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12907918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44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要点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第一单元 猜猜猜1.1 猜猜看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明白科学家猜想的途径;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爱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 初步明白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 明白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3、培育同学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才能,积极参加头脑风暴活动;教学过程1、大胆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布满着奇妙的科学秘密,人们总喜爱问个为什么,并力求查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好玩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同学猜想;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嬉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嬉戏活动)2、争论猜想的依据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仍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学问和体会对所观看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说明;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爱好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沟通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成;教学内容1.2 猜对了吗大象版学校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 2 课;教学目标1、利用试验验证的方法, 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 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明白材料传热的性能;3、培育重视试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明白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分;教学难点培育同学重视试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试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 你们喜爱猜谜语吗? (喜爱) 老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慧; (课件出示谜语)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生:铅笔;4、小铁驴, 真是好, 又不踢, 又不咬, 屁股后面把烟冒, 突突突叫着跑;生:摩托车;这几就谜语你猜对了吗?生:猜对了;二、猜想和验证1、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 (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1) 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2) 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3) 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2、学习使用酒精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需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6 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生阅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3、验证小组争论所用试验材料; 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试验材料, 分组试验,是巡察指导,生填写试验报告单;汇报试验结果;4、我进步我胜利课件出示: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试验结果:(1) 总是不一样( )嘿,没关系!(2) 有时不一样( )呵,再努力!(3) 总是一样的( )瞧,我真棒!指名说,是勉励;5、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成?师: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需设法验证;三、课外延长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1、 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2、 用一张一般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条会被烧着吗?想知道你猜对了吗?(想)怎么办?其次单元 风啊,你吹吧2.1 起风了教学要点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说明;教学目标1、明白同学对于风的已有的学问和体会;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说明;4、意识到实事求是、敬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问题接龙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嬉戏—问题接龙, 大家情愿吗?(原意)不过假如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处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二、猜想与假设大家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想和说明吗?同学猜想;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到室外,去查找风的踪迹;三、设计与制作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查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的风;同学汇报沟通;我们仍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忙我们进一步的明白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忙我们找到风,它的外形有好多种,纵情发挥我们的制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同学制作;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说明一下缘由; 我们的纸风车仍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四、课外拓展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沟通;2.2 风的观测一、设计思路本堂课由查找风的踪迹开头,逐步进入判定风的方向;通过同学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四周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定,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其次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气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依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定,最终,到操场上对今日的风力大小作出判定,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二、教学目标 :1、用简洁的方法测定风向;2、感受风的力气,设计制作简洁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3、能初步判定风力的大小及等级;4、经受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三、教学重点 :初步判定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四、教学难点 :依据观看到的现象判定风向和风力的等级;五、器材预备 :风向标 风车材料;六、教学环节1、导入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同学依据生活体会回答;2、测定风的方向(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查找风好吗?一起到操场上查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2)、你有方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同学提问题、争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分钟内显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3)、争论:旗帜、烟飘去的 5 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2、风有力气(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方法知道风的大小吗?同学摸索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气的,力气是有大有小的;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同学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对风车吹气,认真观看,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同学吹风车后摸索、争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3、风力的大小(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气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形的?