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ligh****329
  • 文档编号:587637277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81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年4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能成了传统的畅销书呢?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

      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因之构成诉讼,以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所谓Test case在这种情形里自然不发生道德问题了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注释:【1】折狱:断案2】Sportsmanship:运动员风范,体育道德3】Test case:判决同类案件可援用的判例1. 下面是对作者认为乡土社会是“无讼”社会的理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社会是用教化来维持礼治秩序,而不是法律。

      B. 在乡土社会里,断案主要是由地方长老进行裁定C. 在乡土社会里,人们认为打官司是一件很丢人的事D. 乡土社会里通行的“连坐”惩罚,使人们不敢诉讼2. 对上述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社会没有法律,也不需要律师,人们按约定俗成的规则生活B.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人们从小学“礼”,注重修身和自我的约束C.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不仅用来明辨是非,也用来保护公民的利益D. 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法律因时而变,律师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3. 作者以“球赛”为喻,其意图是( )A. 运用类比,说明乡民经过长期的教育,将外在规则内化为习惯B. 说明一旦有人违反规矩,破坏秩序,整个球赛就无法进行下去C. 在乡土社会里,解决纠纷的方法是由维护秩序的长老来判罚D. 人们发生纠纷后,不主张利用诉讼解决,而是用传统礼俗来解决4. 作者举《包公案》《施公案》成为传统畅销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 包公、施公是传统中公正执法的化身 B. 包公、施公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C. 无讼观念,时至今日仍有一定影响力 D. 包公、施公都是无讼制度的维护者5. 作者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

      答案】1. D 2. C 3. A 4. C 5. ①乡土社会信奉礼治秩序,服膺传统规则②人们在礼治秩序中修身、克己,如果身处讼事,会被看做逾越规矩、不知礼、破坏规矩(或破坏礼治秩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使人们不敢诉讼”错误文中只是谈了“‘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选项于文无据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法律不仅用来明辨是非”错误由“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可知,法律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结合“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可知正确B.“整个球赛就无法进行下去”错误由“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可知,有人违反规矩,整个球赛还可以进行下去。

      C.“由维护秩序的长老”错误由材料第一段内容可知,判罚交由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D.“不主张利用诉讼解决,而是用传统礼俗来解决”错误由“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可知,必要时还需要利用诉讼解决,选项曲解文意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结合“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可知,强调无讼观念的影响力 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结合“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可知,乡土社会信奉礼治秩序服膺传统规则结合“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

      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可知,人们在礼治秩序中注重修身、克己,如果身处讼事,会被看作逾越规矩、不知礼、破坏规矩(或破坏礼治秩序)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取材于《孟子·梁惠王上》)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虽不敏 敏:聪慧B.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规定C. 无失其时 时:时机D.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告诫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明以教我 树之以桑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罔民而可为也C. 则盍反其本矣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 百亩之田 未之有也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B.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一定使他们依靠父母赡养,降低身份养活妻子C.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9. 下列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是孟子“保民而王”主张的阐释:让百姓有自己的产业得以保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B. 孟子用层层推理来阐述“要想使百姓服从国君,就要保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的观点,体现出其论辩严密的特点C. 孟子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起到了既加强说服力,又增加感染力的表达效果D. 孟子认为只要重视学校教育,用“仁义”道理教化百姓,为政者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10. 阅读选文的第二段,用文中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孟子告诫齐宣王推行“王道”的关键在于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他认为百姓“______,______”,是因为“无恒产”;只有让百姓拥有了“恒产”,解决了生计问题,再对他们“______,______”,才能实现衣食无忧,守礼知义,天下归心的理想社会答案】6. C 7. B 8. B 9. D 10. ①. 放辟邪侈 ②. 无不为已 ③. 谨庠序之教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我虽然不聪慧B.句意: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C.时:时节句意: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D.句意: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

      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数学基础素养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中考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卷(二模).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2025年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数学试卷(二模)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广元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诊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ppt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5 对点精练五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