在现代藏学阶段中,“藏族史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藏学的初步建立;“藏学阶段”的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藏学的正式确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藏学正式形成 中国藏学事业走向繁荣80 年代以来的 20 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藏学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表现在:地方和中央级的藏学机构相继建立,藏学刊物纷纷创办,藏学人才茁壮成长,藏学研究、出版和翻译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特色的藏学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已成为国际藏学研究中心 至 2000 年,西藏、四川、甘肃、青海、云南 5 个主要藏族聚集的省区都建立了省级藏学研究所。

      后来,这 5 省区相继成立了藏学研究会这 5 个省区的民族学院以及中央民族学院都设立了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这些民族学院的学报和 5 省社会科学院的机关刊物其中,西藏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建立, 《西藏研究》、 《中国藏学》和《中国西藏》的创办,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藏学研究机构和刊物格局,标志着中国藏学事业进入了兴盛时期 1998 年,西藏大学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填补了西藏硕士点的空白41978-2000 年,22 年中,培养了一大批藏学人才,其中硕士近 200 名,博士 10 余名,藏学研究队伍空前壮大,形成了老、中、青结合,藏汉学者团结协作,以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的藏学研究队伍的新格局,显示出中国藏学的勃勃生机 20 多年来,藏学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在藏学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科研、翻译和出版 3 个方面: 科研方面专题研究、断代史研究、通史研究和区域研究都逐渐由广度向深度发展,发表了数千篇藏学论文,出版了数百部藏学专著这些论著的特点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几乎涉及藏学的各个领域;微观考证与宏观论述相结合;站在藏学的前沿,把握藏学的动态;某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代表国际水平。

      把中国的藏学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翻译方面主要是藏文典籍汉译,外文藏学论著汉译和汉藏文藏学作品英译其中,藏文和外文藏学作品的汉译成就显著,所出版的藏学翻译作品近百种这不仅促进了藏学的发展,而且对于增进世人对藏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中外藏学交流,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出版方面20 年来,出版了数百种藏学著作,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了中国藏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尤为突出的出版成就是,整理出版了近千种藏文典籍,以大小“五明”藏文古籍和具有藏族文化“百科全书”之称的藏文《大藏经》对勘本的出版为代表为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没有一种发展成熟的学科内容不具有一贯性的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到 20 世纪末,藏学的母系统和子系统均基本发育健全,藏学的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藏学研究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剖析藏族社会,研究藏族历史,使中国藏学研究独树一帜 5中国已成为国际藏学中心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藏学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这不仅深化了藏学研究,而且扩大了藏学的影响藏学的学术交流体现在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国内学术交流主要渠道为:全国性的藏学研讨会和工作会;区域性(省区)的藏学讨论会;与港、台地区的藏学交流;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学术界与党政部门的交流等。

      国际学术交流主要方式是:中国主办的国际性藏学研讨会,至 1998 年,已主办了两届国际性的藏学讨论会,即 1991 年北京藏学讨论会和 1997 年北京藏学讨论会,同时还在拉萨召开了首届《格萨尔》国际研讨会;中国藏学家出席第六、七、八届国际藏学讨论会;单位和民间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国藏学论著的外译,国外藏学论著的汉译,这通过《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和《国外藏学动态》两种刊物和出版汉译国外藏学名著体现出来 中国藏学家通过到国外讲学、出席国际藏学讨论会,并在国外发表和出版藏学论著,第一次走上国际藏学讲坛和论坛外国学者到中国藏区考察和研究中外藏学界的合作研究 总之,藏族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是最大的藏族聚居区,拥有浩如烟海的藏学文献和大量珍贵的藏族文物,历代藏、汉学者的藏学论著车载斗量,中国是藏学的故乡;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 20 年来,中央对藏学事业十分关怀和重视,中国藏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在藏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发表和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藏学论著,扩大了中国藏学的影响,提高了中国藏学的国际地位,这表明,中国的国际藏学中心的地位已确立起来 (三)藏学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增强 中国特色的现代藏学具有鲜明的特点。

      藏学是一门独特的新兴学科,它具有民族性、政治性、国际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同的学科理论、指导思想、方法论、学术6研究宗旨、学术传统、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决定了社会主义中国藏学具有与西方藏学迥然不同的特点: 藏学的理论--以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藏学研究的方法--第一、藏学研究与现实紧密结合,注重实地调查和“参与”研究,为藏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二、藏汉学者密切协作,形成推动藏学发展的最大合力;第三、地方研究与中央研究紧密配合,优势互补,五省区突出地方优势,北京展开全方位研究;第四、文献、档案与口碑、实地调查材料结合;第五、藏学研究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党政部门结成特殊的关系第六、藏学研究在坚持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方法藏学研究的重点--藏学研究以西藏研究为重心,以历史和政治研究为重点藏学研究的宗旨--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祖国藏学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藏学研究为西藏的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和学术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强调经世致用,即学术研究必须为国家的现实政治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服务。

      藏学研究为国家现实服务,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是由藏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藏学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为现实服务是藏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是由中国的发展形势决定的,国家和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藏学研究为承担起为现实服务的使命;第三、是由国际政治形势决定的,为现实服务,是国家参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 20 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藏学界为祖国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政治上,为党中央制订西藏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中国的国际政治斗争服7务;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和西藏社会安宁阐明西藏的社会特点和发展演变的规律,为治理西藏提供历史借鉴;揭示藏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友好情谊,增强藏民族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论证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王朝的关系,阐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济上, “参与”研究,促进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青藏高原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撰写出一批高水平的科学考察报告和论著,揭开了藏区自然之谜,把握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发藏区、发展藏区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藏区的城镇、乡村和牧场,进行艰苦细致的实地调查,分析藏区社会现状,探讨发展藏区经济的优势和不利因素,规划藏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开发藏区、振兴藏区献计献策,对藏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术文化上,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祖国藏学事业,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使藏学成为国际“显学”藏学工作者通过著述立说、翻译介绍和出版发行,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藏学的发展,其丰硕的成果对揭开西藏神秘的面纱,增进了国内外人士对藏区的了解,让国外了解西藏和其他藏区,了解藏族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华学术的繁荣,对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国外藏学研究的进展 (一)藏学在国外的兴起和发展 国外藏学的萌芽早在公元 1 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其 8 卷本的《地球形状概述》中论述了西藏西部的克什米尔地区,并首次提到了“博塔”即吐蕃人后来,阿拉伯地理学者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有关于吐蕃的记述,但都是一些传闻国外对藏区和藏族的直接了解和认识,始于 17 世纪17 世纪 20 年代至 18 世纪 40 年代,有几批欧洲传教士从喜马拉雅山外或从中国内地进入青藏8高原,并在阿里、前藏和后藏等地进行长期的传教活动,随后欧洲的探险家也进入青藏高原,这些传教士和探险家对于藏区和藏族的介绍和描述,成为国外藏学研究的开端 国外藏学的诞生19 世纪,适应西方殖民势力向东扩张,西方东方学(汉学、佛学等)形成国际性学科,藏文和藏传佛教研究也受到重视。

      欧洲研究藏文的工具书陆续出版,为国外认识和研究藏区和藏族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西方官员和学者大肆掠夺我国的文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