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元杂剧赏析教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60755913
  • 上传时间:2023-03-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剧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 一. 教学导入  :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 元杂剧与关汉卿: 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2. 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四. 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五. 赏析第一部分: 1.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学生齐读) 2.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 “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4. 《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5. 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6. 《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 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六. 作业 布置:课后练习一、三。

      第二课时 赏析第二部分: 1. 朗读第二部分(抽读) . 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 ① 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② 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③ 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④ 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三. 赏析第三部分: 1.“无头愿”是什么意思? (提示: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 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3. 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4. 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5. 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6. “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7. 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提示: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四. 窦娥的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五. 概括主题:(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六. 教学后记: 窦娥冤 学法建议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 术成就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 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本文选的是第三 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本文的重点有如 下几点:①把握贯串全文的线索——冤;②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③本文是 如何塑造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④把握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因此,学习本文,应紧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 辩证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 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对“滚绣球”一段,直反 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涵义上去理解、把握 重难点提示 1.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 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 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 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 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 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 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 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 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 汉卿关心民瘦,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愿、愿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 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 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 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 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 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 2.《窦娥冤》第三折情节结构有何特点? 本折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窦娥 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是窦娥发下三大奇愿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 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 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 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

      然 后作者却宕开一笔,转人第二部分婆媳诀别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 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 下,感人至深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这一“弛”为下 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 染力 3.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音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 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愿,为的是 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 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 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 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 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 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释疑解难 1.关汉卿的作品有何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一株紫丁香.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综合资料.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之二.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一.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蓝色的树叶》 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六.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画风》教学设计二十.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之三.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之二.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雨》教学设计之二.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雨》教学片断赏析二.docx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