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ppt
72页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目的要求 ]【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辨证论治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背诵】条文: 2、3、8、13、15、16、17、18 [重点]1、血痹病证治2、虚劳的脉象纲要3、虚劳失精、虚劳腹痛的治法方药4、八味肾气丸、炙甘草汤的证治及临床应用5、酸枣仁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的证治及临床应用[ 难点 ]1、脉象推论血痹轻证病因病机2、虚劳的脉象有何特点3、小建中汤为何能治阴阳两虚、寒热错杂证4、肾气丸为何曰“肾气丸”而不叫“温肾丸”?5、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治法的含义?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1.血痹:2.虚劳:二、合篇意义: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而见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脏腑虚衰,阴阳气血亏损的慢性衰弱疾患的总称临床表现复杂,总以病势缠绵,诸虚不足为特征均因虚而患原文讲解原文讲解血血 痹痹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条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提要]论述血痹的成因 内因: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营卫虚弱外因:重因疲劳汗出 遂得之-血痹 加被微风-感受风邪 卧不时动摇病因病机:体虚感受风邪,阳气痹阻,血脉凝滞。
二、证治[条文](1)下段: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提要 ]论述血痹轻证轻证的脉象和治法 微-阳气不足 寸口 血凝肌肤脉 涩-血行不畅 麻痹不仁 关上小紧-外受风寒治法:宜针引阳气-引导阳气,通调营卫 脉和 邪去则脉自和 令 则愈 紧去 脉缓而不紧[条文](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提要]论述血痹重证重证的证治 内因: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血痹 寸口关上微-阳虚 脉 尺中小紧-邪气侵入,阴血凝滞 证状:外证身体不仁-阴血凝滞,阳气痹阻 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 鉴别: 风痹-顽麻疼痛如风痹状 血痹-顽麻而无疼痛 历节-疼痛为主。
治则: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理: 黄芪-补气行血 桂枝-通阳活络 芍药-和血济阴 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生姜-辛散祛邪 和营卫 大枣-健脾补血【典型病案】沈某,女,35岁产后半个月,先觉上肢麻木,后觉下肢麻木,有时酸楚现有症状:上下肢常觉麻木不仁、酸楚、恶风怕冷、时已初夏、棉衣着而不能脱、多汗、面无华色、精神疲倦、头眩心慌、舌淡苔白、脉象虚大 【【辨治思路解析辨治思路解析】】(1)病证辨析: 病属血痹 辨为气血不足,风寒痹阻之血痹病 (2)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产后半月,正值机体气血亏虚之时,易感受风冷,形成血痹病 【辨治思路解析】(3)治法与方药分析: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2g,芍药1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枣3枚,当归10g,川芎5g10剂,水煎服服药10剂后,肢体麻木、酸楚诸症乃除,说明风寒得祛,气血和调,遂告痊愈【讨论】(1)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临床可见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伴轻微疼痛。
(2)现代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治疗哪些疾病?尚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面神经麻痹、末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但其病机须为气血不足,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所致 一、病因1.先天方面:2.后天方面: 虚劳病虚劳病(一)虚劳病总的脉象 [条文](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提要]虚劳病总的脉象二、辨证二、辨证 大(浮大无力)为劳-阴虚阳浮 脉 极虚(浮大无根)亦为劳-精气内损,脉气不充(二)阴虚[条文](4):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提要]论述阴血不足的虚劳脉证 渴-阴虚内热灼津 主 亡血-阴虚内热,热迫血出男子面色薄 喘-肾不纳气 卒 悸-血不养心 脉浮者,里虚也-阴血不足,阳浮于上病机:真阴失守,孤阳无根 △鉴别: 本条精亏生内热而引水自救。
