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常识《少数民族》说课稿范文.docx
5页大班常识《少数民族》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常识《少数民族》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通过展示大连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教师提问:图中的光是从哪来的?引入光源定义: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探究出公式,要学会应用,并能把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引导学生观察面积公式,思考要想计算圆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让学生讨论.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见图一):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老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
然后由老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近主题的内容。
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放映民族大团结的投影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