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纹的形成和分类.docx
11页皮纹的形成和分类一、 皮纹的概念皮纹是指人的手掌和脚掌上的凸起的腊纹,唯有灵长类动物(如黑猩 猩)和人类才有皮纹皮纹又叫肤纹是人类学、医学和遗传学对手纹和 脚纹的科学称谓皮纹是遗传性体质特征,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成,人出 生后终生不变,皮纹是人类生物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对研究人类种族起 源、演变、迁移等相互关系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 用价值皮纹学是指研究人类和灵长类皮纹特点、发育、遗传及其应用的科学 Dermatoglyphics 源于希腊文,derma=skin,即皮肤,glyphics=carvings,艮P 刻纹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意为皮肤刻纹的科学研究其中专门研究指端 纹型的程指纹学(Dactylography)二、 皮纹的形成1、皮纹在胚胎发育时期的形成过程皮纹嵴线的分化在胎儿发育的早期就开始了,嵴线构型是由遗传物质 决定的在胚胎发育到第4周时,胚体两侧长出两对肢芽,即所谓“臂”和“腿”到第6周时,在每只“臂”和“腿”的远端,出现四条纵沟,使肢体远 端形成5条纵嵴,逐渐发育为手指和足趾第7—8周,手掌和足底出现墩状隆起物,称掌、趾垫,垫分布在指(趾) 端、指(趾)间区以及大小鱼际区和足跟区,皮纹就是在这些垫上形成的。
胚胎发育到第12周时,垫发育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代之以布满表 面的嵴纹掌、趾垫的大小和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与花纹类型有密切关系, 小的垫导致形成弓型,较明显的垫则发育成大而复杂的箕和斗,对称性的 垫形成斗,不对称的垫则形成偏向一侧的尺箕或桡箕到16周时,形成清楚的表皮褶,真皮反方向形成原生嵴线,将来形成 皮嵴;同时原生褶线之间相对凹陷,形成次生嵴线,将来形成皮沟到24周时,嵴线达到上皮表面,嵴线发育基本完成足纹的发育和手纹基本相同,只是每步要晚一些,一般晚两周左右2、 皮纹发育的原动力皮纹嵴线的发育与末梢神经的排列方式有关,在嵴线形成时,在其下出 现许多血管一神经对,排列很有规律,原生嵴线就是由这些血管一神经对 诱发的,神经异常必然会导致嵴线异常,当神经不能长到上皮里面时,嵴 线形状就不能发育,或随着异常的神经发育而出现异常的嵴线发育3、 胚胎环境影响因素胚胎环境影响因素并不是太大,例如,对胎儿的外部压力,胎动等对嵴 线的影响,在皮纹嵴线正式形成之前,任何影响手足发育的综合征和宫内 外因素都有使皮纹发育异常的可能性4、 出生后皮纹终生不变胎儿出生后,随着人体的成长,仅使皮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增加, 而皮纹的纹型终生不变。
因为皮纹具有终生稳定性、个体特异性和世代遗 传性,才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人身识别方法、个体智力鉴别、体育选材等的 重要标准,异常的皮纹组合还可做为一些遗传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三、皮纹的分类1、手足分区① 手的详细分区E 1-4-1手掌分为13个区域1区:大鱼际的整个部分(虎口不算在内)2区:大鱼际与小鱼际在腕部二分之一处交界的一个点3区:小鱼际向尺侧远中部的二分之一处4区:掌尺侧二分之一处的一个点5区:分为两个区,即5'区和5〃区5'区为尺侧远中部的二分之一 处到远侧肌线沟处,就是第二屈肌线的起读点处5〃区为第二屈肌线的读 点处到第五指掌褶处6区:第五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垫7区:第五与第四指的指间8区:第四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垫10区:第三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垫11区:第三与第二指的指间12区:第二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垫13区:第二指与大拇指之间,即虎口处②、手的系统分区第四指诃区纹S 1-4-2手籍各部位指间区独立分区系统:从大拇指到小拇指的指间以为i、ii、m、w标记 各个指垫上的三角分区系统:从第二指到第五指,分别标以a、b、c、d ③、足的详细分区1区:从大拇趾的趾跖褶处到跟骨远缘处为1区。
其中近二分之一处为1'区,远二分之一处为1〃区2区:跟骨远缘处的一个点3区:先将腓侧的跟骨远缘处到小趾的趾跖褶作等分,找出二分之一处跟骨远缘胫侧处向近侧绕整个足跟部,再向远侧到腓侧的前述二分之一处4区:在腓侧,跟骨远缘向小趾跖褶的二分之一处的一个点5区:从4区到小趾跖褶6区:第五趾跖褶下方的趾垫7区:第五趾与第四趾的趾间8区:第四趾跖褶下方的趾垫9区:第四趾与第三趾的趾间10区:第三趾跖褶下方的趾垫11区:第三趾与第二趾的趾间12区:第二趾跖褶下方的趾垫13区:第二趾与第一趾的趾间14区:第一趾跖褶下方的趾垫④、足的系统分区趾间区:从大拇趾到小趾的趾间记为i、ii、m、w各个趾垫上的三角分区系统:从大拇趾到小趾的趾垫上的三角标记为a、b、c、d2、嵴线的基本细节3、指纹的分类粗略的分为三大类① 弓型纹弧形纹:由较平缓的弧形线组成的一种结构简单的花纹形态帐形纹:由平缓的弧形线和突起的弧形线所组成,其中心部位的弧形线接近于垂直状态呈帐篷状而得名② 箕形纹桡侧箕型纹:其箕口朝向桡骨骨侧(大拇指方向)而定名,又称之为反箕尺侧箕型纹:其箕口朝向尺骨骨侧(小指方向),又称为正箕③斗型纹环形斗、螺形斗、囊形斗、尺偏斗、桡偏斗、双箕斗、杂形斗4、掌纹的分类① 大鱼际纹真实花纹:各种箕、斗、和箕斗复合纹,非真实花纹:各种弓形纹和退化纹② 指间区纹在II、III、W区内以W区内真实花纹出现的频率较高,有的个体会在III 区和W区出现真实花纹,11区内很少见真实性花纹。
③ 小鱼际纹分类与大鱼际十分相似④ 主要掌纹线分别从指三角a、b、c和d发出,各以大写字母A、B、C和D表示(如 图)5、通贯手分型手掌上的屈褶线共有三条,分别称为远侧屈褶线、近侧屈褶线、和纵侧 屈褶线(大鱼际褶线),屈褶线并不是由嵴线形成的,而是由表皮与深筋膜 相连而成,故对屈褶线的分析仅为皮纹研究的附属内容通贯手的类型:A. 远侧屈褶线单独横贯整个手掌B. 远侧屈褶线和近侧屈褶线相互沟通而横贯整个手掌C. 远侧和近侧屈褶线互相融合(已分不出远侧和近侧屈褶线)而横贯整个 手掌D. 近侧屈褶线单独横贯整个手掌 A、B、C也称为猿线,D可称为悉尼线6、 指间褶除大拇指只有一道指间褶外,其他4指都有两道指间褶,但也有少数人 小指只有一道和三道指间褶的,此特征有很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7、 足纹①大拇指球纹胫帷弓 返弓 膛弓 近弓近箕 鹿舞 近舞 腓舞 斗困丈料Bit琢线② 趾间区纹III区内趾间区纹真实花纹频率最高,II、W区趾间区真实花纹较少见③ 足小鱼际纹非真实花纹的出现概率比较大④ 足跟纹以胫箕为多见,斗较为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