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湖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9页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C.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2、 “鸡蛋碰石头”的结果显而易见.下列关于鸡蛋与石头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鸡蛋对石头施力在先,石头对鸡蛋施力在后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只有鸡蛋受力,而石头不受力3、一个物体从屋檐自由落下,通过一个高为1.8m的窗户用了0.2s,g取10m/s2,则屋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为( )A.0.6mB.5mC.1.8mD.3.5m4、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
汽车启动后经过15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rn/sB.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C.启动后1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m/sD.启动后1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km/h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可将刘翔看作质点B.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C.瞬时速度可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D.“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刻6、如图,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过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xab=xbd=8m,xbc=2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A.vb=5m/sB.vc=4m/sC.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D.de=2m7、由可知( )A.a与Δv成正比B.物体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C.a的方向与Δv方向相同D.叫速度变化率,是加速度8、洗衣机的脱水筒采用电机带动衣物旋转的方式脱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人看来水会从桶中甩出是因为水滴受到离心力很大的缘故B.脱水过程中,大部分衣物紧贴筒壁的C.加快脱水筒转动角速度,脱水效果会更好D.靠近中心的衣物脱水效果不如四周的衣物脱水效果好9、如图所示,斜面体放在墙角附近,一个光滑小球位于斜面体和竖直墙中间,若在小球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小球处于静止,如果稍微增大F,小球和斜曲体仍静止,下列关于斜面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B.压力保持不变C.静摩擦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D.静摩擦力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BC行驶,先匀加速运动,第4s末通过B点时速度最大,再经6s匀减速到达C点停止。
已知AC长为3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AB段与BC段平均速度相同B.加速和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C.通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6m/sD.AB段位移为12m二、实验题11、(4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及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12、(10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c.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①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_____;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③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④实验中的一次测量如图丙所示,两个测力计M、N的拉力方向互相垂直,即α+β=90°.若保持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橡皮筋的活动端仍在O点,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C【解析】A.当用弹簧秤吊着物体加速上升时,物体超重,拉力就不等于重力,故A错误;B.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不一定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地球是个椭球体,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故C正确;D.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故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但所受重力变小,故D错误2、C【解析】石头对鸡蛋施加力的同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石头也受到了鸡蛋施加的反作用力,故A错误;鸡蛋和石头受到的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鸡蛋皮比较薄,所以鸡蛋容易破,故B错误,C正确;鸡蛋和石头同时受到力的作用,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3、B【解析】根据x=v0t+gt2得物体通过窗户上沿的速度为:v0=(x−gt2)/t=(1.8−×10×0.04)/0.2m/s=8m/s,则屋檐距离窗户上沿的高度为:h1=m=3.2m,则屋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为:h=h1+1.8m=5m.故选:B.【点睛】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通过窗户上沿的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屋檐到窗户上沿的高度,从而得出屋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4、B【解析】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单位是km/h,可知瞬时速度大小为70km/h。
故选B点睛】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5、C【解析】试题分析:研究运动员跨栏技术时不能将运动员看作质点,A错;铅球比赛中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位移,B错;“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刻,一节课45min指的是时间,D错考点:时间与时刻 位移和质点6、BD【解析】B、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求出: ,故B对;A、根据题意可知:xac=10m , xcd=6m,根据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从b到c, ,解得 ,故A错 C、设从c点到e点共用时间t,由 ,解得 ,所以从d点到e点所用时间为2s,故C错;D、利用逆向思维从e点到d点运动时间2s内的位移为 ,所以de=2m,故D对;故选BD7、CD【解析】由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与所比的物理量无关,则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以及变化的时间无关.故AB错误.由定义式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表示速度的变化率,也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D正确.故选CD.8、BCD【解析】水滴依附的附着力是一定的,当水滴因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于该附着力时,水滴被甩掉.故A错误.脱水过程中,衣物做离心运动而甩向桶壁.故B正确.F=ma=mω2R,ω增大会使向心力F增大,而转筒有洞,不能提供足够大的向心力,水滴就会被甩出去,增大向心力,会使更多水滴被甩出去.故C正确.中心的衣服,R比较小,角速度ω一样,所以向心力小,脱水效果差.故D正确.故选BCD.9、AC【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1所示:小球受到重力,力F,墙的弹力,三角形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时,墙的弹力增大.再以三角形和球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2所示:整体受到重力,力F,墙的弹力,地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 , ,可见,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时,墙的弹力增大,则摩擦力增大,地面的支持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也增大,故选项AC正确。
点睛:先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墙对球的弹力的变化.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木块对地面的压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10、ACD【解析】设汽车通过B点的速度为v,则汽车在AB段与BC段平均速度分别为,,则,故A正确加速和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1:a2=:=t2:t1=3:2,故B错误根据xAC=t1+t2,得,故C正确AB段位移为 xAB=t1=×4m=12m,故D正确故选ACD.二、实验题11、 (1)C E (2)在C中未记下两细绳套的方向 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解析】本实验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图示法,作出合力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所以,实验时,除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外,还要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以便确定两个拉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作出拉力的图示.步骤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步骤E中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故答案是:(1)CE,(2)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本实验关键理解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中有无遗漏或缺陷,因此掌握实验原理是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12、O、b两点太近,误差大 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F B 【解析】①[1]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记录方向时,记录点与O点的距离适当大一些,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O、b两点太近,误差大。
②[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③[3]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是用一根弹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