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
4页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拟使用的辐射源或 拟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拟采取的防护措 施进行分析、评价,估计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 造成的影响1概述11评价目的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 1.1.2对拟建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 害,确定建设项目在放射性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 的健康与安全;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1.2评价范围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1.3 评价内容与方法11 内容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 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1.3.2方法12.1基本方法评价机构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 标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1.3.22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 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 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1.4评价依据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 资料1.5评价目标包括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 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建设项目概况2.1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 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 构,发展规划2.2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2.3环境Y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3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31工程分析3 2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4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4 1辐射源项41.1 辐射源项概况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对放射 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对射线装置, 给出装置名称、型号、射线种类、能量与辐射强度.4.1 2正常运行状态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1.3异常和事故状态异常或事故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如放 出放射性核素,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4.2放射防护措施4。
2.1辐射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性工作场所一般应分为 控制区和监督区核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可在每个区内分成若干小区 2辐射防护屏蔽设计41屏蔽计算依据:辐射水平,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42屏蔽计算: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4.2 2.3计算结果:屏蔽材料及厚度;42.3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41安全连锁装置:门一机连锁,控制台与装置连锁,其他连锁;42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故障显示系统;43装置运行保障系统;4.24其他辐射防护措施;42.3.5其他辐射安全设施: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 标志4.2.4个人防护用具4.2.5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5健康影响评价5.1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内、夕卜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5.2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6辐射监测61个人剂量监测拟采用的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监测单 位6.2 辐射装置的监测辐射装置名称,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
6.3 工作场所监测被监测工作场所位置,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4质量保证措施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 量保证措施7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7 1应急组织与职责7.2应急准备7.3应急计划7.4应急能力的保持8放射防护管理8 1管理组织、人员及职责8 2职业人员健康管理(1) 个人剂量管理(2) 职业健康检查(3) 个人剂量与健康监护档案9结论和建议9 1结论91拟采用的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9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 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9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 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9.1.4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是否可行9.2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