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doc

58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4251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9.54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分析】(1)C项,“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错误,从诗中来看,“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这应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 (2)从诗歌的标题“送湖南部曲”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这基本上已经指明了情感的方向;再看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前一句以一个“送”字着重点明送别之情,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后一句是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化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报恩寺上方方干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凊峭”深邃的意境。

      B. 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视野广阔,表达了诗人异常惊喜之情C. 领联“喷空”,状水势之大,飞泻之急,遣词用力,把岩溜写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给人们多少神思异想D. 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的心田,可惜诗人眼下就要归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寺之景流连忘返,美景难以重逢的无限感伤之情2)这首诗描写景物的层次十分清楚请结合诗歌的颔联、颈联分析本诗从哪些角度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D解析: (1)D(2)诗人从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角度描写所见之景颔联前一句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悬岩飞瀑,后一句从静态的角度描写林萝绿荫;联前一句从远处写迢递群峰,后一句从近处描写盘旋山道 【解析】【分析】(1)D项,“美景难以重逢的无限感伤之情”说法错误,尾联“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中“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通过“惜”和“难”字,表达的是情难自已的无限依恋之情。

      因此选项中诗歌情感分析错误 (2)颔联“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写了“悬岩飞瀑”“林萝绿荫”两种景物,这两种景物恰好一动一静,因而,考生可以确定动静结合是颔联写景的角度;颈联“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写了“迢递群峰”“盘旋山道”两种景物,这两种景物一种是远景,一种是近景,因而,考生可以确定由远及近是颈联写景的角度 故答案为:⑴D; ⑵诗人从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角度描写所见之景颔联前一句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悬岩飞瀑,后一句从静态的角度描写林萝绿荫;联前一句从远处写迢递群峰,后一句从近处描写盘旋山道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译文】     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

      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步出林荫,纵目瞭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登临高处,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我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刘禹锡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①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②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③【注】①旧学三冬: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说自己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方面足够用了②碧鸡: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③蹑丹梯: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张衡《西京赋》有“青琐丹墀”之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句的叠词“凄凄”既是送别时凄凉环境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B. 首联后句两个“西”字突出朋友目的地遥远,“更”字令人无限感叹,蕴含关切之意。

      C. 颔联写出了朋友的人生经历,既有对其饱学的称费,也有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D. 颈联运用想象手法,写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2)诗中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D解析: (1)D(2)①前句中的“卧龙”指蜀相诸葛亮,这里选取历史人物,既符合杨处厚前去蜀地的情境,又称赞杨处厚具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早识”既有对朝廷未能看出其才能的遗憾,又以“应有分”写出其必然会得到相应重用的肯定②后句中的“蹑丹梯”化用前人诗句,写杨处厚从此会因立功而受到朝廷封赏,饱含诗人对杨处厚的期待和希望③这两句与开头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形成对比,呈现了亮丽的色调,充满了乐观、鼓舞的力量 【解析】【分析】(1)D项,错在“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颈联的“窥丹凤”“见碧鸡”,是诗人想象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感情基调呈现出了亮丽的色调,充满了乐观、鼓舞的力量2)本题可根据标题、注释、“倦客”“愁”“枉教”等关键词分析作答从这首诗的诗歌内容来看,因为诸葛亮世称“卧龙先生”,尾联前句中的“卧龙”首先指蜀相诸葛亮,也符合杨处厚前去蜀地的情境同时,“卧龙”也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这里也称赞杨处厚具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

      而“早识”既有对朝廷未能看出其才能的遗憾,又以“应有分”写出其必然会得到相应重用的肯定,表达了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后句中的“蹑丹梯”化用前人诗句,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写杨处厚从此会因立功而受到朝廷封赏,饱含诗人对杨处厚的期待鼓励和希望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这两句与开头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形成对比,充满了乐观、鼓舞的力量故答案为:⑴D;⑵①前句中的“卧龙”指蜀相诸葛亮,这里选取历史人物,既符合杨处厚前去蜀地的情境,又称赞杨处厚具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早识”既有对朝廷未能看出其才能的遗憾,又以“应有分”写出其必然会得到相应重用的肯定②后句中的“蹑丹梯”化用前人诗句,写杨处厚从此会因立功而受到朝廷封赏,饱含诗人对杨处厚的期待和希望③这两句与开头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形成对比,呈现了亮丽的色调,充满了乐观、鼓舞的力量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 (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2)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