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脑炎30例临床分析.docx
6页森林脑炎30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讨论森林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特点、分型和预防方法 总结30例森林脑炎,分析了森林脑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森林脑炎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区分布,人群普遍易感结论 森林脑炎具有特征性表现,急性期病死率和后期致残率较高,重型死亡率高达20%,本病重在预防关键词】 森林脑炎 蜱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hogenesis, cause, clinical feature, and prophylaxis of tick-borne encephalitis . Methods Summary and analysis 30 cases of TBE in pathogenesis, cause, clinical feature, prophylaxis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BE has the feature of seasona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restricted places; people is susceptible to it commonly. Conclusion TBE has the character of high fatality in acute phase and disability in advanced stage. The fatality of gravis type can reach 20%, it had better to be prevented beforehand. 【Key words】 tick-borne encephalitis; tick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蜱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多于每年5~7月份发病,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以发热、头痛、上肢软瘫及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急性期病死率和后期致残率均较高我国森林脑炎仅发生于林区,近年罕见,现将笔者遇到的30例森林脑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的30例森林脑炎患者均有疫区生活、工作史,均有蜱虱叮咬史男23例,女7例;年龄14~40岁,平均28岁,26~35岁占73%,发病季节5~7月份;潜伏期4~30天,以10~20天居多 1.2 症状与体征 本组30例均有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之间,持续时间2~10天,头痛28例,恶心15例,头晕15例,抽搐7例,呕吐8例,四肢轻瘫10例,肩胛肌瘫8例,颈肌瘫8例,嗜睡10例,昏迷5例,不自主运动2例,四肢震颤1例,吞咽困难7例,食欲不振15例,肌痛8例,乏力12例,眼球震颤1例,精神症状2例,耳鸣2例,颅神经瘫2例,脑膜刺激征15例 1.3 辅助检查 腰穿颅压增高22例,占73%,脑脊液细胞数增高19例,蛋白增高12例,糖及氯化物正常白细胞总数增高28例,中性增高26例 1.4 治疗与结果 本组病例均给予脱水、抗病毒、激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给予输免疫血液、丙种球蛋白,恢复期给予针灸、理疗、康复等治疗。
治愈6例,好转20例,死亡4例 2 讨论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1934年5~6月间在苏联首先发现本病,故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此病分布具有严格的地区性,我国主要见于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1]猩鲂院屯诵行圆”洌⒂薪褐氏赴从土馨脱芴仔纬桑窬赴斜湫浴⒒邓篮湍宰橹砘睢3@奂盎捉凇⑹忧鸷湍愿桑部衫奂凹顾琛<顾韫乖炷:磺澹绕涫巧暇彼璧那敖窍赴墒艿窖现厮鸷Γ现卣呖刹把铀琛3窬低惩猓摹⒏巍⑸鲆嗫捎型诵行圆”洫‐[1]〖STHZ〗 临床表现 森林脑炎发病相对较急,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意识障碍、瘫痪及脑膜刺激征瘫痪以颈肌及肩胛带肌群的弛缓性瘫痪最为多见,呈特征性头部下垂现象,其次为偏瘫、下肢瘫痪颅神经瘫痪不多见大部分病人不伴有感觉障碍,病理研究认为,森林脑炎为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性炎症,波及大脑、中脑、桥脑及脊髓,脊髓以颈上段明显,严重者波及延髓[2]糠只颊呖梢帕籼被尽⒕袷С!⑹в铩Ⅰ拆铩⒄鸩楸宰酆险鞯群笠胖ⅰ*ぁ粪THZ〗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常高于正常,分类以中性粒细胞显着增多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轻度增多,多为淋巴细胞,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和激活单核细胞,蛋白量略增高,如有条件可做血液及脑脊液病毒分离。
治疗与预后 我国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 应用镇静、脱水、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后, 可缩短病程, 减轻脑水肿有报道, 早期使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或久居林区者血清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可尽快控制症状, 改善预后[5,6]部分患者遗留瘫痪等后遗症,重型死亡率可高达20%左右 本组30例均在5~7月份发病,有蜱虱叮咬史临床表现为脑和脊髓损害症状,脑脊液符合上述改变,故临床诊断可以确立本病重在预防,凡进入林区的林业工作人员应穿五紧防护服,接种森林脑炎组织培养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1]此外应加强宣传,积极灭蜱、防蜱,以防爆发流行 【参考文献】 1 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辑委员会.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7. 2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95.3 汤晓芙. 临床肌电图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85-224.4 Parsons LM, Webb brain barrier disturbance and imm2tunoglobulin G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the mouse followingperipheral infection with the demelinating strain of semliki forestvirus. J Neurol SCI,1982,57:307.5 王季午. 传染病学, 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69.6 李华. 森林脑炎230 例临床分析.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7,15 : 239-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