同学回忆后发言;(2)、那么,你知道今日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同学摸索回答;认真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大家来判定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同学观看后回答;(3)、我们去操场上观看一下,今日是几级风?同学到操场观看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看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2.3 可爱又可恨的风教学要点风是好处多仍是坏处多?让同学通过辩论,争取用事实说服对方;教学目标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2、明白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教学过程风是好仍是坏,课下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沟通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依据不同的看法分成两个小组,我们来开一个辩论会;预备好了吗?(好了)好,我们的辩论会现在开头!总结;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奇妙的指南针3.1 制作小磁针本课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探究活动, 指导同学熟悉磁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其次部分自制小磁针;熟悉磁极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中要让同学利用“悬挂法” 、“支撑法”、“水浮法”等方法,观看试验现象,归纳出磁铁的性质;制作小磁针,依据“学习方法 -- 自行制作 -- 评判沟通”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试验现象中, 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2、能设计试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知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2、能说出反复试验的重要性;科学学问目标: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2、用自己的话说明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教具预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第一课时: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2、同学判定磁铁的 S 极与 N极的指向;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同学争论、猜想;并提出留意事项:试验时,四周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试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1)观看发生什么现象?(2)争论:试验中显现的现象说明白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 ;6、全班沟通,汇报试验结果,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试验记录;8、组织学习“科学” ;其次课时一、导入提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他来干什么?有没有可以指南北的物体?(指南针)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自制指南针二、自制小磁针1、谈话:你能不能把一根一般的缝衣针做成指南针呢?组织同学沟通方法;2、媒体播放自制小磁针的方法,问:在制作小磁针的过程中应留意什么问题?3、组织沟通,强调试验留意事项:(1)磁铁不要来回磨擦, 应始终按肯定的方向磨擦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 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渐渐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 20 次;(2) 意别扎手;4、自制指南针5、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6、判定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 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 N 极和 S 极?7、组织沟通: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沟通,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三、总结本课3.2 好玩的磁铁教学内容:青岛版学校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好玩的磁铁》教学目标:1、让同学熟悉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明白磁铁的应用;2、能用简洁器材做简洁的观看试验, 并做试验记录; 能选择自己善于的方式表述争论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敬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3、意识到科学、 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 增强把学到的学问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材分析: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同学对磁铁有肯定明白和熟悉,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熟悉仍比较模糊;本课是在同学日常生活中对磁铁感受体 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以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与探究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 磁极等性质,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培育同学主动参加科学探究 的爱好;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预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预备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主题——磁铁有什么性质?利用文字图示方式 提出了需要同学课前预备的建议:明白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预备各种 各样的材料,如磁铁、曲别针、钉子、剪刀等;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是探究 的主体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一是玩磁铁,看有什么发觉;二是找 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三是制作磁铁玩具;自由活动是玩自制的磁铁 玩具及自我评判;拓展活动支配了“调查、明白磁铁仍有哪些应用,写一份调查报告” 的课后活动指向, 将探究活动延长至课外, 表达着让同学经受 “预备材料——发觉问题——设计试验——试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同学像科学家那样学科学、做科学;这节内容 支配了两课时进行,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内容;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磁铁、木架台等学具预备:曲别针、钉子、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铜器、铝器等教学过程:一、激活爱好,引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2、课件播放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宫门防刺客的故事;3、提问:其中的秘密在哪里?4、引入:其实,磁铁不仅能吸铁,它仍有很多重要的本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来进一步熟悉这位老伴侣; (板书:好玩的磁铁)5、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6、引入: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仍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熟悉磁铁,说明其中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课的开头以听故事为切入点, 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自觉产生学习的需要,培育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和求知欲; ]二、观看沟通,试验探究(一) 熟悉磁铁1、谈话: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磁铁,老师也给你们预备了一些,拿出来看一看,你能发觉什么?2、沟通:磁铁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 S、N 两个字母;3、引导同学给不同外形的磁铁起个名字,熟悉常见的碲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4、介绍磁铁的两个磁极: S 极、N极;[ 设计意图: 熟悉磁铁探究磁铁性质的基础; 让同学对预备的磁铁进行细致的观看,发觉磁铁的外形、颜色各不相同;由于同学对外形的描述也是不确定 的,因此老师将磁铁命名的权益交给同学,表达教学的开放性和同学学习的 个性化;对磁极的介绍重点采纳讲解的形式,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 探究性质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熟悉了磁铁,知道常用的磁铁外形各不相同,但却都有两个极: S 极、N极;下面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探究其中的科学学问;2、说明:每个组都有一个材料盒,阶梯教室仍有很多现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3、争论:小组的同学先商议商议, 你们准备玩哪些嬉戏?在玩的时候应留意哪些问题?