1)口渴 实热证:烦渴引饮 虚劳病:稍惊动即心悸气喘,待休息渐缓 (2)卒喘悸 痰饮实证:喘息引肩,胸满咳嗽,发时重, 缓时轻,持续存在 水气凌心:喘悸多无间断3)脉浮 浮而无力,病在里:精血亏虚,阳浮于上 表证:浮紧、浮数[条文](6):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季节关系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气生,故病减 病机:肾阴亏虚,阴虚不能内守(三)阳虚[条文](11):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提要]论述脾肾阳气虚衰的脉证 沉-主里,阴盛 小迟-阳气虚寒 疾行则喘喝-肾不纳气 手足逆寒-脾肾阳虚,阳不达四肢 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脾阳虚弱 病机:脾肾阳气虚衰脉症(四)阴阳两虚[条文](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脉证 虚-阴血不足,脉道不充男子脉 阴阳两虚 沉弦-阳不足无寒热-无表证短气-上焦阳虚里急-中焦阳气虚 阳虚小便不利-下焦阳气虚,气化失常少腹满-肾阳虚 面色白-阴血不足时目瞑-肝血虚 阴虚衄-阴虚生内热 此为劳使之然-劳损而致阴阳两虚的结果[条文](7):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提要]论述肾阴阳亏损无子的脉证 浮弱(浮而无力)-阴虚阳浮。
脉 无子(不育)男子 而涩-气虚血行不畅 症:精气清冷-肾阴阳亏损[条文](9):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提要]阴阳两虚盗汗证 虚微-阳气虚而不固 脉男子平人 细弱-阴气虚而不自守 喜盗汗也-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病机:阳虚不固,阴虚不守三、虚劳病证治(一)虚劳失精[条文](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提要]论述遗精的证治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阴虚致 初则:阴虚火旺 证 肾阳虚失精家 目眩发落:精血衰少。
久则:阴损及阳 极虚:虚劳主脉 可 清谷 脉 芤:多主失精血 见 亡血 迟:阳虚 于 失精 芤:亡血失精 属阳 动:阴阳搏结 阳失阴的涵养,脉 气血亏虚 浮而不敛; 失精 微:气虚 阴阳俱乖 阴失阳的固摄,梦交 属阴 走而不守 紧:内寒病机:肾阴阳两虚 治则:调和阴阳,镇潜摄精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药理:药理: 桂枝汤-调和营卫 调和阴阳,镇潜摄精。
龙骨、牡蛎-镇潜摄纳 外感: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 内伤:通气血以和调阴阳而补不虚△龙骨、牡蛎-潜阳入阴,交通心肾, 收敛浮越之阳,固涩走泄之阴 【典型病案】 徐某,男,48岁,干部患遗精滑泄,延近二十年频频遗泄,每三至五夜或二至三夜,即遗精一次,或一夜两次,有梦或无梦,手足心热,易汗出,汗出畏寒,少腹拘急,口不渴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而大,按之似觉中空迭进滋补肾阴、固精止遗之方,达百余剂之多,未见效机 【辨治思路解析】(1)病证辨析: 病属虚劳失精 辨为虚劳失精之阴阳两虚证 (2)病因病机分析: 病机为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精关不固 (3)治法与方药: 治宜调补阴阳,固精止遗;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桂枝8g,白芍12g,炙甘草5g,龙牡各30g(杵,先煎),人参5g(另煨),山萸肉10g, 五味子6g(杵),生姜2片,大枣7枚(破)10剂,水煎服连服10剂,遗精明显好转,后以原方小其制,调治月余获愈【讨论】((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辨证要点为经常梦遗滑精或梦交、头昏、目眩、发落、少腹弦急不舒、外阴寒冷。
(2))《《伤寒论伤寒论》》中桂枝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中桂枝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中桂枝汤有何不同?应如何理解?汤证中桂枝汤有何不同?应如何理解?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 :“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如何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如何运用?现代临床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低下、小儿心脏疾病、遗尿、遗精、阳痿、心律失常、自汗、盗汗等多种疾病对于上述疾病其病机属于阴阳两虚者均可使用(二)虚劳腹痛[条文](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腹痛证治 手足烦热 阴虚生内热 咽干口燥 衄 里急虚劳 阳虚生内寒 腹中痛 心失所养-心悸 气血不足 阳虚阴不内守-梦遗失精 四肢失养-四肢酸痛。
