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法学复习考试大纲.doc
155页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法学》复习考试大纲政 治总要求: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批判复习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本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一、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基本观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3、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间、空间(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基本观点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4、意识与人工智能(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物质性与统一性(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其关系(2)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等基本概念理解联系的性质与根本内容,发展的实质、形式、道路与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一)世界的普遍关系1、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2、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二)世界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2、发展的形式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3、发民兵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三)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原因与结果2、可能性与偶然性3、可能性与现实性4、内容与形式5、现象与本质四、实践和认识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等基本概念。
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等基本原理掌握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一)认识的基础与实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及其特点、基本形式(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二)认识的辩证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3、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三)认识与真理1、真理及其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要求: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体、政体、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概念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和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核心、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但产生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而且形成了社会关系、人屯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3、社会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以及社会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二)社会的经济结构1、生产力(1)生产力的涵义和生产力的构成(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生产力的性质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涵义(2)生产关系的构成(3)生产关系的类型3、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阶级的实质(3)社会的阶级结构(三)社会的政治结构1、政治结构及其核心(1)政治结构的涵义(2)政治结构的核心(3)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2、国家(1)国家的起源和本质(2)现代国家的类型(3)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四)社会的观念结构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1)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意识诸形式(3)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2、文化的本质与功能(1)文化及其本质(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3、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1)精神生产及其特点(2)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要求: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
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内涵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运动规律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社会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的更替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2)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3)“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三)人类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1)社会发展规律存在并现实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之中(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2、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七、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要求:了解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进步的复杂性等内容。
理解人性和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价值的含义等内容理解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一)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进步2、社会进步的复杂多样性(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1、人的本质(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是贡献和满足的统一(2)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价值(三)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1、自由和必然(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1)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2)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3)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4)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际行动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一、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要求: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思想体系及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2、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二、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要求: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产生;掌握近代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及其历史发展;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历史过程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地主阶级改革派的自救举措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3、资产阶级维新运动4、辛亥革命(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要性2、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条件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及纲领;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权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要求: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个主要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和掌握这三个法宝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
一)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