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学大题.docx
13页1简述作物的S形生长曲线,并分析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所谓S形生长进程即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 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主要应用:一方面,可以用S形曲线来检验作物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看它是否偏 离了 S形曲线的轨迹),以此作为调控作物生长的依据,采取措施使其回到正常 轨迹上来如:看生长偏弱,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等,就应赶快供应肥水促进其生 长速度 另一方面,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其生长发育 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有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小麦施矮壮素控制株高 防倒,应该在其基部节间尚未生产时喷施,如已经进入快速生长期,基部节间已 经伸长,再喷也没作用了;又如:施肥,在作物生长发育初期或末期施肥,都不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2. 作物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如何应用?主要应用有:㈠ 在引种上的应用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北 种南引,生育期变短,而南种北引,生育期变长因此,从北方引生育期较长的 品种到南方来、从南方引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到北方去,相对易获得成功最稳妥 的引种:在相同纬度或温光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之间引种;引种感光性弱、感温 性不敏感的品种。
㈡ 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的安排,均 需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比如:湖南种油菜,冬性强的要适当早播,应在9 月中下旬播种;而春性品种可以晚些播种,可以迟至10月初 ㈢ 在育种上的 应用第一点是要培育适应当地温光条件的品种;第二点是可以根据亲本的温光 特性来调整播种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第三点是为了育种的需要,在本来不 适合种植冬性强的作物品种的地方,可以提前对其的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春化 处理,再移栽到大田里,这样就可以开花结实了3. 制定施肥制应遵循哪些原则?⑴ 抓住重点,统筹兼顾⑵ 注重中低产田,促进平衡增产中低产田的投肥 效益比咼产田咼⑶ 协调生物养地与人工施肥养地的关系肥料不足时,应扩 大生物养地的比例,反之可缩减⑷ 肥料种类与运输距离的统筹安排⑸ 与 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协调与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灌溉制等协调⑹提高施 肥的经济效益注意“报酬递减” 现象4. 试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1. 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生产水平较低的 大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存在;作物生长后期,漏光损失严重2. 光饱和浪费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 1/3~1/2。
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 过光饱和点、而下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3•环境条件限制即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C02、病虫害等)5. 试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要点:㈠ 遗传育种与提高光合效率\(二)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㈢降 低呼吸消耗㈣ 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6. 简述水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作用:a、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水是作物的重要组成成分d、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e、水有较大的热容量, 能缓和原生质的温度变化f、水是连接土壤一作物一大气的介质7. 简述抗旱作物(品种)应具备的特点:①原生质黏性和弹性大;②根系深、 叶片细胞小而气孔多、叶片茸毛多或角质化程度高、输导组织发达;③生理机 能上,缺水时物质分解与合成的比例改变小、光合与呼吸的比率不改变或改变很 小、淀粉贮存正常、气孔不完全关闭,仍可进行光合作用8. 叙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 1、繁殖力强,落粒性强; 2、适应性强,抗逆性强; 3、 传播力强,传播方式多样; 4、寿命长,分期分批出土; 5、自然群落组成不断改 变; 6、拟态性杂草的危害有:A、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B、一些杂草是病菌害 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
C、影响人畜健康有些杂草种子有毒;D、增加管 理用工和生产成本9. 简述地膜覆盖的作用:1.覆盖增温;2•保墒作用;3.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 和吸收,改善土壤物理状况;4.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减缓土壤侵蚀;5.有利于微生物及蚯蚓的繁殖;6.有效防除杂草;7. 降低土壤盐分的不利影响10.轮作增产的原因何在:⑴全面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 力;⑵利于生物养地;⑶改善土性,提高肥效;⑷改善农田生物种群结构,减少病虫害;⑸ 改变农田 生态田间,减少田间杂草23. 简述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主要有 3 点:1、用养结合原则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 相结合有机肥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2、需要的原则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时期来施肥在营养临 界期,需保证作物不缺某种养分,在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应及时施肥,这样利 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3、经济的原则施肥存在报酬递减问题,过量 施肥反而会产生的毒害作用,不仅不利于高产,而且降低品质因此,应把握施 肥的量,还应注重营养元素的合理配比,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4. 简述农业生产的特点: 严格的地域性 强烈的季节性 生产的连续性 生产的 波动性 产品的特殊性25•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㈠遗传育种与提高光合效率。
