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送你****花
  • 文档编号:592364658
  • 上传时间:2024-09-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4 唐诗三首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3.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第1课时 石壕吏一、导入新课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们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如椽大笔,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古体诗体裁◎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感受古体诗的韵律之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其特点有:①句数没有限制;②每句的字数无严格限制,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③用韵灵活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④对字词的平仄、对仗没有要求;⑤语言自由,可俗可雅2.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东)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背景链接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759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3.目标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境◎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学生边读边勾画,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信息板书:时间:暮 地点:石壕村人物:吏 老妇 作者(旁观者) 老翁(次要人物)起因:有吏夜捉人经过: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老妇前致词结果:登前途,独与翁别◎《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关注文中指明时间的词,思考课文的叙事脉络◎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请同学们演读老妇的语言,说一说这个家庭“苦”在何处一个苦难的家庭: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战乱丧子之苦)儿媳出入无完裙,孙子尚在乳下家境困窘之苦)老妪暮年从军,老翁妻离子散力衰应征之苦)◎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请同学们慢读想象:差役是如何逼问老妇的?试着补白暴吏的语言石壕吏:家有男丁否?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尚有他人否?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请人速应役!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请用一个字,概括差役与老妇的形象差役——怒(嗔怒、蛮横);老妇——苦(艰难、悲苦)小结: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4.目标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近乎纯用叙述展开,除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就再无议论抒情句,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态度的呢?诗人将褒贬之情融于精准客观的叙述中,用精练的词句去感染读者如“有吏夜捉人”一句中,“夜”“捉”二字除了客观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让读者感到:统治阶级于人民入睡的黑夜捉人,其突然袭击的凶残面目可想而知诗人如实而又准确的叙述,揭露批判之意不言自明再如写故事结局的四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在客观点明事件结局的同时,已暗藏了对事件的感受:从“暮投”到“夜久”再到“天明”,反映了老妪哭诉、官吏威逼时间之长,同时也表现诗人整夜难眠,极度关注事件的心情;“幽咽”二字把年轻寡妇忍气吞声、无力回天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出来,也表现了诗人的同情之心;“独”字写诗人与孤单的老翁分别的情形,诗人的悲痛之情也尽在其中。

      可见,诗人在叙事当中,笔端饱蘸无限深情,虽不着一句议论,不着一句抒情,但凄苦、悲愤之情尽在不言中◎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服役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第2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导入新课杜甫一生中,在很多城市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但唯有成都,他是用他的生命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连他在成都居住了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期间所作,展示了诗人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表达了诗人内心一种独特的愿望和情怀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歌行体体裁◎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感受古体诗的韵律之美读准字音:挂罥(juàn) 沉塘坳(ào) 俄顷(qǐnɡ)布衾(qīn) 丧乱(sānɡ) 庇(bì) 突兀(wù)读出节奏: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梳理音韵节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以七言为主,但字数、句数没有明确限制。

      用韵自由灵活,可以换韵对平仄、对仗也没什么要求,语言自由、可俗可雅◎了解歌行体的基本特征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特点是:①篇幅可短可长;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三、五、九言2.目标任务二:了解写作背景◎背景链接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就有了这首诗3.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默读课文,按照老师示例的开端“风起茅飞”,试着用四字词语完整概述事件。

      风起茅飞,群童抢茅,云涌雨注,屋漏衾冷,娇儿蹬被,沾湿难眠,思得广厦,大庇寒士4.目标任务四:品读语言,体悟情怀◎品味语言,揣摩情感找出能体现景物或人的特征的诗句,讨论分析其状态特点,揣摩其情感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用“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表现出秋风的猛烈、威力巨大,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屋的情状,流露出诗人焦灼、苦痛又无可奈何的心情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公然”写出了群童抱着茅草大摇大摆离去的模样,“唇焦口燥”“自叹息”表现了诗人遭受孩童们欺辱却无能为力的愤懑、无奈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云墨色”“漠漠”“昏黑”渲染了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无干处”写室内漏雨之严重,突出雨夜室内环境的艰苦雨脚如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导读思考,感悟世态一场秋风秋雨,本来是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却陷入如此窘迫的处境,如此无助,愁绪如此繁杂多变!诗人的生活真的只是这场风雨就能摧毁的吗?哪句诗揭示了更深的社会时代因素在深刻影响着诗人的生活?自经丧乱少睡眠。

      ◎战乱不止,诗人饱受苦难诗人将多年辛酸、贫苦的生活隐藏在哪两句诗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一张冷似铁的布衾,往小的范围上说,是诗人贫苦生活的写照,从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上讲,它还有什么意味呢?一张冷似铁的布衾→天下寒士的布衾→天下寒士的贫苦生活◎深入品读,体悟情怀结合诗人的经历、生活状况、家庭责任等深入分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两句诗隐含了诗人哪些深切的情感和苦痛?(1)四处逃亡:颠沛流离之痛2)生活凄凉:饥寒交迫之苦3)愧对家人:无以养家之愧◎颠沛流离的诗人,饥寒交迫,茅屋又为秋风所破,可谓是心力交瘁文中哪个词语能真实反映他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老无力◎此时的诗人自己饥寒交迫,自己眼前的危急都无法解决,但他却由自己的苦难想到了天下寒士!我们将他这几句发自内心的呐喊与他“老无力”的现实进行比较,探究一下诗人的胸襟情怀老无力”:衰老、孤弱、落魄、心力交瘁、饥寒交迫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安如山”:铿锵有力、激扬向上、气势宏大、有强烈希望胸襟情怀:超越个人苦痛、胸怀天下苍生、胸襟博大◎诗人由己及人,想到了所有的穷苦百姓,他甚至还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种理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小结:即使一无所有,心中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至死不渝,这就是杜甫。

      他超越个人苦痛,化痛苦为济世情怀!为了天下苍生、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宏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让我们一起用高亢的语调,再次深情地朗读一遍诗人那撼人心魄的呐喊,感受“诗圣”博大的胸怀!第3课时 卖炭翁一、导入新课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现存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大家猜猜他是谁?(学生:白居易正是白居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感受韵律之美◎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感受古体诗的韵律之美读准字音:两鬓(bìn) 辗(niǎn) 冰辙(zhé) 口称敕(chì)叱牛(chì) 驱将(jiānɡ) 系向牛头(xì)读出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