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太阳 4.doc
5页课题:课题:21.21.太阳太阳课时:课时:2 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意图时间时间课题导入:课题导入:出示课题 《太阳》齐读课题直接导入2 分一、交换资料,相互学习一、交换资料,相互学习你对太阳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资料分小组交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开始,激发学生兴趣8 分二、学习生字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自学重点讲解形近字:低、底、抵形声字:殖(植、值)蔬(疏)较(郊、胶)注意区分:抵——氏自学生字,对比记忆10 分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写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读书后,说说课文的大意。
读中感知10 分四、规范书写四、规范书写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练习书写生字加强记忆,10 分规范书写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意图时间时间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板书:太阳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齐读课题传说导入,激发兴趣2 分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板书:特点 关系回忆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理解回答回忆所学,了解大意5 分三、讲读第一大段三、讲读第一大段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讲读第一小段1.指名读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4.指名读第一小段讲读二、三小段边读边思考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思考,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大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5、指名读第二小段6、指名读第三小段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板书:光 热默读、思考: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写得生动、真切按照阅读方法,进行自学查字典,读出答案谈谈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文章使用的方法理解感悟学习运用,阅读方法交流学习,学会总结18 分四、讲读第二大段四、讲读第二大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指名读第四小段提问: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说出自己的看法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板书:植物动物 人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五、指名读五、六小段五、指名读五、六小段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板书:云 雨 雪 风2.前面讲到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云、雨、雪、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六、指名读第七小段六、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板书:杀菌老师小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老师小结: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七、讲读最后一小段七、讲读最后一小段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1.齐读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概括地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试着总结一下学着总结文章的内容说说,交流一下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想好后说出来读课文说一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会观察,总结段式说说自己的理解读中思考,理解感悟学习运用,阅读方法交流学习,学会总结15 分用?板书: 21.太阳特点:远、大、热关系:动植物、气候、杀菌课后小结:《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只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外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并用手抄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