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docx
11页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导言解读可分三个时期,对峙并立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强大武力结束分裂分离,世界各国莫及两宋制度多变,社会发展空前北民并非等闲,国家发展贡献◙课程目标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季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重点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雪夜访普明主能臣,意笃情深运筹帷幄,梦想成真①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学习聚焦: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北宋建政九百六十年,陈桥驿兵变赵宋替后周,恭帝禅让权¤专制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崇文抑武□中央权配大体沿唐,事权分掌 相互制衡,监察增量□地方权配州府通判,基层到县路有四监,分权明显▓史料阅读: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北宋人苏洵和范祖禹的文集两段话都生动地概括了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的突出效果两位作者的概括、比喻和假设十分接近,反映出北宋政治体制给时人造成的深刻印象②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学习聚焦: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军事和财政两个方面。
¤边患无穷契丹崛起控燕云,北防无险敞国门西北党项本藩镇,建政西夏不称臣北宋和议求边稳,钱粮年年送与人¤财政危机军费开支过半,官僚队伍太滥养兵养官负担,财政日益困难□北宋形势政权并立,几面受敌燕云失地,被动防御⊕历史纵横:北宋募兵政策安流抚乱,募兵过滥量大力软,财政负担☆思考点:北宋这种“以钱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有人认为北宋“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屈辱而不可取的,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也有人认为,辽和西夏军事力量较强,而北宋军事“积弱”,因此“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和议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南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这样来看,“以钱财换和平”也有可取之处③王安石变法★学习聚焦:王安石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矛盾显,突出吏懒与缺钱庆历新政范仲淹,引发抵制靠了边¤变法核心熙宁变法王安石,富国强兵帝支持理财整军学求实,积重难返得与失□王安石像锐意改革,抱负远大 积重难返,各种评价◇学思之窗:王安石变法的缺陷题干信息“上述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之口,或有夸大之处”。
材料中的极端化表述“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也显示出了夸张色彩但结合教科书正文所说“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可以推断材料中的内容并非凭空臆造、无中生有④南宋的偏安★学习聚焦: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南宋建政靖康之变北宋完,南宋赵构都临安¤南宋抗金岳飞领导岳家军,战绩卓著美名闻¤宋金和议南宋偏安主动和,南北分界秦淮割□岳飞画像抗金名将,文武俱佳 精忠报国,精神激发□南宋金夏女真强悍,秦淮沿线 南宋偏安,求和避战◎问题探究: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两段材料批评的焦点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在执行中矫枉过正,并且积重难返第一段主要批评制度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段主要批评过度崇文抑武(与唐朝后期相比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军备废弛,国势积弱应当注意,材料并没有否认宋初措施的积极因素(“皆先有法以待之” “是法之密也” “虽能自安”)◎学习拓展:王安石变法为何评价不一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例如:“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严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发对。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变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他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重点各民族政权相互交融,共同推动民族国家发展元朝统一措施及影响□契丹养马游牧民族,疆域扩充因俗而治,蕃汉相融①辽与西夏★学习聚焦:辽和西夏与北宋鼎峙,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统治的稳定¤辽朝概况契丹鲜卑同源,辽河上游发端版图不断扩展,南越长城边关游牧农耕互兼,设置南官北官¤西夏概况党项属于西羌,活动区域河湟内迁甘陕大唐,受封镇守一方利用宋辽两伤,建国称帝相抗◇学思之窗:辽朝职官设置特点第一段材料概括了南、北面官制度,总结其特点为“因俗而治”第二段材料则从官员服饰的角度反映了“因俗而治”特征□西夏王陵十帝九陵,均呈凸形塔式建筑,夯土垒成②金朝入主中原★学习聚焦:金朝由东北入主中原,一度出现治世¤金朝概况东北白山黑水间,女真建金与宋联灭辽北宋都南迁,对峙南宋秦淮线猛安谋克耕与战,大定之治世宗现□北京城址中都大都,内城外城金元明清,格局奠定▓史料阅读:辽朝后期女真人的生活方式黑水白山,农牧相间定居生产,骑射彪悍③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