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读后感-《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docx
2页初一读后感-《文化苦旅》读后感_1200字“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砰砰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文化苦旅》这本书是很深奥,反复看几遍也不能够完全理解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秋雨先生的书会让你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着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秋雨先生恰恰做到了,他用他的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着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别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它们掩埋了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
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儿?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看到这,反思一下,我们这些读书人,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身为一个藏书家,会像范钦一样吗?我想不会,范钦身上的毅力,乍看下的不近人情,让我们来,难!我们是教师,教育学生,意志力不能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在挫折面前,爬起来的又有谁?生活着,又为了什么?这不正是我们该思索的继续往下看:80高龄的范钦终于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他分家产时,将其分为两份,或是藏书楼,或是万两白银他让后代去选择我想,如果让我选,让大家来选,会选哪个呢?要么拿着白银万两,逍遥快活一生,要么死守一座藏书楼,世世代代说句实话,范老爷此举真是个好办法,我也十分钦佩这个相隔我好几百年的古人也正因为这样,天一阁留下了但这是一个难题,我在思索:如果把这件事发生在今天,谁会铤而走险,谁会选择天一阁,包括我不过,奇迹般的是,他的大儿子范大冲愿继承天一阁这是现实,不是故事读到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片段,希腊神话中,海洋女神对想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儿子阿格琉斯说:“如果你参战,会战死沙场,但流芳百世;如果你不出征,会平安一生,老死后便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阿格琉斯最终战死沙场,但是因为他,希腊盟军胜利了世上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人,世界才有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感受倍深,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也让我深深体验了“开卷有益”初一:陈依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