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
20页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观概览n教育目的观与教育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n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的预期结果,它是教育活动主体对客观现实(包括社会现实和人的现实)对人的素质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的认识与对人的素质发展的价值选择的统一P104n教育目的观所思考,就是教育目的的哲学、社会和文化基础,它代表着教育活动主体对教育目的的根本看法 P105n教育目的观可抽象地划分为三种: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P106一、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n人文主义最大的共同之处和最本质的牲是重视和肯定人的价值和幸福P108n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 P108n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教育流派: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文化教育学派,等等一、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n(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n1、强调人性的不变 P108-109n2、强调从人性出发 P109-110n3、强调人的个体价值和内在价值 P110一、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n(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n1、追求永恒的教育目的 P111n2、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P112n3、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P116二、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n所谓科学主义,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出发点和方法论来解释和解决自然、社会和人的问题的一种哲学社会思潮。
P119n所谓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的教育目的观P120n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学科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等二、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n(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n1、强调事物的变化性 P121n2、强调事物的有用性 P123二、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n(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n1、重视教育目的的适应性 P124n2、重视教育目的的功利性 P126n3、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P129n4、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或劳动技术教育 P131三、科学人文文义教育目的观n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主义的价值为方向和目的P133n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一种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P133n(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n1、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基础 P134n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价值方向P136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n(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能够融合吗n(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第二节 人的素质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n一、人的素质n人的素质,就是作为社会主体和自我主体的人所必须具有的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力量。
n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人有两种意义上的素质P147n(一)人的素质的基本要素n1、体能、智能 P149n2、活动能力 P151n3、道德品质n4、情感、意志 P153n四要素的关系 P154n(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n1、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P155n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素质在各个基本要素方面都必须获得基本的、统一的和和谐的发展二是指人的素质的各要素中的诸因素方面,也应尽可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n(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n2、人的素质的个性化 P156n人的素质的个性化的核心是素质发展和构造的个人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素质在各要素因子发展的多方面性和多样化上应有范围和程序上的个人独特性;二是人的素质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因子在其结构上的组合应有个人独特性n(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n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关系n总的来讲,全面发展与个性伦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n首先,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素质的个性化的基础P157n其次,人的素质的个性化又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P159二、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探讨n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陈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n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一)社会主义方向性 P160n(二)培养劳动者 P161n(三)全面发展与个性化 P163n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n(四)适当满足个人自身完善的需求P165n(五)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P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