病病机机::阴阴阳阳两两虚虚,,脾脾胃胃虚虚弱弱 治则:甘温补中 方药:小建中汤 药理:药理: 桂枝-温阳散寒 辛以通阳 生姜 调和营卫 辛甘助阳 大枣 饴糖-补中缓急 甘以缓急 阴阳双补 甘草-调中益气 酸甘化阴 芍药-和营敛阴- 酸以敛阴【讨论】((1)小建中汤体现了何种治法?有何意)小建中汤体现了何种治法?有何意义?义?•《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心典》:“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本方偏于甘温,有热象者慎用((2)小建中汤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应注意哪)小建中汤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应注意哪些问题?些问题?用于脾胃虚弱的各类腹中疼痛证,如慢性虚弱性胃肠疾患、过敏性结肠综合征、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以及无腹水的结核性腹膜炎轻症等,还可用于脾胃虚弱合并心血不足诸症此外尚可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属本条病机者。
((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小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小建中汤证均为虚劳阴阳两虚证,二者如何鉴别?均为虚劳阴阳两虚证,二者如何鉴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小建中汤证比较 类别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 病机 阴阳两虚,偏于阳虚 阴虚及阳 阳虚及阴 病位偏于肾 偏于脾胃 证状失精梦交,少腹弦急,外阴寒冷,目眩发落 里急腹痛,梦交失精,心悸衄血,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治则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甘温建中 [条文](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提要]继续论述阴阳两虚虚劳腹痛的证治 里急-里气虚寒,腹中拘急引痛 诸不足-应包括(13)条小建中汤证候治则:益气补中方药:黄芪建中汤 (即于小建中汤方中加黄芪一两半(三)虚劳腰痛[条文](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提要 ]论述肾阳不足的虚劳证治 虚劳腰痛-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 病机:肾阳虚弱治则:滋阴助阳,化气利水 方药:八味肾气丸 干地黄、山萸肉、牡丹皮-滋补肾阴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 滋阴助阳 化气利水桂枝、附子-温阳补肾(四)虚烦不寐[条文](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提要]虚劳虚烦、失眠的证治 虚烦-肝阴虚,虚热内扰心神虚劳 不得眠-肝阴虚,肝不藏魂病机: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治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方药:酸枣仁汤药理: 酸枣仁-养血安神 川芎-调血疏肝 茯苓-宁心安神 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甘草-缓急调中 知母-清热除烦【典型病案】李某,男,24岁,学生患失眠多年,西医曾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药,时有小效近因毕业考试,思虑过度,劳伤阴血,病证加重,昼则头晕头疼,昏昏欲睡,神思恍惚;夜则清清不寐,往事联翩,思绪不断,痛苦非常,口苦,心烦,小便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辨治思路解析】(1)病证辨析 辨为心肝血虚,阴虚内热之虚劳不寐 (2)病因病机分析: 病机为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肝阴心血不足,内生虚热,神魂不安 (3)治法与方药: 治宜滋养阴血,清热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味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6g,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1.5g,竹叶4.5g6剂,水煎服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剂,睡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晚2丸,调理善后【【讨论讨论】】((1)虚劳阴虚失眠如何辨证论治?)虚劳阴虚失眠如何辨证论治?虚劳阴虚失眠证的主症是:“虚烦不得眠”。