㈡提高作物群体 的光能截获量㈢降低呼吸消耗㈣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㈤提高复 种指数26. 试述小麦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抽穗结实阶段 :1、主攻方向--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 生殖生长为主阶段,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 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粒重,丰产丰收2、栽 培技术: (1)排水降湿与后期灌溉;(2)根外追肥;(3)防治病虫27. 简述小麦籽粒灌浆的环境因素和提高粒重的途径1•温度灌浆期适期温度是20-22°C,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光合产 物多,晚上呼吸消耗少,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粒重较高温度高于25C, 灌浆虽慢,但籽粒失水过快,干物质积累提早结束,麦粒瘦小温度下降到 15-17C 时,籽粒灌浆成熟过程缓慢,持续时间长,粒重增加,但籽粒含N量下降2. 水分 田间持水量75%为宜,若〈50%,高温低湿,上部叶片早衰,光合产物下 降,叶片蒸腾加剧,灌浆结束提早,麦粒干瘪瘦小 3. 养分灌浆期间,植株继续 吸收N、P,适当供N,可防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灌浆增重4•光照 小麦灌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开花后光合产物。
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籽粒灌浆不 充分,千粒重下降28•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 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 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形成于 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 小麦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籽粒灌浆物质来自于抽 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在高产条件下,后者 在籽粒灌浆物质中的比例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的生长量及向籽 粒的运转率因此在小麦的生育后期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有利于小 麦粒重的提高29简述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1.引种 2.品种布局与播期3.种植密度 4.加速育种世代 缩短小麦春化阶段, 5.器官促控30•试述马铃薯田间管理措施:一、中耕除草幼苗前期,应以促根、促匍匐茎为 主; 二、肥水管理 马铃薯显蕾前,适当控制浇水,显蕾时应灌大水一次,进行 蹲苗,以控制地上部徒长,促使块茎肥大;三摘除花曹,节约养分 当马铃薯显蕾时,应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给块茎生长; 四、配合喷施叶面肥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株生 长的需要;五、应用化控技术 生长期为防止地上部徒长;六、病虫害防治 马铃 薯的主要病虫害为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鳃金龟、马铃薯块茎蛾、马 铃薯瓢虫等。
31简述马铃薯的生育过程根据马铃薯的生育过程中的植株形态、生理指标将 马铃薯生长分为五个阶段:(1)块茎的萌发与出苗 从种薯解除休眠,芽眼处开始萌芽、 直到幼苗出土生长中心为芽和根系; (2)幼苗的生长和匍匐茎的伸长(出苗 至孕蕾)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中心, 并有匍匐茎的伸长和发芽分化;(3)块 茎形成与茎叶生长(孕蕾至开花初期)此期从孕蕾开始,至主茎出现 9-17 片叶, 地上部分开始 开花,地下部块茎直径约 3cm 时结束,历时约 20-30 d 块茎形 成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4)块茎增长与茎叶繁茂(开花盛期至茎叶衰 老) 一般,块茎增长的最盛时期与地上部分盛花期相一致;(5)淀粉积累与成 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萎) 开花结果后,茎叶生长缓慢直至停止,植株下部叶 片黄枯,进入块茎淀粉积累期此期块茎体积不在增大,淀粉不断积累,块茎重 量迅速增加,周皮加厚32 如何利用玉米的养分吸收特征设计玉米的高产施肥技术措施? 1.施足基肥:基肥又称底肥,播种前施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 2.用好种肥: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同时施入,供给种子发芽和幼苗 生长发育的所需的肥料,称为种肥。
3.追肥的施用:玉米是需肥较多和吸肥较 集中的作物,出苗后单靠基肥和种肥,还不能满足拔节孕穗和生育后期的需要1)苗肥 凡是套种或抢茬播种没有施底肥的玉米,定苗后要抓紧追足有机肥 料2)拔节肥 拔节肥能促进中上部叶片的增大,增加光合叶面积,延长下部 叶片的光合作用的时期,为促根、壮秆、增穗打好基础3)穗肥 穗肥是指在 雌穗生长锥伸长期至雄穗抽出前追施的肥料4)粒肥 根据春玉米的需肥规律, 在生育后期适时适量地增施以氮肥为主氮磷配合的粒肥,是春玉米丰产的重要环 节另外,在玉米抽雄开花以后,可以根外喷施磷肥,以茎叶吸收达到营养目的,对 促进养分向籽粒运输,增加粒重有明显的作用一般用 0.4一 0.5%的磷酸二氢钾 水溶液或用3—4%的过磷酸钙澄清浸出液,每公顷用量1200一 1500 公斤左右, 喷于茎叶上,效果显著33•简述地膜覆盖提高玉米产量的机理:A改善玉米的生态条件改善植株中下部 叶片的光照条件 覆膜以后,光的反射率提高,从而改善了中下部叶片的光照条件, 提高光合势,净同化率和光能利用率能抑制杂草的生长 能促进根系微生物的活 动,提高肥料利用率B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生育期提前一般播种至拔节可 提前8天,出苗至拔节可提前4-6天。
增强根系活力使叶面积和光合势增加34 简述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措施破土防旱,防止板结,助苗出土 苗补缺,确保全苗 间苗、定苗 3-4 叶时要 及时的间苗定株,间苗就是间密留稀、间弱留强定苗是定向、留匀、留壮中 耕除草 中耕是要提高土温,减少水分散失,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苗前期要及时 的浅中耕松土和除草水肥管理和蹲苗 虫害防治 苗期的危害以地老虎为主,地 老虎可以用敌百虫、辛留磷等35 简述玉米穗期田间管理的措施 穗期的生长特点:穗期是茎、叶的营养生长与雄、雌穗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并进 的双旺时期此期玉米开始拔节,同时生长锥开始进入雄穗分化 主攻目标:加强管理,协调水肥供应,达到控秆、促穗,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气生根多,基部节间短粗,叶色深绿,叶片挺拔有力的丰产长相,才能为穗大粒 多打好基础追肥 穗期追肥包括拔节肥和穗肥36.试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品质的途径 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节因素、温光 因素3)栽培措施改善品质的途径:(1)选育和采用优质品种同一作物的 不同品种,品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引起品质性状变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子 是最重要的,选育和选用优质品种是改善作物品质的首选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