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爱与恨.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90496016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1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爱与恨导语:爱情是《》的主题之一,其间表现出的爱情与名份、政治有着密切 的关系,呈现出独特的爱情特点加之作者的生平经历,《长恨歌》同时也传 达出他自身的爱恨情愁一曲爱情悲剧的哀歌,演奏出不同韵味的绵绵长恨, 令人不觉为之赞颂、惊叹无人不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它呼吁出了普天下有情 人祈祷眷属的心声无人不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它道出 了李、杨生死别离、相思成恨的无尽悲苦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因爱生 恨,且长恨绵绵细讨之,这首悲歌哀叹的爱与恨别有一番滋味,发人深思一、 爱情简介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好色、求色, 终于得到了杨氏杨氏受宠,鸡犬升天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酿成了安 史之乱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 皇出逃西蜀,引起“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杨氏归阴后,造成 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 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 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二、 爱情特点1. 爱情与名份、地位白居易《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是有名有份的,是封建帝王和妃子之间 的爱情,典型的帝王爱情尤其对而言,她位居贵妃,是一代君王的合法妻 子李、杨的爱情描写是白居易《长恨歌》文本中分量最重、最感人的:“回 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对杨玉环群压众芳充满魅力的传神描写, 而这一描写证实为下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作下铺垫,极力 渲染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情挚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更 是对贵为国君却用情专一的赞许,也写出了杨贵妃身为嫔妃的幸运;“姊妹弟兄 皆列士”又可以说是唐玄宗爱屋及乌的表现;“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 足”则是对唐玄、杨贵妃二人趣味相投、知音互赏的尽态极妍的吟咏所谓 ‘三千宠爱在一身’,所谓‘度春宵’、‘夜专夜’、‘醉和春’,正是发生 在皇宫里的帝妃情爱的特殊印记;所谓'姊妹弟兄皆列士’,所谓'不早朝’、 ‘看不足’正是这对情痴意浓的帝妃沉浸在爱河中的有力佐证[1](P35) “君王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真切地传达出玄宗身为 一国之君,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的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可见他对杨贵妃的 情之真之切之浓。

      最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将这段真挚、难 以割舍的爱情转为连绵无期的长恨从文本中不难看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是发生在深宫六院的皇宫 里,极为罕见的真挚感人的帝妃之恋他们的爱情为历时历代所认同,有夫妻 的名份就杨玉环来说,她在这段爱情中不仅拥有普通妻子的名份与地位,还 拥有身为贵妃的荣耀与显赫2. 政治因素对爱情的影响爱情的存在主要取决于男女双方的努力经营、维持、但它同时也受到外界 客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其中,政治因素不可小觑,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 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爱情的结局谈及这个,我们都会想到安史之乱对李杨爱情的重大触击755年,担任 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内兵力空虚,在范阳发生叛乱,整个大唐 王朝遭受了空前绝后的浩劫如果不是玄宗统治后期“渐肆奢欲,怠政事”且 军事举措失当,怎么会发生此番动荡?如果玄宗不宠信陷害忠良功臣、贪赃枉法 的杨国忠,又怎会引来高力士与其因权利之争而诱发的诛杨氏一族的预谋?如果 不是这一切冲突的蓄积,又怎会招来杨玉环不死则“六军不发”的局面?为了抚 恤民心,集结众军,身为国君的唐玄宗只得“无奈何”,只能“掩面救不得, 会看血泪相和流。

      严峻的政治形势是致使杨玉环死的根本原因,是影响李、 杨爱情发展的重大因素,它对李、杨爱情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显而易见 的三、作者的创作意图1.婉劝帝王历史视野中的李、杨关系是白居易创作其《长恨歌》的基础文本中作者 有意地隐去李杨关系的一些不纯洁部分,对他们的爱情用艺术的手法进行了大 肆的铺张渲染,极尽文辞之美,把李、杨写成真挚、悱恻的人间悲剧,从具有 传奇色彩的帝妃出发,以艺术典型与形象,动之以情,婉劝帝王《长恨歌》不是简单地批判、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腐朽堕落,而是 以帝妃深情之珍贵无可挽回的失去这种切身之痛感染帝王 不取愤激批判,而以深情劝说换句话来说,如果作者不渲染李、杨深情,《长恨歌》表 达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有限或难以实现 尤其是臣下对帝王的讽劝[2](P178)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描写了李、杨之情虽然白 居易对真实的李、杨感情持有保留态度,却写出了切肤之痛,甚至锥心之痛《长恨歌》写至深的真情是实,渲染得美好,生动感人也是实,但目的指向 却不在感情本身[3](P178)作者这样艺术地美化李杨爱情的有鲜明的意图 的:李、杨的爱越是美好,越是真挚,越是深厚,就越珍贵,帝王失去的就越 多,唐朝政治危机通过这一个侧面反映出来的后果就愈严重,骄矜懈怠,宠妃 荒政就愈不该。

      反过来说,如果李、杨之间并无真情,安史之乱给予唐玄宗感 情上的直接损失不过是抢劫一位无足轻重的女子,没有切肤之痛,锥心之痛, 如何达到婉讽目的?讽劝的效果有多大?2.寄托情怀通过写李、杨的爱情,除了起到婉讽、劝诫帝王的作用之外,白居易也是 借帝王之事,来抒写一己之情20世纪80年代,王拾遗考证白居易贞元末在 徐州符离曾与一位叫湘灵的女子感情甚笃,但因为封建社会门第等级观念和风 尚阻隔,被礼教所限,白居易未能与这位女子眷属,最终忍痛与其分别因 此,《长恨歌》中也寄托着作者的“长恨”《长恨歌》凭借古人之灵寄托白居易与湘灵永别的遗恨,表现出它与情 人永别离长相思之痛,为自己的不幸爱情写了一首凄婉的哀歌[4](P69)有 他的《冬至夜怀湘灵》为证“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 眠人!”作者对湘灵姑娘的爱恋是如此刻骨铭心,深爱却无法结合,因此他怀着 绵绵的长恨,创作《长恨歌》来写李、杨的爱情,他的痛苦、思考、感伤便抒 发了出来,“诗人把明皇与贵妃当作一对普通的生死之恋者来歌颂,这显然寄 托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而这感情的酵母,正是湘灵”[5](P81)从这层意义上 讲,白居易描写李、杨爱情的意图之二是以此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憾事,给 予自己对美好感情生活的向往。

      总之,看待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需要我们感性地品读主人公凄婉、 缠绵的爱情,也需要理性地体会作者的创作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