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02107624
  • 上传时间:2023-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思想品德  第六课第一课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  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课时的地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课前准备:生活  知识体系  第一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意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出示  第一课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导入新课:生活(教材P53)  讨论1:读了“生活”中的有关材料,大家有何体会呢?  提示:这里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讨论2:这是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极不和谐的事情象这样不和谐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  提示: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垃圾;因自己不满,向别人乱发泄;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特别是父母)……  讨论3: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上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是社会缺乏“爱”引起的。

        过渡: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把“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围绕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板书)  活动内容:名言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讨论: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但从词面上来说,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人”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应将它放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它是“仁者爱人”的一个方面,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之一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它的核心就是“爱人”,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板书)  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容易,但要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内容:生活实例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爱,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女,造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  大人都喜欢逛商店,特别是妈妈但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讨论1: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提示:其实很简单,大人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讨论2:你在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因为他们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当时你的心境怎么样?  讨论3: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的父母?你父母当时作出了怎么样的反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说明生活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讨论2和讨论3分别让学生体验“当别人把‘己所不欲’强加于你时的心理感受”和“当自己把‘己所不欲’强加于别人时别人的心理感受”,来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再者,实例和讨论中选用把喜欢或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己所不欲”“己所欲”都不能强加于人把“己所不欲”“己所欲”强加于人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最后,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说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与他人  活动内容:辨析明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请你发表你的观点  提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别人的感受出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漠不关心的利己思想,这种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  结合活动内容“辨析明理”,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种古老的道德规范,今天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  教师小结: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板书)  活动内容:感悟爱的意义  依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句式,描述  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受人冷落,就不要冷落别人。

      世界就会;  你不想受人轻视,就不要轻视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遭到战乱,就不要侵略别人世界就会……  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  活动内容:阅读感悟  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到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河水流到邻国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了吗?”  讨论:比较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提示:从白圭谈治水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没有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难免要害人害己,而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难,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做到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小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活动内容:身体力行  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分享  提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应该提高个人的素养,学会同情人,让自己能够具有宽容心,能够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维,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如:“假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宽容他人,谅解他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