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产品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doc
10页机械产品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开展趋势 摘要: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展机械产品设计时的主要思维特点,将产品方案的设计方法概括为系统化、构造模块化、基于产品特征知识和智能四种类型指出四种方法的特点及其互相间的有机联络,提出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方法;开展趋势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那么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代开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消费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化的研究,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根底上,概括总结了国内外设计学者进展方案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络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开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展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所用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概括为下述四大类型 1、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假设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络,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教授提出,他们以系统理论为根底,制订了设计的一般形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根底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技术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制定的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进程形式,根本上沿用了德国标准VDI2221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许多设计学者在进展产品方案设计时还借鉴和引用了其他兴隆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构造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根底,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的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2)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详细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形成产品功能系统构造 (3)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应用归纳为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最正确地确定其组成部分(单元)及其互相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设计目的,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由于每个设计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进展方案设计时采用的详细研究方法亦存在差异下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1.1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外表参数)描绘“产品解〞,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绘产品的原理解 1.2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绘出产品的功能构造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实现了系统构造、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将设方案分成辅助方法和信息交换两个方面,利用Nijssen信息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图形符号、具有内容丰富的语义模型构造、可以描绘集成条件、可以划分约束类型、可以实现关系间的任意结合等特点,将设计方法解与信息技术进展集成,实现了设计过程中不同抽象层间信息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文献[11]将语义设计网作为设计工具,在其开发的活性语义设计网ASK中,采用结点和线条组成的网络描绘设计,结点表示元件化的单元(如设计任务、功能、构件或加工设备等),线条用以调整和定义结点间不同的语义关系,由此为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结果预先建立模型,使早期设计要求的定义到每一个构造的详细描绘均可由关系间的定义表达,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由抽象到详细的飞跃。
1.3“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那么是详细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 将方案的“构思〞详细描绘为:根据适宜的功能构造,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构造中的分功能由“构造元素〞实现,并将“构造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构造元素〞间的互相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绘所有的“功能载体〞和“构造元素〞,再定量地描绘所有“构造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构造示意图R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构造元素(KE)〞、“功能构造元素(FKE)〞、“联接构造元素(VKE)〞、“构造零件(KT)〞、“构造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绘构造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互相关系的假设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绘,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从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将明确了设计任务后的设计工作分为三步:1)获取功能和功能构造(简称为“功能〞);2)寻找效应(简称为“效应〞);3)寻找构造(简称为“构形规那么〞)。
并用下述四种策略描绘机械产品构思阶段的工作流程:策略1:分别考虑“功能〞、“效应〞和“构形规那么〞因此,可以在各个工作步骤中分别创立变型方案,由此产生广泛的原理解谱策略2:“效应〞与“构形规那么〞(包括设计者创立的规那么)关联,单独考虑功能(通常与设计任务相关)此时,区分典型的构形规那么及其所属效应需要有丰富的经历,产生的方案谱远远少于策略1的方案谱策略3:“功能〞、“效应〞、“构形规那么〞三者亲密相关适用于功能、效应和构形规那么间没有选择余地、具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超小型机械、特大型机械、价值高的功能零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零部件等等策略4:针对设计要求进展构造化求解该策略从已有的零件出发,通过零件间不同的排序和连接,获得预期功能 1.4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绘要求、功能之间的互相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绘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Ktaetal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根底,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展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1.5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实现功能构造的自动生成和功能构造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2、构造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构造为根底,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绘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可以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消费才能、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方案的可调整性,由此进步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本钱Feldann将描绘设计任务的功能化产品构造分为四层,(1)产品→(2)功能组成→(3)主要功能组件→(4)功能元件并采用面向应用的构造化特征目录,对功能元件进展更为详细的定性和定量描绘同时研制出适宜于产品开发早期和设计初期使用的工具软件STRAT 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有新型解的专用功能只是少数,因此,在专用机械设计中采用功能化的产品构造,对于评价专用机械的设计、制造风险非常有利。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根底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根本构造,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根本构造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根本构造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根本构造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联接和配合部),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AD技术,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并利用专家知识和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以设计为目录作为选择变异机械构造的工具,提出将设计的解元素进展完好的、构造化的编排,形成解集设计目录并在解集设计目录中列出评论每一个解的附加信息,非常有利于设计工程师选择解元素 根据机械零部件的联接特征,将其归纳成四种类型:1)元件间直接定位,并具有自调整性的部件;2)构造上具有共性的组合件;3)具有嵌套式构造及嵌套式元件的联接;4)具有模块化构造和模块化元件的联接并采用准符号表示典型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规那么,由此实现元件间联接的算法化和概念的可视化。
在进展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中,用“功能建立〞模块对功能进展分解,并规定功能分解的最正确“粒化〞程度是功能与机构型式的一一对应构造建立〞模块那么作为功能解的选择对象以便于实现映射算法 3、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描绘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历,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是根据产品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历进展推量和决策,完成机构的型、数综合欲实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研究知识的自动获娶表达、集成、协调、管理和使用为此,国内外设计学者针对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知识的自动化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下述几种 3.1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简称功能元)将机构进展分类,并利用代码描绘功能元和机构类别,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根底上,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利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自然选择和有性繁殖使生物体得以演化的原理,在机构方案设计中,运用网络图论方法将机构的构造表达为拓扑图,再通过编码技术,把机构的构造和性能转化为个体染色体的二进制数串,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适应值,运用生物进化理论控制繁殖机制,通过选择、穿插、突然变异等手段,淘汰适应值低的不适应个体,以极快的进化过程得到适应性最优的个体,即最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构方案。
转贴于论文联盟.ll. 3.2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绘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宜,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在研制复杂产品方案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DSS中,将规那么、框架、过程和神经网络等知识表示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设计中不同类型知识的描绘将多种单一的知识表达方法(规那么、框架和过程),按面向对象的编程原那么,用框架的槽表示对象的属性,用规那么表示对象的动态特征,用过程表示知识的处理,组成一种混合型的知识表达型式,并成功地研制出“面向对象的数控龙门铣床变速箱方案设计智能系统GBDIS〞和“变速箱构造设计专家系统GBSD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