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程及主要优势和特点.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90072524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23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程及主要优势和特点摘要重点介绍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史及主体优质品种和主要栽培技术的演 变过程,阐述淮安优质稻米的历史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栽培加工技术优势和主 要品质特征关键词优质稻米;历程;优势;特点;江苏淮安1淮安稻米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淮安,原名淮阴,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据史料记载,早在六、七千年前, 淮安地区即有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母系氏族公社存在,“已出现种植稻谷的原 始农业”秦汉时期,吴王濞曾利用淮扬水利条件,发展灌溉农业,高邮湖、洪 泽湖地区,成为重要的垦殖区汉献帝建安初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15km, 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筑破釜塘溉田,使得,成稻丰饶”司马迁曾形象地描 述秦汉时期淮阴农业的繁荣景象:“(百姓)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清螺 蛤,不待贾而足,地艺饶食,无饥馑之患”到北宋初期,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以后,淮安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对促进稻米稳产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诗人苏轼在《再过泗上》中以优美的诗句“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 描述该时期淮安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自古以来,淮安地区因地处淮河下流,水 源充足,土地肥沃,稻作生产一直在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淮安稻米主体品种不断更新水稻产量提高和品种改善,决定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 善,二是品种不断改良,三是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建国以后,淮安人民在党和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使一般洪、涝、旱、渍、潮灾害得到 有效控制,同时实现沤改旱和旱改水,水稻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 高,产量亦从建国前的1 200kg/hm2左右,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6 750kg/hm2 在水稻品种的更新演变中,品种的优质化程度和生产比例不断提高解放前,淮 安水稻以“六十籽”“对子籼”等农家种为主解放后,先后组织了 6次品种更新: 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推广“中农4号”“胜利籼”等籼稻良种,实行土种改良种; 二是1956年开始推行籼改粳,推广种植“黄壳早二十日”“桂花球”等中粳稻;三 是1960年始,先后推广种植了“珍珠矮”“南京2号”“农垦57 (金南凤)”等产量 较高、品质较好的水稻品种;四是从1970年开始,推广种植优质中籼良种“南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