学习聚焦: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蒙古崛起蒙古汗国铁木真,东征西讨四子孙幼子守成宗主尊,大哉乾元疆域伸¤元朝统一驿站驿道,加强联系行省制度,较高效率西藏西域,特别治理边疆管辖,趋向内地澎湖巡检,台湾经略四等人制,蒙古优越□萨班骨塔西藏归附,凉州会谈维护统一,高僧萨班□元朝形势疆域辽阔,行省交错民族融合,外交活跃⊕历史纵横:元朝边疆治理边疆治理,历代难题唐代羁縻,元趋一体☆思考点: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在今天也能明显看出来首先,元朝行省的名称有一些今天还在使用,或对今天的省名有影响;其次,今天一些省的辖区直接渊源于元朝行省,还有一些省的辖区是以元朝行省为基础分割而成的④元朝的民族关系★学习聚焦: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华民族多源起,春秋时期辩华夷观念认同相融吸,战国时期布大地交流交往互利益,秦汉融合赖统一社会动荡民迁徙,魏晋胡汉彼此习中土盛世令仰仪,大唐归附更积极辽宋夏金多并立,蒙元时代大汇聚满清版图定疆域,五十六族共相遇◎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
本段材料主要讲元朝的情况,但所提问题不限于元朝,而是包括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在内可从以下角度考虑: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之后,为什么需要采用“汉法”?在这方面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各少数民族政权采用“汉法”有无程度和速度的差异?差异原因何在?◎学习拓展:了解元朝在中外关系方面的重要成就,特别是与欧洲之间的直接人员往来马可·波罗来华一事出自《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记载,但缺乏其他材料特别是中文史料的直接印证《马可·波罗行纪》的内容,又颇多夸张、遗漏、疏误之处因此关于马可·波罗来华是否属实,在国际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但大多数学者相信此事的真实性从时代背景来说,元朝与欧洲的直接人员往来例证甚多,马可·波罗来华并非孤立事件具体可以关注:①蒙古汗国统治时期教皇和法国国王先后遣使出使蒙古;忽必烈在位时大都畏兀人列班·扫马访问欧洲;②元朝中期,罗马教廷派遣大主教到元朝传教;③元朝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来华;元朝后期派遣使团访问罗马教廷,教皇向元顺帝馈赠礼物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知识重点认识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理解多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夫妻宴饮一桌二椅,奉养惯例生活气息,幸福安逸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学习聚焦:宋元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
¤农业稻麦复种南普及,两熟三熟产量提固定种植农户益,传统结构受冲击棉花宋朝始内地,元朝推广更大力边疆开发交流技,东南西北都可喜¤手工业宋瓷改进五大窑,元代青花更美妙质优物美海外销,中华文明一符号矿业地位很重要,东京居民煤燃料金属冶炼增高效,石油记载书漏掉印刷造纸技术高,相互促进文教好重文轻武别忘了,书籍产业呱呱叫⊕历史纵横:北宋人口数量户数统计,人口过亿重大意义,原因分析□五大名窑宋瓷高超,杰出代表三青定白,钧红奇妙□元朝青花白地蓝花,幽倩素雅多元文化,瓷艺奇葩▓史料阅读:宋人用煤北宋末年,开采广泛冶铁制瓷,东京主燃②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学习聚焦: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城市榷场茶马互贸易,社会稳定有意义商品流通兴纸币,海外贸易财源济东京临安人稠密,大都物资集散地□元朝纸币大元一朝,主币纸钞贸易扩大,纷纷仿效□清明上河图汴梁繁华,风俗入画内容丰富,价值极大③经济重心南移★学习聚焦: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重心南移唐朝中叶南渐超,北宋户口北边少元朝差距扩大了,南财北运开海道江南文化底子好,分卷取士相协调□元朝漕运运河取直,海运增加经济差距,南北扩大☆思考点: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制度通常都具有两重性、有利有弊,南北分卷制度也不例外。
从南方考生的角度看,南北分卷制度不是完全公平;但站在统一国家全局的角度考虑,该制度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引发的文化、教育、人才格局的变化④社会的变化★学习聚焦: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社会变化经济发展观念变,宋代科举更完善取士婚姻新条件,有才有财才灵验正当经营不干预,佃农生产很积极◇学思之窗:怎样看待宋朝历史地位?材料中陈邦瞻对宋朝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视,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第三阶段的开端,该阶段直到明朝尚未结束,明朝的制度、习俗、观念各方面都深受宋朝影响□宋朝地契私有土地,频繁交易规范详细,保护权利◎问题探究:唐宋科举制的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唐朝科举制在公平性方面尚有明显欠缺,考生的个人背景可能对考试结果产生影响宋朝科举制则力图杜绝这种影响,保证单纯凭试卷决定成绩这方面的变化,与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的历史线索互为因果,存在密切联系◎学习拓展:了解宋元纸币的不同特点及影响。
宋朝纸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表现是:①作为辅币,与铜钱兼用;②使用有期限限制,称为“界";③有区域限制元朝纸币制度更加成熟,表现为:①不用铜钱,纸币是单一流通的货币;②使用无期限限制;③无区域限制,全国通用积极影响是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消极方面是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