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复习资料.docx
63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复习资料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概述(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1.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2.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学科领域活动:是指按照学科的逻辑组织的活动,活动往往以某一学科的经验为主,也可能兼顾其他学科的经验.各学科的活动之间往往前后联系,相互衔接主题活动:主题是围绕某一事件或现象所组织的综合性活动.活动按照时间或现象本身的逻辑展开,会涉及多个领域的经验经验活动:是指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经验确定相应的活动区域和操作材料,引发儿童的探索,交往和表达,从而使儿童获得相应经验的活动3.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涵的理解1.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2.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3.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4.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1. 目的性和计划性2. 生活性和游戏性3. 趣味性和可操作性(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1.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教育理念,选择和确定每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过程.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1. 明确教育理念2. 确定活动目标3. 确定内容和方法4. 确定环节5. 确定延伸活动3.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 发展性原则2. 经验性原则3. 系统性原则4. 适宜性原则(3)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概述1.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内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得到运行的过程,是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也是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2.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程序1. 把握幼儿的状态2. 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3. 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4. 引导幼儿获得新的经验5. 评估活动的成效3.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1. 主动活动原则2.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 注重多种感官参与的原则4. 注重个别差异原则2章 —幼儿园学科活动设计(1) 幼儿园学科活动概述1. 幼儿园领域活动的形成原因1.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不同,但很多国家在幼儿园课程中都采用了领域课程的方式2. 继承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陈鹤琴,五指山活动内容3. 参考我国幼儿园教育研究的成功经验2.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概念学科活动是指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划分教育内容,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教学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方式3. 幼儿园领域活动的概念领域活动是根据分科活动的属性,将具有相同或者相近属性的学科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模式4.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特点1. 内容分科2. 系统性3. 计划性(2)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变革1.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综合化幼儿的学习是以生活中的直接知识和经验为对象的,而生活知识和经验具有综合的特点2.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生活化以往的学科活动的弊端之一是其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幼儿生活之间的关系,幼儿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在生活中碰不到的事物,但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3.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弹性化学科活动具有计划性的特点,这个特点有助于幼儿园有条不紊的安排教育工作,但在实际的幼儿园工作中,教育计划未必完全符合幼儿园实施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活动的计划就需要根据教育过程中的情况做出调整,以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 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1. 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分层细化活动目标是对幼儿通过参与教育活动而预计获得的发展的表述.在学科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2. 幼儿园学科教育内容的并列和递进分解在学科活动设计中,一般都是先有活动目标,再根据目标来选择内容材料。
围绕活动目标,内容的组织有两种思路,一是教育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基本是同一个,这个内容在不同的教育步骤中由浅入深,逐步递进;二是教育活动的不同步骤中的内容各不相同,这些内容围绕同一个话题相互并列,分步进行三章—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1) 主题活动概述1.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定义主题: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中心话题中蕴含的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研究,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幼儿园主题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和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2. 主题活动的结构1. 中心话题中心话题是主题活动围绕的核心,幼儿的各种学习都是由该中心引发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主题扩展出的活动都是对该主题及其所含现象、事件、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这使得整个活动就像是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系列探究.3. 主题活动的主要特点1. 主题活动反对分科设课,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2. 主题活动是灵活开放的.一方面,主题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的主题可以持续一个学期,有的主题则只可进行一个星期,另一方面,一个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是开放的4. 主题活动的局限1. 活动内容的学科体系化不足2. 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5. 主题活动的基本原则1. 目的性原则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对达成学期教育目标的贡献进行2.适宜性原则主题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考虑本园的教育资源和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3. 均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应注意五大领域的均衡,并兼顾不同实施途径和形式的均衡4. 弹性原则弹性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即时调整或生成活动内容预留可能5. 有机整合原则有机整合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应考虑主题下各具体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2) 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1. 主题网络的含义主题网络就是记录主题活动开展线索的网状结构,其作用是反映主题内核与各层次扩展链的关系,理清主题开展的基本思路,以便有序组织主题活动.2. 一般性目标是指对某一范围内全体幼儿发展的预期结果,《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领域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年龄段目标等都属于这里所说的一般性目标3. 主题的四个基本来源1. 学科或领域2. 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3. 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原理或变化规律4. 文学作品4. 如何选择主题1. 主题与特定的学科或领域有关,以某一个领域的内容为主,围绕一个核心,把这个学科或领域中于核心相关的内容组织在一起2. 在社会生活时间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应以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为主.只有与幼儿相关的主题,才能真正引发幼儿的兴趣同上3题5. 主题网络的类型概念式主题网络图是以中心话题所蕴含的关键概念为节点展开的网络活动式主题网络图是以围绕主题能进行的各种活动为节点展开的网络6. 主题命名的要求1. 好的主题名称应当具体、明了、富有童趣2. 主题名称要尽量体现对幼儿发展预期的定位和活动的主要侧面7. 确定主题目标的考虑因素1. 相应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一般性目标2. 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3. 幼儿在不同领域内的学习需求8. 确定主题的依据1. 必要性(考虑主题自身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否值得进行一个主题活动)2. 可能性(考虑该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等)3. 可行性(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条件是否能够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9. 主题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 防止“拼盘”现象2. 处理好活动计划与幼儿经验建构的关系3. 巧妙控制主题活动的容量4章 —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1.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广义: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所有包含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双边活动狭义: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或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2.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1. 幼儿园教学的性质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2. 幼儿园教学具有浅显性3. 幼儿园教学具有游戏性4. 幼儿园教学具有活动性3.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1. 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同一时间内专门组织和直接指导全班幼儿学习相同内容的活动)2. 小组教学活动(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不同小组幼儿专门实施教育的教学活动)3. 个别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一两名幼儿实施教育的活动)4.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1. 帮助幼儿将零散经验系统化,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 弥补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的不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3. 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生活质量.(2)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名称的类型一类:教学活动名称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滚动,夏天像个绿娃娃,溜溜哥,认识单双数)两类:教学活动旨在说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所做的有趣的游戏或有意义的事情2. 教学活动目标的含义教学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应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目标3. 教学活动目标领域是指预期幼儿学习之后所发生变化的行为领域.4. 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含义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表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它指向的是教学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生成性目标: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表现性目标:不指定儿童从学习情境,问题或任务中学到什么,并较多使用在欣赏或艺术活动中的目标5. 教学活动准备的内容及含义<1>物质准备1. 材料准备教具 和 学具教具是指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讲解、说明、演示教学活动内容时使用的用具和材料,如挂图,实物,图片,模型,课件以及设备等学具是指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操作、摆弄、观察、佩戴等的各种用具和材料,如实物、图片、工具、实验器材、图书、文具、体育用品和头饰等2. 空间准备活动空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幼儿园活动的环境或背景.空间准备包括场地准备和座位编排等方面.6. 教学活动环节的构成7. 教学导入的方式1. 经验回顾导入2. 问题情境导入3. 欣赏导入4. 直接导入8. 教学结束的方式1. 自然结束(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幼儿认知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最后自然地收尾)2. 总结归纳(教师在结束时对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或核心问题进行精辟的总结或概述,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印象)3. 游戏表演(活动结束时,幼儿一般会比较疲劳,因此可以用游戏、表演的方式把结束部分组织得生动活泼一点)4. 展示分享(在活动的结尾处,教师可以请幼儿展示,交流作品,彼此分享,交流经验,这样有助于扩展每位幼儿的经验,将活动推向高潮)9. 设计教学活动名称的基本要求1. 活动名称切忌。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