(小组的同学要合作、不能抢材料、要边玩过观看现象,把自己 的发觉记录下来等)4、强调:同学们的玩法可真不少,在玩磁铁的时候请你做到以下几点:玩一玩:留意用不同的方法看一看:认真观看,每一种玩法至少要有一个发觉想一想:通过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记一记:把自己的发觉用简洁的语言、图画或喜爱的方式记录下来;5、同学试验,老师巡察指导,启示各组至少进行一种嬉戏:6、小组沟通,汇报试验过程、得出的结论(同学汇报那一种嬉戏就探究那一种):(1)“给磁铁找伴侣”嬉戏:观看磁铁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可以吸引哪些物体;(2)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看能不能吸住;(3)“接链嬉戏”、“两极对中间”嬉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吸引图钉或铁圈,发觉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吸引的数量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4)“悬吊磁铁”嬉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到它静止下来,观看它的指向;(5)磁铁碰磁铁嬉戏: 用一块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的两端, 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6)用磁铁接近收音机, 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成效有什么变化, 感受到磁铁会影响无线信号的接收;6、师生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南北,干扰信号;[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让同学像科学家那样,经受“个体争论—— 综合整理”这样一个过程;让同学在玩磁铁的时候能自主地探究、发觉,老师就重点引导同学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结论,在同学思维困惑处进行点拔,进而让同学产生新的想法、新的问题,猎取科学学问,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才能,猎取科学学科学问,表达“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的基本理念; ]三、介绍资料,沟通应用1、提问:刚才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发觉了磁铁这么多的重要本事,谁能来读一读?2、联系实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 磁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谁能举个例子说明它们分别运用了磁铁的哪个性质(磁性记事板、 指南针、铅笔盒、收音机、耳机、电冰箱的门等) 3、谈话:我国是世界上发觉和利用磁铁最早的国家, “司南”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磁铁的实例;(课件介绍司南)[ 设计意图: 利用资料卡介绍司南, 使同学熟悉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 通过列举生活当中磁铁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科学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1、星期天, 王小明的妈妈到河边去洗衣服, 不当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她想个方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捞上来呢?2、争论: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进两个大头针,谁想方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 设计意图: 引导同学乐于用学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同学应用科学学问的才能,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受; ]五、总结评判,布置作业1、提问:这节课,你都知道了关于磁铁的哪些学问?2、评判:你觉得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怎样?仍要留意哪些问题?3、布置作业: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玩磁铁嬉戏,发觉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事,课后你能不能运用这些学问制作一个玩具?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沟通;[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课的最终对同学进行科学学问的总结, 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态度的评判;在同学意犹未尽时,让同学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保持同学科学探究的爱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进展; ]3.3 磁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同学熟悉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图片,调查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懂得磁铁的发觉、指南针的创造的重要意义;二、 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目标:A 能通过观看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B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2、 科学学问目标:A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B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 情愿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形;B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事例;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地懂得磁铁的发觉的重要意义;难点:初步熟悉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四、 设计特点查阅资料和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五、 教学预备每组预备一份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以及制作磁悬浮列车的材料;有关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件;六、 课时支配 〔1 课时〕(一)活动一 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沟通;完成以下评判表;1、我找到磁铁 方面的应用;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到磁铁的方法: ;_(二)活动二 哪里有磁铁1、每小组发一包已预备好的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活动时间约 10 分钟;2、提示同学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检验方法由同学设计;3、活动完毕,请同学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启示同学依据生活体会,说出仍有哪些家电用了磁铁;(三)磁记忆1、出示磁带、软盘,让同学认一认,说一说;2、要同学自己说说磁记忆的内容;(四)悬浮列车1、悬浮列车的原理请同学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极相斥;然后出示相关课件;2、制作磁悬浮列车留意点: 1)留意轨道和列车底部磁条的极性; (同边同极)2〕 使用剪刀时,留意安全;3、同学动手制作,老师巡察,并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指导;制作完毕之后,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者;教学目标第四单元 水和盐的故事4.1 把盐藏起来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试验;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3、培育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情愿合作与沟通,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试验器材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仍有更难的呢!敢接 受挑战吗?(敢)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 (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 课题)(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同学深厚的爱好,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同学大胆的猜想,激起同学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二、自主探究1、同学沟通自己的猜想请大家分组争论, 选出我们的正确方案 (同学选择, 并简洁的说出理由)看来大家一样认为,盐能消逝在水中,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试验来验证?(想)那么,要做这个试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沟通)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老师是同学的引导者、合作伙伴,给同学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沟通方案,自主选择试验材料,这样同学才会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2、试验揭秘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一下你们的试验结果?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 那么像盐这样消逝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板书)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宣布,第一关胜利!让我们走进其次关 : 比比谁最快!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小红军很聪慧,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境况肯定特别危急,请大家分组争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争论,沟通汇报)想法特别好,这些方法究竟行不行呢?