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doc
14页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分类汇编李贺整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两个力的合力: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FF1F2的最小值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FF1已知方向F2的最小值mgF1F2的最小值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FF1F2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位移等分(S0): ① 1S0处、2 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② 经过1S0时、2 S0时、3 S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5.自由落体6.竖直上抛运动 同一位置 v上=v下vvθ2θω平面镜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0 ,确定了滑行时间t大于t0时,用 或S=vot/2,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0时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 t + B t2 式中a=2B(m/s2) V0=A(m/s)10.追赶、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匀=V匀减 V0=0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V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A与B相距 △S,A追上B:SA=SB+△S,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S11.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 s=d d为河宽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dV船V合V水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三、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μcosα)4.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小球下落时间相等α增大, 时间变短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上,则和的相互作用力为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αFαFαFm1αF1mαa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gαaaaaaa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F7.如图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
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aagF 简谐振动至最高点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BFBF9.超重: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 tgα方向水平,指向圆心NmgmgN 2.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盘旋 飞车走壁θmgTθ3.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v绳L.omvmvL.om火车R、V、m1) 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HR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 vmin =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a=2g,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min=0,v临 = ,v 〉 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v = 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v < 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4)重力加速度, 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g=GM/R2 距离该星球表面h处(即距球心R+h处) :5)人造卫星: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一宇宙速度 VⅠ= = =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 R = m,V 运 = VⅠ ,T= =846分钟6)同步卫星 T=24小时,h=56R=36000km,v = 31km/s7)重要变换式:GM = GR2 (R为地球半径)8)行星密度:ρ = 3 /GT2 式中T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三、机械能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 F与S的夹角(恒力)② F与V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③ 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求功的五种方法① W = F S cosa (恒力) 定义式② W = P t (变力,恒力) ③ W = △EK (变力,恒力)④ W = △E (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 功能原理⑤ 图象法 (变力,恒力)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4.摩擦生热:Q = f·S相对 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SS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W = µ mg S四、动量1.反弹:△p = m(v1+v2)2.弹开:速度,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V1'= [(m1—m2)V1 + 2 m2V2]/(m1 + m2) V2'= [(m2—m1)V2 + 2 m1V1]/(m1 + m2)当V2 = 0时, V1'= (m1—m2)V1 /(m1 + m2) V2'= 2 m1V1/(m1 + m2) 特点: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4.1球(V1)追2球(V2)相碰,可能发生的情况:① P1 + P2 = P'1 + P'2 ;m1V1'+ m2 V2'= m1V1 + m2V2 动量守恒② E'K1 +E'K2 ≤ EK1 +EK2 动能不增加③ V1'≤ V2' 1球不穿过2球④ 当V2 = 0时, ( m1V1)2/ 2(m1 + m2)≤ E'K ≤( m1V1)2/ 2m1 EK=( mV)2/ 2m = P2 / 2m = I2 / 2m 5.三把力学金钥匙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适用条件质点力的瞬时作用效果F、m、aF=m·a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质点力作用一段位移(空间累积)的效果W = F S cosaP = W/ tP =FV cosaEK = mv2/2EP = mghW =EK2 — EK1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系统E1 = E2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质点力作用一段时间(时间累积)的效果P = mvI = F tFt = mV2—mV1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普遍适用系统m1V1'+ m2 V2'= m1V1 + m2V2∑F外=0∑F外>>∑F内某一方向∑F外=0 △px =0五、振动和波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外=0 ;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意“双向”和“多解”.3.波的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向波传来的方向看,“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或向波传的方向看“上波下,下波上”.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向右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6.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要画经过一段位移S或一段时间t 的波形图:“去整存零,平行移动"7.双重系列答案:x/my/cm5-50 1 2 3 4 5x/my/cm5-50 1 2 3 4 5△x向右传:△t = (K+1/4)T(K=0、1、2、3…) S = Kλ+△X (K=0、1、2、3…)向左传:△t = (K+3/4)T K=0、1、2、3…) S = Kλ+(λ-△X) (K=0、1、2、3…)六、静电场: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2.+q-qabcEEb=0;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