所谓虚烦者,《医学统旨》称“心中扰乱,郁郁而不宁也”,由肝阴亏虚,心血不足,阴虚内热,心神不安引起常伴潮热、惊悸、盗汗、口疮、眩晕、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安神宁心 ((2)酸枣仁汤体现了张仲景何种治疗法)酸枣仁汤体现了张仲景何种治疗法则?试举例说明则?试举例说明酸枣仁汤体现了张仲景治疗肝虚证“酸补、苦助、甘调”的治疗法则 《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云:“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3)酸枣仁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的症状,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病机:外感伤寒余热未尽,热扰心神 栀子豉汤 症状: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 虚烦 治法:清热透邪除烦 不得眠 病机: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酸枣仁汤 症状:虚劳虚烦不得眠 治法:养阴清热,安神宁心 ((4)临床常用酸枣仁汤治疗哪些疾病?)临床常用酸枣仁汤治疗哪些疾病?临床常用酸枣仁汤治疗神经衰弱、室性早搏、脏躁、惊恐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失眠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证属肝血亏虚,虚火扰心者。
(五)虚劳兼风气[条文](1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提要]论述虚劳兼风气证治 虚劳诸不足-泛指一切虚劳疾患 风气-泛指外界病邪 百疾-指一切疾病病机:诸虚劳损,挟有风邪治则: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方药:薯蓣丸药理: 四君、大枣、粬、豆黄卷-调补脾胃 四物、麦冬、阿胶-养血补阴 柴胡、桔梗、杏仁 健脾益气 除风防感宣畅气机 扶正祛邪 桂枝、防风、白敛 干姜-温中祛寒(六)虚劳干血[条文](18):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提要]论述虚劳兼瘀血证治 食伤:饮食不节 忧伤:忧思郁结 原因 饮食、房室伤:酒色过度 日久致经络营卫气伤 饥伤:长期饥饿瘀血 劳伤:疲劳过度内停 虚极羸瘦-气血虚弱,肌肉失养 腹满-气滞血瘀 证状 不能饮食-脾虚不运 肌肤甲错-内有瘀血,肌肤失养 两目黯黑-血瘀目失营养[分析]治则:祛瘀生新,缓中补虚。
方药:大黄庶虫丸药理:大黄、庶虫、干漆、桃仁 活血通络水蛭、虻虫、蛴螬 消瘀破结 祛瘀生新地黄、芍药、甘草-濡养血脉,缓急和中 缓中补虚杏仁、黄芩-宣肺气,解郁热白微黄,脉细软数PE:T38℃,右侧腹肌紧张,胆囊区压痛明显,肝未及,脾大肋缘下5横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2×109/L, Rbc3.71×1012/L, Hb87g/L, Lymph%0.406, Mo+Gr%0.594尿分析:PRO 0.30g/L,UBG68μmol/L,BIL50μmol/L,ERY10u/L肝功能:AST113 u/L,ALT166 u/L,GGT104 u/L,TBILI214.8μmol/L,DBILI64.9μmol/L,A/G1.3 蛴螬蟅虫干漆虻虫水蛭[药理研究] 本方有护肝降脂,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抗纤维化,抗凝血,扩张血管等作用 [临床运用] 用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脑梗塞,高脂血症,乳腺增生症,周围血管病变,闭经等[案例] 张××,男性,65岁,退休干部住院号:81905于1995年8月25日入院。
因“右胁胀痛反复两年余,加重伴恶寒发热、身黄、目黄、尿黄两天”为主诉入院两年多来因上述症状曾先后三次在我院住院治疗,每次均因饮食起居不慎而诱发经上腹部CT诊断为:胆囊混合性结石,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炎,脾中度肿大患者为本病所苦,一年前即欲求手术治疗,但因全身状况差,肝功能损害,黄疸而未能手术入院时症见:神倦,面色苍黄,右上腹用痛,身黄,目黄,尿黄,阵发性寒战发热,纳呆,口干口苦,不寐,大便秘结,无恶心呕吐,舌淡暗苔治疗:投以大黄庶虫丸,每次6克,一天三次,汤药以大柴胡汤加减,服药三天,寒热退,上腹痛明显减轻,大便通畅,每天一解;继服大黄庶虫丸,汤药改用茵陈蒿汤加味,归芍六君子汤善后,治疗40天,精神胃纳好,二便调,黄疸消退,右上腹痛完全缓解,复查肝功各项均正常,尿分析正常,唯血常规示WBC3.2×109/L,Hb92 g/L,考虑全身状况较好,家属选择南方医院行胆囊及脾切除术,手术顺利,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又继服大黄庶虫丸3个月,随访2年,身体无恙 小结 血痹轻证宜针引阳气,重证宜益气通阳、和营行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是以五脏气血阴阳虚损的发病机理为立论依据根据虚劳病的不同证候而采取不同的治法。
本篇九方在后世应用甚广作 业(1)血痹病的成因、证候与治法如何?其代表方的组成是什么?(2)虚劳所列证候有阴虚阳虚,试分析其脉证3)小建中汤用于阴阳两虚证,其主证是什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4)五劳虚极羸瘦,何以用大黄蛰虫丸攻破,试说其理?(5)金匮治疗虚劳病有哪些特点,试详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