得通过试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试验方案;大家真了不得,设计好了自己的试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试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试验用品要轻拿轻放,留意安全;分工合作;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试验报告单;好,现在试验开头;汇报沟通;谁能依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生总结汇报;刚才大家参加得特别积极,试验做得很认真,仍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奋得告知大家:其次关闯关胜利!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4、联系实际学科学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殊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第三关闯关胜利!三、拓展探究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慧;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慧,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信任大家肯定会有所发觉;4.2 分别盐与水的方法【教学目标】科学学问:引导同学尝摸索究分别盐和水的方法,明白海水制盐的有关学问;科学技能:同学能对所争论的问题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培育同学自主探究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同学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别方法的爱好【教学重点】同学对试验方案的自主设计;【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分别出来的物质就是盐;【教学预备】同学材料:酒精灯、石棉网、 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 〔 每组各一份〕老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 125 毫升)、清水( 50 毫升)、药匙、食盐、笔【教学建议】1 .为使加热分别试验更为简便快捷,可以用汤勺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2 .本课时是同学第一次使用酒精灯, 所以应在课前或课内对酒精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作具体的讲解;3 .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白色物质是不是食盐有些困难, 建议用近距离的放大照片进行比较;4.在用加热的方法分别盐与水时,当水快蒸发完时,蒸发皿的盐粒会四溅,很担心全;建议用一种透亮的安全罩罩在蒸发皿的上方;【教学过程】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1 .老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它有什么特殊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方法能使杯底的盐连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洁又有用?2 .同学小组争论试验方案;3 .师生沟通采纳加水的方法;4 .同学上台演示;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1 .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假如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2 .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方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3 .同学相互争论沟通;4 .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看手指上盐水的变化;5 .采纳加热的方法;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 为每个小组预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 (师介绍材料) 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预备怎么做?6 .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慧!那么做这个试验时仍应当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 加热后勿碰 ; 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 ; 酒精灯的使用)7 .酒精灯的使用:( 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 ; 同学上台演示)8 .同学分组试验;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1 .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试验, 通过刚才的试验你有什么发觉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2 .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肯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方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3 .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便利争论,老师为每组预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 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准时做好记录;4 .沟通汇报:师导:从外部特点看 , 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 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5 .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6 .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确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1 .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2 .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仍要告知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 你们想听吗?假如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 5 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 假如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 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 只剩下几幢特殊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由于盐的厚度将达到 150 米;五、明白更多溶液的分别今日我们学习了“分别盐与水的方法” ,假如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别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别开来;教学目标:4.3 沉与浮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明白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同学对试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才能;2、初步明白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 可以通过转变这些条件来掌握物体的沉浮;3、连续培育同学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情愿合作与沟通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包括“水中的物体”、“感知浮力”、“谁主沉浮”、和“拓展活动”四部分内容;其中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假设、对怎样转变物体的沉浮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同学分析:同学已有的学问、 体会:1、同学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形已经有肯定的熟悉; 2、同学已具有肯定的试验操作才能;材料预备: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同学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留意对同学的确定和勉励,并以此作为阿基米德小组的获得要求;)一、熟悉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 [2 分钟]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当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 .今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二、猜想试验,引出课题 [8 分钟]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 溶解在水中 吗?师:我们推测一下 哪些会 溶解在水中?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同学试验,老师巡察指导;师:同学们,通过试验 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大家仍有什么新的发觉或者问题吗?同学汇报;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就沉在水底?” ;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同学推测;这个问题 曾经吸引很多科学家进行争论 ,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争论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争论争论这个问题;在争论中有所 发觉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 (指阿基米德小组奖章)三、感知浮力; [1 0分钟 ]师:刚——同学们 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 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同学亲身体验;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 托力呢?同学猜想;( 不止一种)师: 你猜想的有什么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怎样为“ 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同学设计试验;动手试验;汇报沟通;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 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 这种力叫浮力;四、谁主沉浮 [10 分钟]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仍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情愿接受挑战?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试验;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同学汇报沟通;师: you are very clever, 大家的表现太杰出了,下面老师为大家预备了一个嬉戏竞赛;嬉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担更多的玻璃球)五、拓展活动 [ 3分钟]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六、课堂小结 [2 分钟]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 (老师给上台同学拍照)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杰出, 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信任我们班以后会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5.1 电与我们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熟悉电对人们生活的转变, 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2、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亲密相关;3、引导同学初步明白电的来源,懂得节省用电的重要性;4、体验争论与沟通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 培育同学想知道、爱提问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难点: 明白电的来源;四、教具预备: 有关发电站的图片;五、教学课时: 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展现课本的组图,师:两幅图让我们明白到不同的生活,电转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请说一说电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板书: 11、电在我家中)(二)新课活动1、熟悉电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1)组织同学争论、沟通“在创造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组织同学争论、 沟通“在停电之后, 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 3)小组争论:结合组图,说说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4)勉励同学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并绽开沟通;( 5)指导同学沟通收集的家电资料,说说各有什么用途和功能,使同学对电有进一步的明白和熟悉;2、熟悉电是如何传送到各个地方的;( 1)组织同学争论沟通各种的看法: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但是电是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 2)引导同学阅读教材插图,熟悉电是发电厂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转变电压、长途输送,最终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3)指导同学阅读科学;(4) )VCD:电从哪里来( 8 分钟)明白人类发觉电的历史,使同学懂得电的发觉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电的发觉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4)组织同学分组争论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省用电;( 5)布置节省用电的小调查活动;( 6)勉励同学课后调查生活中节省用电的方法;3、拓展及作业:明白近年来新型的生产电能的方法;5.2 让灯亮起来设计理念:1、“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同学感爱好的科学现象,激发同学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欲望;2、老师尽量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老师更大程度上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和科学学问目标结合起来;3、敬重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依据他们的爱好爱好、情感态度、学问才能等,开展赏识训练,帮忙他们实现多元智能的进展,包括语言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沟通智力等方面;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 1〕 同学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感知科学现象─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开展探究──沟通──得出结论──推广应用;2〕 同学学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包括:依据科学现象提出问题,依据问题组织、选择材料,依据材料开展科学探究;2. 学问与技能:1〉学问:知道电可以转变成光;知道简洁电路所需的基本元件;2〉 技能:能依据探究需要选择材料;能动手拼装简洁电路;能画出简洁电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同学对科学现象布满奇怪;2) 同学对科学探究布满爱好;3) 同学乐于合作学习,乐于沟通;4) 同学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培育;教学重点::1. 同学分组拼装电路;2. 同学多元智能的培育;教学预备:1. 教具:各种美丽的灯饰,霓虹灯拼出的各种图案,在讲台桌上展现,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现;2. 物品超市: 1〉简洁电路的基本元件分类装好,贴好标签;3. 预备一些相关的物品备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5 分钟〕1. 好看吗?(老师指着讲台上的各种美丽的灯笼, 黑板四周挂着满天星;)2. 惋惜同学们桌上的小灯笼都不亮,要亮起来多美丽啊,你们能设法让小灯笼亮起来吗?3. 要想使小灯笼亮起来,你得第一知道需要哪些器材;二、尝试试验,开展探究 〔20 分钟〕1. 相互商议一下要些什么器材;2. 由组长统一到物品超市来选择: 1 )一种最好只选一件; 2)各组要团结协作; 3)仍需要器材可以再选;3. 同学分组练习;4. 给灯亮的同学发奖!5. 说说你是怎么组装的?(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说出不同的组装方法; )6. 请你把组装的方法画在纸上告知老师;7. 比一比谁画得好,发给奖品;8. 说说他们组装方法的相同的地方;9. 强调组装电路的方法;10. 给说得好的同学发奖;11. 尝试一下别的方法能使灯亮起来吗?不知道装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三、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尝试 〔10 分钟〕1. 这小灯笼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掌握他多好啊!你有方法吗?大家试试;组长可以再来选材料;2. 请你讲讲你的方法 , 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3. 鼓掌夸奖;4. 大家再试试;四、联系实际 , 拓展应用 〔5 分钟〕1. 你见过哪些开关 .2. 老师演示声控开关,给同学展现各种开关样品,延长到楼道的触摸开关、家用的遥控开关;3. 请你想想仍可以设计哪些开关?4. 给有创意的同学发奖;5. 你见过哪些电池 .6. 用完后人们是怎样处理的?7. 电池污染严峻 , 能不能设计出没有污染的电池;8. 发奖;9. 让我们在课后来设计一个电池回收装置吧;本课概述第六单元 地球真的不动吗昼夜的形成本课从“白天黑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引入,引导同学探究昼夜 成因;活动1开个学术争论会,通过争论引导学术明白“地心说”和“日心 说”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的说明,帮忙同学懂得仅凭直接的观看有时是不 正确的,科学是需要反复观看和试验的; “科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概况昼夜的成因;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指导同学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 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对昼夜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化的熟悉;本课最终的争论 意在培育同学的推理才能;本课的重点是激发同学探究昼夜成因的爱好;本 课的难点是模拟昼夜形成试验的设计与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方案;2.能积极查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2.熟悉到科学进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畴进行争论,才能真正弄清晰事物的本质;科学学问目标: 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奉献;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看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看就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就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地球自转打算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仍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仍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奇怪点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同学的奇怪点;课时支配本课支配2课时;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活动1 开个学术争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奉献;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4.意识到科学进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畴进行争论,才能真正弄清晰事物的本质;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争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2.活动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头;布置同学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争论会作预备;假如同学对地球环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围着地球转”的观点查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环绕太阳转”的观点查找证据;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体会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说明;3.在同学争论过程中,将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同学;让同学阅读教材中包括“科学”的资料后,帮忙同学明白人类科学熟悉的艰难过程;并体会哥白尼日心说的庞大奉献;4.“科学” 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忙同学更清晰、 更完整地说明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活动2 模拟昼夜的形成活动目标:1.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模拟试验的方案,并能正确操作;2.能够较清晰地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模拟试验的结;3.能积极查找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实施建议:1.本活动是在同学已经知道昼夜形成缘由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前要留给同学充分的时间争论:如何利用老师供应的材料来模拟昼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等;2.要留意引导同学沟通试验方案,在明确试验目的和方法,预备好所需材料后,再开头试验;试验时用遮光窗帘将教室变暗,以保证明验成效;学校如没有地球仪,可用同学自制的地球模型代替;以下具体试验步骤供参考:⑴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⑵面对地球仪, 使它自西向东旋转 (逆时针方向),在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⑶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显现明暗两部分为宜;确定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⑷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渐渐转动地球仪,观看小纸人投向地球外表面影子的位置和变化过程与一天中我们实际观看到的现象是否一样,从而确定地球旋转的方向;这一教学过程重点是让同学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老师要勉励同学应用平常观看到的地球上的物体在一天中影子自西向北再向东的变化过程来解决这一问题;⑸两人一组,轮番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3.为了帮忙同学强化探究中的熟悉,老师仍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知同学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 4.试验终止后各组分别向全班介绍模拟试验的结果;5.教材最终的争论是对学问的运用;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教学目标:1. 能对地图上相对的海岸线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出方法去验证;2. 懂得科学争论既需要认真地观看、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仍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 明白大陆飘移学说,懂得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教学重点: 明白大陆漂移假说教学难点: 激活同学思维,培育同学批判、质疑的思维品质;教学预备: 世界地图及黑白复印、剪刀、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质疑: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海陆分布; 今日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始终就是这样的吗?讲解: 1910 年,生病卧床休息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望着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突然发觉,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间,相互对应,简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立刻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提问:我们也来观看一下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 你知道魏格拉产生了什么猜想吗?同学回答; 二、教学新授: 活动 1. 拼图与猜想提问: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能拼在一起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同学回答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将南美洲和非洲从地图上剪下来,然后拼凑到一起试试看;为了不铺张,我给大家预备了复印的地图;同学剪、拼图沟通发觉;讲解:是不是全部的大陆都能象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一样接在一起呢? (同学观看片刻)老师演示:将事先剪好的各大洲拼凑到一起;质疑:你们发觉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活动 2. 魏格纳的猜想讲解:其实魏格纳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当它发觉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可以很好地拼凑在一起时,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很多年前,这两块大陆是接合在一起的; 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大家都不承认这一说法,甚至嘲笑他:这么牢固的大陆怎么会漂移呢?在一片反对声中,魏格纳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顾危急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说法查找有力的证据;例如,他发觉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相同骨骼构造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是不行能游过大洋的;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几块大陆,缓慢漂移,逐步形成今日的海陆分布;(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惋惜魏格纳仍没来得及说明大陆漂移的缘由,在一次实地考察中由于气候恶劣和食物缺乏而牺牲;质疑:从魏格纳发觉并验证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后拓展:搜集资料说明大陆漂移的缘由;想象 100 万年后,中国大陆仍会在现在的位置吗?你认为是怎样的情形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5.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docx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1.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docx 5.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docx 2.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单元过关测试(12月)数学试题.docx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高中政治试题.docx 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docx 12.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数学试题.docx 天津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docx 4.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数学试卷.docx 4.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3.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docx 9.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数学试题.docx 7.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x 9.重庆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docx 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4.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检测数学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